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赋权是西方现代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工作方式,女性是弱势群体中数量最多、所占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家庭妇女往往从夫居等传统文化原因,在家庭中权权力逐渐被剥夺,成为一个无权的个体。通过对妇女赋权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索妇女赋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成人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如何提高成人教育质量成为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成人教育学生(成教生)学习动力不足是影响成人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自我赋权理论从个人、组织、社区(社会)三个层次提出了引导成教生学习积极性的路径。通过成教生学习自我赋权必要性的阐述,最终基于自我赋权视角提出对成教生学习引导的三条策略。  相似文献   

3.
1904—1915年是晚清民国时期女子教科书编撰(译)的高峰期,但数量与种类不多,科目不齐。女子小学教科书集中在晚清民初编纂,以修身、国文、尺牍、家事、算术为主,女子中学教科书集中在民初编译,以算术、代数、几何、化学、物理、生理、矿物、动物、植物为主。女子教科书的启蒙诉求集中表现在对女子教育享有权、自主发展权、工作参与权、身心健康权的赋权增能,超越了当时社会上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关于女子及女子教育的思想。由于编撰者均为男性,女子教科书呈现的是符合男子社会文化标准的理想女性形象,关注女子在新时代的社会功能,这是一种他者赋权而不是立足于女性生命本体的自我赋权。但女子教科书能从天赋人权的角度竭力倡导女子全新人生范式的构建以及全新的"国民之母"及"女国民"身份认同,历史意义和价值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4.
“Empowerment”一词随着“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Empowerment”这一概念有着非常复杂和丰富的内涵.文章尝试对Empowerment意涵进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析了赋权增能与成人教育的关联性.在赋权增能的视角下对未来的成人教育发展进行展望,认为赋权增能可以赋予成人教育新的功能目标,可以促使成人教育更关注于弱势群体,可以为成人教育提出新的教育内容,同时也有助于更新成人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传媒生态的改变,需要重新审视已有的大众传播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在网络传播时代有了新的特点,其中最核心的变化是议程设置主体的变化:传统媒体议程设置是由传媒掌控者实施的,网络媒体一部分来自传媒掌控者,另一部分也是更为重要的是来自网民个体,议程设置研究的视角需从传者中心转变为受者中心。网络议程设置从本质上看是网民的自我赋权。  相似文献   

6.
儿童"赋权"是指通过内部赋权和外部赋权来挖掘儿童的内在潜力,改变儿童"权力"现状,减少儿童的无力感,增加儿童对自我生活的掌控感与行动的能力和信心的过程。儿童"赋权"有其赋权的应然性、可能性和必要性。儿童"赋权"有利于儿童自身和社会的发展。应通过改变儿童观念、技能赋权、建立儿童工作小组等策略来进行儿童"赋权"。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互联网+"时代新知识观的塑造,在线学习成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文章从赋权理论视角,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对大学生在线学习质量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大学生在线学习形式、工具及平台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大学生在线学习自主性较高,学习质量中等偏上。在线教学形式、网络操作技术、课程监督指导等因素会影响大学生在线学习的质量。在此基础上,文章从教育赋权视角出发,提出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提升大学生在线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赋权增能是教师专业自主权实现的保障。教师赋权增能包括教师自我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角色调整,以及教师决策和投入。教师赋权增能理论强调尊重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主张赋予教师以教学政策制订及决策的权力,从而有效地从内部和外部对教师发展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教师赋权增能是重振教育的重要因素,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学习型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全面发展社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要求。社区教育工作者作为社区教育的参与者、践行者和推进者,从"赋权增能"的视角研讨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发展路径,以增强其职业幸福感、专业自主性和自我效能感,实现其专业知能的有效提升,促进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整体专业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0.
学校改进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从赋权增能的视角分析教师参与学校改进的内涵,是指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着眼于教师参与学校的改进权、能真实促进学校的改变与发展,并在学校组织环境影响下形成改革实践共同体的一种教师研究。教师赋权增能具有主体性、合作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学校要提升改进能力,需从教师参与学校改进的角色基础赋权和教师参与学校改进的行动框架增能入手,以便为学校改进研究视角的拓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学校中担任领导这一现象并不新鲜,但被概念化为"教师领导"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美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本文以英美教育改革中"教师领导"相关政策为例,将之置于"表现主义"教育改革的宏观脉络下,分析这一策略的思路,探讨其发挥的作用,运用权力的内外视角说明英美"教师领导"策略实为国家对全体教师实行规训活动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风建设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自主、有效的学习,而在校学生的学力是营造高校优良学风的 关键元素。学力的培育可经由规训式教育和赋能式教育两种方式实现:前者借助于时空分割,硬性约束受 教育者身体,迫使其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后者则是通过技术和能力的赋权,将决策权与行动权赋予教育 对象,促进其逐渐具备社会生存能力。比较而言,后者更符合现代社会对高校在校生学力建设的要求。美 国中部高校实践经验启示我们,提升地方高校在校生学力水平,创建优良学风,需要构建以赋能为主规训为 辅的动态演化机制,探索以项目为载体的分类赋能路径,开发以赋能为核心的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能力的程度和水平直接影响国家教育治理现代化实现的进程。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不同利益治理主体价值共创和行为协同的过程,为实现“共治”“善治”的治理目标,在“放权”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对治理主体进行“赋能”,促进和发展其治理能力。“赋能”是动态发展的,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结果,突出对高等教育治理主体认知和行为的改善。依据价值共创网络的分析框架,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赋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宏观层面网络环境的结构赋能、中观层面信息技术的技术赋能和微观层面治理主体的心理赋能,不同层面的赋能都有具体的途径和方法。综合发挥价值共创网络的赋能优点,可以创新和发展高等教育治理能力,提升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程度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心理授权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授权日益为心理学界所关注,已经成为西方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了解心理授权的概念、理论及其相关研究,理清心理授权研究的脉络,对今后有关心理授权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美国使能评价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讨了美国使能评价模式,尝试对使能评价的基本内涵、实施程序及主要特点进行分析,希望对我国的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组织授权、员工心理授权和顾客心理授权的理论基础之上,结合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的多层次授权运用体系,探讨授权对于海底捞的管理创新价值,提出建立企业授权体系的基本思路,即企业在构架支持授权的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分析授权对象的特点,根据特点和企业实际确定授权内容,并提供相应的授权支持系统和反馈体系。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challenges the approach that we traditionally take to research (in the realm of Early Childhood) within 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asks why we have obediently adopted an outmoded and entirely inappropriate approach to research which disempowers and alienates the practitioners that we are working with. This paper calls for Early Childhood tutors to challenge existing regimes in order to introduce students to research that is both meaningful and purposeful for their practice. It embeds purpose and ethicality at the heart of practition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区职能从行政管理向提供社会服务转变,村改居社区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伴随着城市社区治理研究凸显出来。文章透过赋权理论的应用及实践,针对社会工作介入S市村改居社区居民身份认同、城市适应、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机制和途径的建立等问题的研究进行探讨和反思,以期为当下村改居社区的治理模式提出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专业自主:何以可能与如何可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专业自主已成为当前教师专业化运动的重要发展趋势。教师专业自主的存在成为可能,主要是基于权力、知识、伦理和环境四方面的基础。实践中的教师专业自主得以实现,则是赋权增能的必然结果,是摆脱赋权与规训相互纠缠的产物,也需要实现由外在角色规定向内在身份认同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Despite spending more money per student than almost all developed nations, the United States lags behind in educational indicators with persistent disparities between privileged and marginalized students. Most approaches have ignored the role of power dynamics in predicting student performance. Building o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in school climate and empowering settings,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construct of student empowerment to identify bo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predict increased empowerment and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empowerment. A survey was administered to 381 students from five urban high schools. Results suggest that intrapersonal student empowerment is predicted by equitable power use by teachers, positiv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and a sense of community in the classroom. Highly empowered students reported better grades, fewer behavioral incidents, increased extracurricular particip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al aspirations than students who were less empowered. Limitations are discussed alongside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