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0 毫秒
1.
摘要:学校作为中国武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域,一直备受学者关注。本文以我国学校武术教育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历史研究法等探源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形成模式,梳理学校武术教育百年的演进逻辑,并对学校武术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学理上的反思,以期为今后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提供借鉴。研究认为:我国学校武术教育是一种“后发内生”的发展模式;其百年的演进逻辑表现为:从“武体分离”到“以武入体”的“体育化”演进;从“强种卫国”到“文化传承”的民族主义演进;从“由拳入操”到“段位入校”的“套路化”演进;从“以武强身”到“武以成人”的“身体化”演进。学校武术教育“体育化”的发展逻辑使其丧失了自主性独立发展的生存空间;学校武术教育“套路化”演进消解了武术作为传统文化载体和技击表征的意义;学校武术教育应当承担起武术“拳种”传承的功能,实现对学生“武以成人”的终极教化。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武术教育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学理审视,认为冷兵器时代的远去是当代中国武术教育进行适应性转变的重要前提,全球化发展造成武术文化危机、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逐步实施给中国武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四大教育途径面临不同的发展境况:1)家庭武术教育是一个从历史辉煌中走向衰弱的教育形式;2)社会武术形式多样,影响力巨大,但缺少"育人"色彩;3)馆校武术教育步履维艰;4)普通学校武术教育者、武术学习者和武术教育影响三者之间出现价值失衡。针对以上问题,做出了七点反思。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各类武术机构或武术组织为中国武术现代化转型提供实体支撑,各类思潮为中国武术现代化转型提供精神纲领.文章运用历史学、文化学、教育学为学理,以北京体育研究社对民国武术教育的历史贡献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得出该研究对象主要表现在:其一,提倡武术并兼及体育,促使土洋涵濡,不仅为武术价值转向提供导向,而且为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两种不同文化进行对比、交融与吸纳提供平台;其二,北京体育研究社提出议决案,不仅为打破政府不事提倡、重文轻武之积习,而且为武术进入学校提供合法性和立法保障;其三,摒除畛域,加强交流,把固袭宗法、师徒秘传的传统武术公诸于世、团体传授之转变,并培养武术专业师资以解决学校和社会武术师资的匮乏;其四,编写教材,探索武术教学新模式,以适应团体传授;其五,创办期刊,研究理论重视武术学科交叉,以促进武术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武术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型去适应这个时代的特征。从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的视角,分析中国武术在当代必须做出转型选择的内在原因为竞技武术、传统武术、学校武术、艺术武术、武术研究、武术人才培养、武术国际化等的困境,外在原因为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软实力增长及民族文化认同增强的需要等。在此基础上思考中国武术转型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5.
对北京奥运会后中国武术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京奥运会虽没有使中国武术真正实现全球内体育化的梦想,但却给予了中国武术史无前例的殊荣。后奥运会时代,将以何种良策推进中国武术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命题。深化竞技武术、放眼武术文化、回归大众武术、加强武术教育、开拓武术养生是后奥运武术发展的整体框图。  相似文献   

6.
从当前体育发展大众化、产业化趋势及武术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武术发展大众化的思路.并从体育发展趋势、武术价值功能演进、全民健身需求、武术文化继承、竞技武术发展五个方面论证了发展大众武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武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武术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养生健身价值,实用的技击术,科学的锻炼方法,赏心悦目的动作,使它像一朵瑰丽的奇葩,独立于现代体育之中,争取能早日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为此本文对中国武术的发展历史、现状、趋势作了研究,总结出中国武术发展的五大趋势,即是武术运动套路的观赏性与散手的实用性双轨发展、大武术观的深入研究与发展、武术的现代科学研究、武术的国际化和武术与经济结合。  相似文献   

8.
从“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出发,分析发达国家体育生活化价值观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影响,探讨学校体育生活化实施路径的“四个渗透”,提出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教育网络体系,帮助学生健康意识、良好生活方式及锻炼习惯的形成,促进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摘要: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大品牌,中国武术的内在价值需要被世界更多地认识。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武术的体育化进行了讨论,在提出中国武术回归本原倡议的基础上,探讨其与人类发展理论的关系。研究认为:透过中国武术近现代一步步被体育化的遭遇史,可以发现,武术具有体育的功能,但本质上不完全是体育;武术是中华民族在生产生活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中国式的技击文化;当我们用历史的、逻辑的眼光从人类发展的高度来反观完整的中国武术的时候,它全面的健身养生、技击防身和娱乐文化等人文价值恰与人类发展理论对“健康长寿的生活”“个人自尊和人权”“知识和体面的生活”以及“选择的机会或自由”等的不懈追求紧密契合。挖掘和探究“人类发展”理论与中国武术二者的深层相通和契合之处可以帮助实现对“人类发展”理论和中华武术认识的提高和深入。  相似文献   

10.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对中国武术文化的发生机制、演进过程和理论基础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此管窥出中国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即武术文化的民族性、哲理性、历史性、地域性和保守性.同时还指出中国武术在现代文化多元化时代发展中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发布并号召实施的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基石,武术是具有显著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学校武术教育则是武术传承和发展最便捷有效的途径。研究以范式理论为基础,从范式理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三大功能角度研究学校武术教育在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效应,发挥学校武术教育的功能,促进我国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现状调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江苏省大学生现有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行调研,提出加强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增加对体育的投入,加快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营造良好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改革体育课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生存之道:坚持业余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大学竞技体育是美国高等教育缔造的产物。19世纪中后期以来,美国社会对大学竞技体育的争议不断,但是,美国大学竞技体育仍然得到持续的发展,并呈现出良好的持续发展态势,其生存之道在于坚持业余性。美国大学竞技体育坚持业余性有利于获得宽松的法律环境;有利于获得广泛民众支持;有利于融入美国高等教育体系;有利于学生运动员更好的接受教育;有利于获得有力的政治支持。坚持业余性是保证美国大学竞技体育最大限度发挥积极社会价值、有效规避不良社会影响的核心理念,是其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4.
对田径运动项目进行健身项目的设计,以适应普通学生的身体技能水平,以适应当前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思想,提高人们对田径运动健身价值的认识,使田径运动在学校健康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把握体育课程改革转向,搞好高校课余体育链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顺应体育改革的趋势,高等院校要改变目前的课余体育格局,把握现代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重新组建并发挥“课余体育”的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对竞技体育发展进程中功利性特征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竞技体育功利性的表现以及它所产生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功利性价值观念,促进竞技体育健康发展。在竞技体育产生之初就蕴涵了许多功利性的萌芽,它在发展进程中受西方功利主义思想以及市场经济的影响,产生了许多不利于竞技体育健康发展的功利性价值观念。竞技体育要发展,只有积极引导竞技体育的价值主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使之成为促使竞技体育健康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养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方文化的精髓。养生运动学是将东方养生文化与西方的健身文化相结合产生的全新运动形式,是将中国传统养生思想与现代运动科学理论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养生运动学课程作为体育院校及普通高校开设的体育类课程的一个分支,在终身体育教育、国学思想教育、人文科学教育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将体育教学,审美文化和体育运动的实践“互涵”起来,探讨了身体感性文化与体育运动文化的审美突破、人学教育理论与人文体育实践的教学突破、当前高校体育改革与创新实现的人学突破,认为以新的体育运动文化塑造新时代的新人格,推进人文体育的创造性转换,关键在于强化人学论、文化论的体育理念,并使之对学生身心发展和人格完善的指导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赛制研究向着更加科学、合理、经济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篮球联赛的关键。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赛制应趋于灵活,富有人性化,以求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赛制,为全国大学生体育爱好者服务。通过分析国内现有的CUBA联赛和大超联赛赛制的发展趋势,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借签美国NCAA篮球联赛赛制的优势,进一步揭示问题所在和影响赛制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和对策,就成为有待解决的研究课题。通过研究逐步完善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赛制,可使联赛的运作符合篮球运动的发展规律,适应我国高校具体实情,提高各院校参赛积极性,促进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赛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模式的建构经历了道德、理性和审美三种精神的追求,健康与体育的美学联系是体育教学模式建构所需要的生命关怀,审美精神是体育“手段论”与“目的论”价值观的融合点和评价尺度之整合所在。在体育教学模式的建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超功利态度;二是重视情感的建构,激发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自主性;三是加强体育教学模式的审美化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