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对高校世界历史教学进行深入改革,根据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精神,由山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等数所高校历史系联合论证了一个教材建设项目──《高校世界历史配套教材》(以下简称《配套教材》)。该项目已于1997年底通过教育部的立项审批,由高等教育出版社负责出版。目前编写工作正在进行之中,项目主持人为著名史学家刘祥昌先生。这是我国高校世界史教材建设中的一件大事,现将编写该教材的主要考虑和构想介绍给读者。一、《配套教材…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超级强国,也是世界上的教育强国。早在80年代,他们就提出,由学历社会向学习化社会过渡。1997年,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的“教育总统”克林顿,在国情咨文《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中就提出,终身教育是通往美国美好未来之路,美国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每个美国成年人必须坚持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美国政府于1985年着手制订了新的科学教育发展纲要《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以下简称“2061计划”)。受“2061计划”的启示以及基于我国公民科学素养低下的现状考虑,中国科协于1999年提出了一项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即“2049计划”。美国的2061计划与我国的2049行动计划的目标都是让“全体公民人人具备科学素养”,但实施的对象却大不相同,美国2061计划  相似文献   

4.
刘彤  王斐 《早期教育》2005,(10):27-2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幼儿艺术教育的基本目标确定为: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为达到这个目标,幼儿园开展了包括美术、音乐、手工在内的多种艺术活动。在美国,艺术教育同样是幼儿园主要的活动内容。作为众多艺术活动之一的“木块雕塑”是1997年美国新泽西州在“创造性的开端教育计划”(Creative Beginnings Program)中提出的。  相似文献   

5.
程洁 《湖南教育》2003,(16):42-43
1983年发布的《国家处在危机之中》激起了美国教育大讨论的热潮,其中的一项成果便是由美国促进科学协会于1985年发布的《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这个计划针砭时弊,中肯而远瞻地提出了以科学、数学和技术为核心的持久的教改方案,它不仅开启了80年代以来美国新的科学教育改革的大门,成了世界教育史上的经典之作,而且也促使我国教育界展开了反思与寻找新思路的探索。规避“避重就轻”的洋陋习我们盛赞美国轻松的课堂教育,渴望引进“愉快教学法”,认为这才是活化教学、加强实践的必由之路,却不知美国人正在为改变现状而大费周章。由于文…  相似文献   

6.
霍华德·加德纳,世界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现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在心理学、教育学多个领域出版过18本专著,发表过数百篇论文,获得过世界多国大学的荣誉学位。1983年,他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得到各国教育界人士的高度评价。美国《纽约时报》称他为“美国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沈致隆,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化学专业,曾赴英国利物浦大学化学系和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零点项目》访问、讲学3年。现任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系主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授。他长期在高校从事化学、艺术、英语以及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与霍华德·加德纳有良好的合作及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7.
校园的信息高速公路──校园网董洪斌,黄昕昕,张林松自1993年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兴建“信息高速公路”──世纪工程计划之后,在短短的一年里,“信息高速公路”的热潮席卷全球。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建立本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信息高速公路”将对包括教育在内...  相似文献   

8.
文明的冲突真的取代了利益的冲突吗──亨廷顿“文明冲突论”评价李翔海美国《外交季刊》1993年夏季号发表了美国著名国际问题专家S·P·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一文,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该文中,亨廷顿指出:“在新的世界中,冲突的根源主要将是文化的...  相似文献   

9.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世界各国提升综合国力的战略共识,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相应的行动计划。美国科学促进会从1985年起组织几百名科技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制定了面向未来70多年,致力于提高全体美国人科学素质的长远计划———“2061计划”,提出了到2061年哈雷彗星再次回归时,美国公民人人具有科学素质的目标。这一计划直接影响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制定。为了实现在2010年成为世界上最具知识活力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实体的目标,欧盟在2003年分别实施了“欧洲研究区”和“科学与社会”两大战略计划。其中“科学与社会”是一项促进科技…  相似文献   

10.
王宝琪 《下一代》2012,(9):44-45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海伦·凯勒的著名散文命名,本书由她的《我的生活》、《走出黑暗》、《我的老师》三本书以及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的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组成。以海伦·凯勒的自传的方式,讲述了她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顽强奋斗,最终走向成功的真实而伟大的人生故事。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美国的科学改革又开始引人注目。迄今为止,不少由私人、公众团体和政府支助的各种计划均在施行之中。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题为《国家在危险中》的报告,同年“国家科学委员会”也发表题为《为21世纪教育美国人》的报告,两份报告为现今科学教育改革拉开帷幕。1990年,“全美州长教育特别工作协会”出版了《教育美国:各州实现国家教育目标的战略》,1991年教育部又出版《美国2000年》,不仅为这场改革摇唇鼓舌,而且将其推向纵深。但是,美国人仍然把改革的焦点集中于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在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宏伟目标,这既是教育的历史任务和光荣使命,又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这一目标标志着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的新境界,这就是向学习型社会的教育转型。一、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学习社会”是一种教育哲学范畴的概念。它是由美国著名学者哈钦斯(RHHutchins)于1968年出版的《学习社会》一书中提出的。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  相似文献   

13.
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掌握学习”。“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从1988年以来,笔者进行了语文课堂目标教学的系统尝试。在吸收传统教学精华的基础上,从自身教学出发,经过多年的探索,初步形成了“语文课堂目标教学六步法”的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现以《荔枝蜜》一课的教学为实例,对“六步法”作一简要介绍。第一步,导入目标(以下用《荔》)代表《荔枝蜜》,括号内是学生回答的问题)一上课,就问学生:“谁能用一个比喻来描绘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的生活比蜜甜。)又问:“蜜是谁酿造的?”(蜜蜂。)“我们美好幸福的生活谁创造的?”…  相似文献   

14.
1985年,美国科学发展协会,在全国科学技术教育委员会等机构和企业的资助下,延聘国内外科学,教育界的400位科学家、教授、教师及一些科学、教育机构负责人,毕四年之功,共同起草并审定了《2061计划——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副题为:“关于科学、数学和技术知识目标的2061计划报告”)。这项被美国舆论界称为“最雄心勃勃”的教育计划一旦成功,不仅将使美国的基础教育发生根本变化,而且将给国民素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诸方面带来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2061计划——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2061计划》产生的背景。第二部分,论述了“全国技术教育委员会提出的具体建议”,主要是每个学生在13年(1年幼儿园、4年小学、4年初中、4年高中)教育中所应获得的基本科学知识。第三部分列出了实现《2061计划》提出的目标应采取的一系列步骤及措施。改革教材和教学方式是《2061计划》提出的改革重点,尽管这在美国刚刚起步,许多方面还停留在设想和原则上,但《2061计划》的基本思路及其为美国初、中等教育所描绘的蓝图仍值得我们借鉴。现将《2061计划》的第三部分摘译成文,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15.
进入 2 1世纪 ,人类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矛盾 ,世界各国的竞争已由冷战时期的军备竞争转入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 ,即高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2 1世纪的竞争中 ,谁能站在科技的制高点 ,谁能有足够的人才 ,谁就能在竞争中稳操胜券。因此世界各国都把教育发展战略放在首要地位 ,而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就成为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为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我国制定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 0 1 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规定要“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由‘应…  相似文献   

16.
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美国政治学家和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5W”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在“拉斯韦尔公式”中,“谁”(传播主体)、“说了什么”(传播客体)和“渠道”(传播媒介)三者共同形成了新闻生产的三要素。客体之所以被主体传播,除了客体自身的价值因素外,传播主体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61计划”是旨在提高美国人科学素质的中小学课程改革计划,1989年出版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1993年出版了《科学素养的基准》。“2061计划”为提高美国人的科学素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实施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课程资源和课堂指导方面。例如:教学内容是否与学习目标一致?内容能否整合成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讲述一个有趣  相似文献   

18.
一部优秀教材──评《中国历史文选》惠云由阙勋吾任主编、覃启勋任副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上、下册),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部教材为国家教委“1985-1990年高等学校历史专业教材编选计划”中的重点教材,所以具备着相应的权威性:该教材是在参考、借...  相似文献   

19.
月历     
3月3日 1986年3月3日,著名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共同商议后联名上书中共中央,提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在党中央部署下,专家学者在一系列会议上对我国高技术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论证.草拟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863计划”选择了对我国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7个高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20.
教育生态环境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生态,是指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学”自1866年由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首次提出,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1979年,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著名教育家劳伦斯·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提出了“教育生态学”。他认为应该运用生态学原理去研究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