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北京语言大学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1.1版"中副词"才"出现的典型偏误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了留学生在使用副词"才"时常常出现被误代或缺漏的现象;通过分类讨论,明确了造成副词"才"使用偏误的主要原因;基于以上的偏误分析,针对副词"才"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副词是汉语词类的一大类别,在汉语语言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副词的使用情况复杂多变,外国留学生在使用时出错率极高。"已经"是外国留学生经常使用的时间副词,根据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查询,"已经"共出现2774次,出错次数高达2031次。就"已经"的偏误情况看,偏误类型主要有错用、误加和缺省。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是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规则过于泛化等原因。  相似文献   

3.
"终于"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语气副词,使用频率很高。在实际运用中,留学生使用"终于"一词出现了较多的偏误。尽管目前关于"终于"的本体研究较多,但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终于"的研究不充分。本文基于HSK动态语料库,对"终于"这一语气副词进行分析,讨论出现偏误的类型和原因,进而提出解决偏误的方法,希望能对"终于"的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程度副词“很”是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时使用频率较高一个词,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类偏误。首先对简要阐述程度副词“很”的本体用法,然后归纳维吾尔族学生汉语程度副词“很”习得的偏误类型,并从用法上分析偏误,得出偏误原因,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程度副词是汉语中体现程度量的语法手段,数量虽不多,但在交际中是必不可少的语法项目,其成员内部往往存在细微差异。外国留学生在使用时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误。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留学生在使用程度副词时出现的种种问题。本文对留学生使用常用程度副词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从学生程度副词习得的认知因素、常见偏误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程度副词的一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反"类转折语气副词是由语气副词"反"历史演化而来。"反"类转折语气副词有唯状性,在句中作状语。从焦点功能来看,不同句法位置的句子焦点不同。当"反"类转折语气副词出现在小句的句首时,该句的焦点通常在该副词所在分句的末尾;当"反"类语气副词位于小句中间时,该句的焦点可在该副词所在分句的句首或句中。从语义特征来看,与"反""反而"相比,"反倒"更突出语气副词"倒"的作用。从时体特征来看,"反"类转折语气副词多用于已然,"反而"可出现在将来时、现在时、过去时的句子中,其余多出现在现在时与过去时句子中。从偏误分析来看,"反而"的偏误类型集中于误代,"反倒"的偏误类型集中于错序。  相似文献   

7.
汉语重复义副词"再"和"又"对应乌兹别克语中的"yana",是乌语学习者的习得难点之一。对塔什干东方语言学院和塔什干国立高中母语为乌语的学习者,进行了"再""又"的语言测试,并就测试语料中出现的偏误类型进行分析。乌语学习者在使用"再""又"时,主要出现了误代和错序偏误。其偏误成因主要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同时,目的语知识不足也导致偏误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卢晓  李文波  余瑾 《考试周刊》2011,(58):40-43
“不”和“没(有)”是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否定副词,也是留学生在使用出错最多的否定副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对“不”的7种偏误类型和“没(有)”的3种偏误类型分析,作者发现在这些偏误类型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不”和“没(有)”的混用偏误.以及在动补短语中否定副词的位置偏误.这些偏误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据此,分析偏误的3种主要原因,并提出简化归类教学、分步教学、日常交际教学和对比分析教学等教学策略.以减少否定副词语用中的偏误现象。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存在一部分副词可以重叠的语言现象,外国留学生不清楚什么时候用副词的重叠形式,什么时候用副词的原式,重叠形式比原式又难了许多,留学生学起来常常出现偏误。文章分析留学生学习现代汉语副词重叠出现的偏误类型,从语义角度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在教学中避免偏误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考察中亚留学生使用副词“才”和“就”的偏误,总结出偏误主要表现为遗漏、误加、错用和错序,然后指出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学习策略的干扰及教材和教学是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使副词“才”和“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