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阳海勇 《大观周刊》2011,(38):203-203
针对现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及出现的相应问题,阐述了生态园林的产生背景,提出生态园林规划概念并指出现行生态园林方面研究的局限及不足,对生态园林规划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袁静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21):22-29
[目的/意义]高校图书馆情景敏感服务模式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探讨解析该服务模式的理论基础,可为服务的进一步开展与实施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过程]以相关性理论、社会认知观理论、情境学习理论、人机交互理论等为理论基础,深入解析情景敏感服务模式蕴含的系统角度相关性、用户角度相关性和情境观的相关性理论;从用户需求的社会认知分析、"以人为本"的服务系统设计、对用户需求满足与知识构建的支持等方面阐释情报学社会认知观理论对开展情景敏感服务提供的指导意义;情境学习理论以及泛在学习范式的形成为该服务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撑;人机交互理论为情景敏感服务模式实现自然的人机交互和"以用户为中心"设计理念提供技术指导。[结果/结论]相关性理论、情境学习理论为情景敏感服务模式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社会认知观理论为情景敏感服务的实施提供思想指导,人机交互理论为情景敏感服务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媒介社会责任研究:现状、困境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社会责任理论源于西方,是一种以西方为本位、以传统媒体为背景的传媒指导理论。在我国的制度背景下,媒介社会责任必将表现出其特异性,在新传媒兴起的今天,传统理论及相应的治理方法必将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回顾媒介社会责任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总结与探讨国内媒介社会责任研究的现状,发现国内媒介社会责任研究的局限,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图书馆现象、图书馆学及学科建设理论研究状况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进行理论创新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功能是图书馆作为一种特定层次的社会系统与其外在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互动能力。而图书馆的职能则是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机构所具有的承担并完成一定社会工作、履行相应社会职责和社会义务的能力。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环境构成了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和现实基础。图书馆功能无论在图书馆的社会实践中还是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立足于信息一知识时代的历史高度,从社会功能的角度,运用系统思维的科学方法对图书馆的人文本质、社会功能和历史价值三方面关系,对图书馆与其社会环境、信息一知识资源、信息技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历史进步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思辩。参考文献30。  相似文献   

6.
虚拟社区成员知识共享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结合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来构建虚拟社区成员知识共享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利他主义、关系信任、个人的结果预期和自我效能对虚拟社区成员的知识共享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虚拟社区成员知识共享意愿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孙玥 《今传媒》2022,30(2):16-19
近年来我国广告行业发展迅速,由国家牵头主办的广告产业园区纷纷建设完成,虽然政府、社会、企业等对广告产业园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支持,但目前我国国家广告产业园区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产业集聚对广告产业园区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故本文以产业集聚理论为基础,概述产业集聚理论的发展过程,并将其置于国家广告产业园区的发展建设中,提出相对应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8.
《报刊的四种理论》是研究媒介规范理论的经典文献,它影响了学界对媒介分类和媒介社会角色的认知。然而由于政治经济和技术环境的变迁,四种理论的提法已经无法关照社会现实。基于对《报刊的四种理论》的超越和批判,各国学者都在对规范理论进行重新思考后提出了新的理论视角。本文对《报刊的四种理论》后的媒介规范研究进行了总结,希望从西方和非西方两种视角寻找媒介规范理论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用户协同参与是社会化媒体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之一。用户体验设计(UED)是互联网环境下社会化媒体设计的新范式。在介绍UED范式的认识误区并指出相应理论研究缺失的基础上,从要素和过程两方面探讨了社会化媒体中UED的意义和价值。结合社会化媒体和UED的特征,从整合的动因理论视角切入,通过对认知、社会、心理以及情感等理论进行元分析,构建相关的动因支撑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化媒体中UED的设计原则及实例。研究结论为社会化媒体的设计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指导和行动借鉴,并丰富了信息管理领域中用户动因研究的理论模型。图2。表2。参考文献43。  相似文献   

10.
在对社会知识论和需求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学科间理论交叉进行研究,认为学科间理论交叉问题是信息科学与知识论的研究范畴,应在社会环境下对学科间理论交叉进行研究,并且提出了需求是推动学科间理论交叉的根本动力.对学科间理论交叉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认为社会开放程度、信息化建设进程与信息资源开放存取、知识交流的形式、领域内科学家的评价与共识、知识在需求空间中的位置、需求对知识生产的推动等因素对于学科间理论交叉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十一五 " 期间新闻出版业 "走出去 " 的成果 , 新闻出版总署出台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 时期 "走出去" 发展规划》。笔者引入共生理论对新闻出版业 "走出去" 战略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并重点分析了共生理论中几个核心概念对新闻出版业"走出去" 的影响, 同时基于共生理论对新闻出版业 "走出去" 提出了一些建议, 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2.
建国初期,新中国干部整体素质不高、干部数量远远无法满足执政需要,为解决此问题,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地迅速创办了数量众多的八一革命大学,大力培养专业党政工作人员和各项事业建设人才,八一革命大学即是该时期取得良好办学效果的学校之一。八一革命大学除了开展知识文化技能方面的教学外,高度重视对学生开展政治理论教育。八一革命大学的政治理论课程包括《社会发展史》、《改造我们的学习》、时事政治等。为加强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八一革命大学强化对教员的管理工作,组建学习组开展相应政治理论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和互助活动,保障了八一革命大学的政治理论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市民社会的理论源头——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发展及演变,即理论框架的形成时期,到体系完善时期,再到多元化时期。并阐述了中国现阶段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情况及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对国内外政府信息资源规划研究与实践进展进行综合述评的基础上,对转型期我国政府信息资源规划的相应转型提出了若干设想。政府信息资源规划应面向政府转型、面向政府信息资源生命周期和面向信息资源要素集成,从而实现政府信息资源规划的全要素规划、跨组织的全方位规划和面向权利保护与社会服务的开放型规划。文章设计了转型中的政府信息资源规划结构模型,并提出了若干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15.
邓昕 《报刊之友》2014,(4):108-110
20世纪60年代,格伯纳等学者通过对电视传播效果进行实证研究提出“涵化理论”,揭示出大众传播在建构社会现实、影响价值观、形成受众的社会共识方面的教化作用。如今,由新型信息传播媒介所营造的新媒体时代悄然来临,部分传统传播理论遭受挑战。本文旨在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涵化理论的适应性进行探讨,并尝试结论:涵化理论的适应性确因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而受到了挑战,但却并未全然失去其原有的理论阐释力。  相似文献   

16.
陈继东 《大观周刊》2012,(38):16-16
社会支持理论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对我们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一些文献的梳理,让大家对社会支持理论有一个比较透彻的了解。再结合自己的实践,以期对社会支持理论指导实践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点击新闻     
新疆自治区建立项目环评档案为加强对新疆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的环评服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新疆环保局决定建立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档案,对8类重点项目提供提前介入、全程跟踪服务,加快环评审批速度,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及时将审批信息在网上公布,加快项目环评审批进度和享受环境保护部规定的优惠政策。法制日报(2月11日)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释了Community Informatics(CI,“社群信息学”)的内涵和主要思想,认为它与我国的社区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分享共同的兴趣与宗旨,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社区发展;与社区/农村信息化相比,CI之新在于,它以社群主义、网络社会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当代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强调ICT应用中的社区振兴(或社区赋权)和社区参与.本文认为这些新理论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方法对解决我国社区/农村信息化效益低下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也提出了与CI引进相关的其他问题,例如CI应该成为谁的视角和方法,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东渐”路径与前景.  相似文献   

19.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传播学中引用次数多,使用范围广的流行理论.本文就发表在中国知网的核心期刊上的70篇相关论文做出分析,分别从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解读、对特定媒介使用者的动机和特点进行分析,并利用这些相关性预测各种不同因素、对影响媒介使用的社会和心理特点进行了验证、“使用与传播”理论的自身探讨等四个方面对该理论进行综述,并最终得出结论,研究者应更多关注理论自身建构,使理论本身能提供更多知识,使其成为系统的实证性理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信息科学元理论与方法,探讨了信息传递模型理论、认知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论对信息的本质与属性、信息与知识的表示、信息系统与用户在信息传递中的角色等信息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的不同认识,指出这四类元理论思想分别代表了信息中心取向、个体认知取向、社会认知取向和知识形成理论取向等理论,反映了信息科学研究范式由"以系统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变,并简要总结了这些元理论方法在信息科学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