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者附记:景宜,著名白族女作家,现任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副社长,主要作品<谁有美丽的红指甲>、<骑鱼女人>、<岸上的秋天>、<金色喜马拉雅>多次获得国家文学大奖,并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在国内外出版,她的评传被列入<中国当代文学史>和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东方文学史>.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妇女文学交流中心主任,中国电视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等.  相似文献   

2.
采访手记:采访著名白族作家景宜,是在一个细雨霏霏的下午,在苍山饭店的茶吧内进行的。因为笔者多次采访过这位“最会讲故事的金花”,一见面就直奔主题。采访过程中她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谈到情深处她的眼里还不时流出激动的泪花。接受完笔者的采访,景宜即匆匆离去,赶乘回北京的飞机,因为即将于6月29日开幕的第五届中国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上,她将出任论坛的“形象大使”。  相似文献   

3.
虽然大家对杨梅和她的作品已不陌生,但是,我在读罢她的散文集<踩新门>,再次地被集子中那一曲曲美的赞歌深深地感动之余,仍然要热情地向读者们介绍心灵美好的这位年轻的白族女作家,推荐她这七十余篇几乎篇篇饱含深情和韵味隽永的散文.  相似文献   

4.
鹤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茶马古道上的文化重镇.鹤庆地处大理白族自治州北端,长期以来在滇西北的商贸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活跃在茶马古道上的鹤庆商帮,不仅促进了民族地区商品经济和轻手工业的发展,而且架起了沟通国际商贸的桥梁.今天,鹤庆商帮的后代继承前辈事业,仍有上万名商人、工匠在这条千年古道上演绎新的篇章.为了进一步挖掘茶马古道文化资源,再现茶马古道历史风采,弘扬茶马古道优秀文化,发展茶马古道文化旅游,促进区域经济长足发展,中共鹤庆县委、鹤庆县人民政府于2004年9月30日至10月2日举办了为期3天的"中国·鹤庆茶马古道文化旅游节".  相似文献   

5.
白族诗人何永飞的新诗集《穿过一小块人间》,是列入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打造少数民族文学精品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的作品集(作家出版社2020年12版).也是诗人继他出版的《茶马古道记》《神性滇西》等诗集后,又一部重要的诗集.这之前,诗人的《茶马古道记》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鲁藜诗歌大奖和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等重要奖项,他是被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命名的"白州文化名家",云南十大励志榜样人物之一.就白族诗歌创作来看,他是继著名白族诗人晓雪、张长、袁冬苇之后,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的又一位诗人.他的这部诗集《穿过一小块人间》不少作品发表在《诗刊》《民族文学》《边疆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上,获广泛好评,新著列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出版,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6.
由著名民族学家马曜先生作序,白族青年学者李晓岑先生撰写的白族科学技术史专著<白族的科学与文明>一书,是迄今系统研究白族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第一部专著.著者李晓岑先生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自然科学史硕士学位,发表过自然科学史论文十余篇,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研究能力,因受父亲的影响和对本民族的热爱,近几年来潜心研究白族科技史,终于写成了<白族的科学与文明>一书.  相似文献   

7.
古老的地理书《山海经》上记载着一条洪荒年代就有的黑水河。在黑水河上段泾流过的区间,有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上的弹丸小镇,她就是地处滇西北大山深处的剑川县沙溪古镇。沙溪盆地四周星罗棋布地散落着一色的青砖、灰瓦、白墙营造的白族村舍,又众星捧月似地拱卫着跨越了两千多年时间的古道上的寺登街。寺登街这个跨越二千多年时间、连结西藏和东南亚近万里的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下的古集市,因了四千年白族文化历史的见证,于2001年10月11日被世界性建筑保护基金会(WMF)在美国纽约公布并录入了值得关注的101个“世界濒危建筑遗产名录”。她和我国古长城、陕西大秦基督教宝塔及修道院和上海欧黑尔——雷切犹太大教堂位列伯仲之间。  相似文献   

8.
母红生 《大理文化》2011,(11):70-71
金翅鹤自然村位于鹤庆坝子最南端,历史上是滇藏茶马古道翻越象眠山进入鹤庆坝子的第一个村寨,是茶马古道上的交通要道。历史上南来北往的如流商贾,曾给该村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清代鹤庆的第一个商号"同心德商号"的创建者李恒春在该村建起的故居独具白族特色。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在报纸、杂志上常常看到一些描写阐述茶马古道的文章,有的用散文抒写古道遗韵,有的用小说描述马帮存亡,还有的用纪实文体图文并茂地再现马站遗址,骡马蹄印及古道精神.其中,不少内容还被拍成电影或是电视专题片,从而使古道精神重又鲜活起来,使连接内地与边疆、山里与山外的这条多层重叠的茶马古道重放异彩.  相似文献   

10.
正高原水乡鹤庆,是著名的茶马古道上的文化重镇,北进大理的门户和通衢。古香古色、荟萃白族传统民居建筑风格、民族风味饮食文化和民族旅游产品的鹤阳古镇。修葺一新的云鹤楼,巍然屹立在古镇中央,成为鹤阳古镇一道亮丽的风景和令人流连的旅游景点。在入冬时节,走在鹤阳古镇欣赏冬樱花竞相怒放,日月广场、  相似文献   

11.
盛景 《大理文化》2021,(1):86-88
好友丽在凤阳邑建了一个茶舍,邀我前去品茶,心向往之,欣然前往. 可是凤阳邑却不太好找.依稀记得大凤路经过的一个村庄叫凤阳邑,我一路行去,到了太和城遗址.一问说不是,凤阳邑还要再往北.于是又往北,再问路人却说走过了.如是反复,终于在太和城遗址往前的红绿灯路口左拐进入了凤阳邑.沿路而行,路边是钢筋混凝土的商铺高墙,房舍俨然,心生疑惑又电话联系丽,说要从路边向山上走.于是沿着窄窄的小巷子左拐右拐,走完了新式的白族民居,却见一条老式的弹石石板路横在面前,路边的老石头房子上有一个木牌,上面写着:茶马古道.原来这就是小有名气的凤阳邑茶马古道!到茶马古道寻茶,让我寻访的心情更加愉悦和兴奋起来.  相似文献   

12.
正如果要罗列一些在当下的流行词,我相信"情怀"一定是其中之一,有着十足的文艺范儿。但是它在多大程度之上落在了实实在在的地面之上,恐怕就需要挂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在刚拿到"80后"白族青年诗人何永飞的长诗集《茶马古道记》时,我也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情怀",但我知道,他在诗集中留下的情怀绝非浮躁尘世中的附庸风雅,而是一次紧贴大地之上的追寻与游吟。茶马古道最初起源于唐宋时期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盛于明清时期,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达到鼎盛。广义的茶马古道指的是串联川藏与滇藏两路,由此连接川滇藏,延伸到不丹、缅甸、锡金、老挝、尼泊尔、印度等国家境内,并直抵西亚、西非红海海岸的运输线;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白族青年诗人何永飞的长诗《茶马古道记》,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评选中力克群雄,最终以其创作实力和文本创新性斩获本届诗歌大奖,名列诗歌组第一。他为自己也为云南民族诗歌创作争得了荣誉,这是一位"80后"诗人对云南历史文化的崇高敬礼。当下诗坛,写个体体验的诗歌作品比较泛滥,小我的视角和自我的情感倾泄成了诗歌的基本倾向。所以诗歌的同质化和小众化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何永飞的长诗《茶马古道记》则体现出不一样的风格和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4.
雅安边茶与川藏茶马古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四川西部重镇雅安出发,经康定、昌都,到西藏拉萨,再到邻国不丹、尼泊尔,有一条历史最悠久,道路最艰险的茶马古道.它从唐代开始延续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时间.这条茶马古道称之为"川藏茶马古道",这是一条充满神秘和布满奇险的古商道,同时也是一部沉淀了厚重的历史内涵和丰富边茶文化的大书.千百年来,它曾为促进藏汉贸易的发展起到无与伦比的作用;它曾在我国古代的"茶马互市"、"茶土交流"等重大历史事件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铸就藏汉民族团结的历史进程中,它一直就像是一条坚实的纽带.  相似文献   

15.
一根嘀格儿的树嘞 打一个嘀格儿的床嘞 一个嘀格儿的姐姐儿哟 配一个嘀格儿的郎 2004年5月9日,中央电视台第3频道,在走进艺苑风景线栏目<走近张家界>的节目中,著名主持人吴微微邀请白族青年歌唱家黄道英,用一首<嘀格儿调>把节目推向了高潮.张家界的风景、风情、风俗再一次让世人惊叹.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0月11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基金会(WMF)在美国纽约宣布:中国剑川沙溪寺登街(区域)入选2002年101个世界濒危建筑保护名录。该组织宣称:"沙溪寺登街(区域)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有完整无缺的戏台、旅馆、寺庙、大门,使这个当时连接西藏和东南亚的古集市还保留得相当完备。"从此,这个被时光湮没、被岁月遗忘的滇西边远小镇,蜚声海外,成为与埃及国王谷、意大利庞贝古城、中国万里长城齐名的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海外游客慕名而来,他们在这里住古老的马店客栈、听古戏台上着戏装的原生态白族腔、观兴教寺大殿神韵、过古桥、踏古栈道、走茶马古道,追寻那遥远、苍凉、悲壮的马帮传说……一页又一页,翻阅品读着这一部凝固  相似文献   

17.
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古道之一,是连接西藏与祖国内地的纽带,也是汉族和藏族以及其他民族相依相存、长期友好互助的历史见证。茶马古道是一个以川藏、滇藏、青藏三条干道组成的庞大交通网,其中,川藏茶马古道是历史最古老、地位最重要的道路,有两千年的历史。至今西藏所用之茶,绝大部分仍来自四川。而川藏茶马古道最早的一段路,恰恰和"南丝路"的第一段(即汉代的"旄牛道")基本重合。这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成都邛崃早在秦汉时作为西南商贸中心的地位。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茶马古道路线的在不同历史时代的变化,论证了川藏茶马古道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着重论述如何在当今条件下,发掘茶马古道的旅游功能、文化功能和历史价值。认为在打造四川邛崃旅游吸引物上,茶马古道与"南丝路"可相辅相成,并可发展成为川、滇、藏旅游联动的最佳纽带。  相似文献   

18.
邛崃——南方丝路和茶马古道的起始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文献记载,结合考古发现,论述了邛崃山及古临邛地区为先秦至汉唐由蜀地通往东南亚、南亚的"南方丝路"和唐宋至近现代川藏"茶马古道"的发祥地和起始地区,在南方丝路和茶马古道文化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正10月13日下午,由中共大理州委宣传部、大理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大理州文联共同主办的"大理州全国‘骏马奖'获奖作家作品暨全州文学创作研讨会"在苍山饭店隆重举行。会议表彰了全国第十一届"骏马奖"获奖白族作家何永飞,对其获奖作品《茶马古道记》进行了研讨。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长彭斌到会作了讲话。全州意识形态部门领导、州文联常委、十二县市委宣传部长、文联主席、作家代表以及州文联全体干部职工共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读了3月20日<大理日报>赵寅松先生写的<关于白族文化与大理旅游的思考>一文后,获益匪浅,深有感触,现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写出来,请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