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发展有历史继承性.这是因为:文学发展以一定的遗产作为前提和出发点;文学这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既受一定经济基础的制约,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文学本身具有艺术感染力.文学发展的历史继承性表现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我们应充分尊重和把握文学自身发展的这—规律,在批判继承前人优秀的文学遗产的基础上,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2.
彭文良  木斋 《天中学刊》2006,21(1):72-77
中国文学从魏晋时期便开始了所谓文学的“自觉时代”;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特别注意对自身特质的追求,注重抒情,强调表现方法、技巧。赋,作为此期的文体之一,遵从文学自身的演变规律,在此时期文学思想、氛围、各种文体间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开始了它自身“自觉”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鲁迅说过:"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他指出曹丕的时代是文学自觉的时期,据此,本文指出了建安时期文学自觉的一些表现,希望能够找到文学自觉的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4.
茅盾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文艺批评家,是革命文艺运动的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的美学观,不仅左右他自己掌握艺术的方式,也启迪同行者、后来者正确地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出艺术典型,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使审美实践与社会实践相一致.一个作家、理论家对于文学与时代、文学与作家的关系所持的主张,取决于他对社会生活所持的美学见解和对文艺作品所抱的审美态度.而他的主张一经形成,又决定他对各种创作方法作怎样的评价,决定他自己采用什么样的创作方法从事文艺创作,所以文学主张、创作方法,从来属于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5.
电影和文学的中国式婚姻——当代电影改编的文化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和文学是互生的关系,由于文学自身、政治倾向、大众情趣、时代需要等方面的因素,不同历史时期的电影改编表现出不同的范式和规律:建国后十七年,电影尽量地学习模仿文学;20世纪80年代,电影在自觉化的道路上借助文学这个拐杖,取长补短的同时又保有自己的独立;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学俯下身来迁就电影而进行创作。  相似文献   

6.
一被鲁迅称为“文学的自觉时代”的魏晋南北期的文学,的确是我国文学发展史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它不仅表现在文学创作园地上的多彩多姿,花荣枝茂,而且还表现在文学创作理论上的深入发展。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学创作理论已不满足于从文学的作用和社会地位探求文学的发展,而是接触到文学的创作过程以及文学反映生活的特殊规律:如形象思维,情感体验,艺术想象,灵感等。本文不打算全面论证该时期的文学创作理论,而仅就陆机的《文赋》和刘勰的《文心雕龙》中的部分篇章、段落淡一些个人的感想。  相似文献   

7.
娱乐化时代作为文学发展的时代语境,它的消费娱乐特征影响着文学发展,文学活动发生巨大改变.通过阐述娱乐时代文学观念的变化,探析作家创作的媒介化及作品意义多元化,揭示文学活动的品质呈现的低俗化和感官化,详细描述文学在娱乐化时代的生存现状,引导人们重视和反思娱乐化时代底色下的文学发展.只有经过长时间历练,才能使文学本性与时代发展步伐协调融合,文学才能形成新的自律,完成文学本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8.
音乐美学的特点是将音乐学和美学结合起来,从音乐艺术的总体性高度,去研究到底什么是音乐,音乐的本质、特征及内在的规律性。音乐的形式,指的是整个音乐构成的外部表现特征,它既包含构成音乐的各种基本要素的外部组织和结构关系,也包含着音乐自身特殊的内部组织规律。  相似文献   

9.
鲁迅用近代“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解说曹丕时代“文学的自觉”,他以现实反观历史,在两者的相同处阐述己见。鲁迅时代和曹丕时代有许多相同处,两者都经历了政治的稳定与动荡、思想的单一与多样、文化的破坏与建设等过程。两个时代的文人均关注社会,反映时代,自觉总结文学的性质与特点,努力寻求文学的自身价值。他们以相同的文学追求,实现了意义相同的文学自觉。  相似文献   

10.
付月红 《教书育人》2005,(10):30-31
一、从事物的本质联系看,教育有规律 要认识教育规律,首先要认清什么是规律.所谓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性及其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作为教育,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既与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又具有相对独立的运动过程.所以认识教育规律不仅要从教育本身来看,还必须从它与社会存在的方方面面的联系来看.所谓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教育有两条一般规律:一是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规律;二是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之所以是一般规律,是因为它存在于一切教育现象之中,并始终贯穿于教育发展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1.
特殊的地理位置、相对独立的行政建制形成了具有胶东自身地域特色的文学风貌。这既形塑了胶东文学,也使它背负着传统的重负。今日胶东文学的萧条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胶东文学创作自身显示出的种种缺陷不容忽视。一则,胶东文化历史沉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难辞其咎。再则,传统情结很重的胶东文学还不习惯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自觉地进行自我宣传、展示,不注重自我包装,不注重广告效应。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胶东文学机遇与挑战并存。今日的胶东作家应当自觉转变创作心态和艺术表现的视角,在文化高度商品化的今天,积极谋求文艺创作与现代文化产业的对接,关注文艺产品产销的市场行情,把握市场和时尚的脉搏,谋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学,上下四千年,源远流长,浩如渊海。在这丰富的文学史料基础上来构建中国古代文学史,必须从历史的角度,客观地表述中国古代文学的概貌和发展脉络,科学地阐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渊源和规律,力求反映出古代文学发展的本来面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主要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但是,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它受着一定历史时代的政治、经济的制约和影响;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又和文化的其它领域如历史、哲学、宗教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文学史的撰述必须正确阐释文学发展中的内外关系。既要看到文学发展中文学和时代的经济、政治以及哲学、历史、宗教、艺术等的密切关系,从而认识文学作为优秀民族文化传统重要部分的历史价值;同时,更要着眼于文学本身,不使文学变成政治与经济的简单图解,成为哲学和历史的失掉个性的附庸,而单明其自身发展的先后继承、消长得失以及独具情性和美感的文学特性,成为一部真正的文学史。  相似文献   

13.
生活在这个多元时代的艺术家,不仅要随时代的发展而改变自己头脑的艺术观念,更要改变对传统文化的恋旧情志;借以艺术“名义”而存在意识形态的最大特征,是它们围绕人本主体意识的出现;所谓的主体意识则是画家对客体有自己独立的的领悟和感受,努力寻找适合自己能表现的绘画语言;在艺术发展中,如果只有艺术作品样式发展,而没有相应感悟心境的净化,那么,这种艺术是很难体现其内在价值的;艺术的价值必须把它放到大的文化背景下来审视,可以用某一种准则来衡量和把握,而艺术的价值是一个观念的评判。这样艺术的“精神状态”则是一个至上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14.
思维方式是一定时代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是人的各种思维要素及其结合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定型化的思维样式,是主体观念把握客体的内在机制和过程。历史与现实的科学实践的证明:唯物辩证法是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辩证法不仅在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存在,而且也存在于人类的思维领域之中,人们通过自觉地把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运用于认识和思维过程,就形成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换言之,辩证思维就是人们对辩证法的自觉运用。  相似文献   

15.
张振龙 《天中学刊》2006,21(3):91-95
建安文人一改此前文人对待文学和文人的态度,在文学活动中既表现出相对的独立自主权,又具有明显的视己为文学家的价值取向,并把当代文才非凡、具有一定文学实绩的文人,皆冠之以“文人”、“作者”等称号。这不仅是“文的自觉”在文人创作主体和文学批评主体上的彰显,而且是“人的觉醒”在文人文学活动和文人自身文学价值上的体现,是建安“文的自觉”化的“人的觉醒”。  相似文献   

16.
钟嵘《诗品》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论专著,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所选取的对象是五言诗,从纯文学的角度去探求诗歌的艺术规律。试从感物怨情、"滋味"说和"直寻"说这三个角度出发,旨在分析钟嵘《诗品序》中诗学思想,进而深层次地理解当文学进入自觉时代后,文学评论家是如何从诗歌内部因素出发探求艺术规律的。  相似文献   

17.
情与理不仅是古代文学的主要表现内容,且是文人文学观念得以深化前进的重要标识.建安前期文人的文学创作与<诗经>中的讽颂之作、屈原的发愤之篇、东汉中期以后的抒情辞赋一样,只是文人宣泄情感的一种自然方式,还未走上自觉,作品中情与理的结合比较和谐一致.建安后期,文学创作成为文人表情达意的主要工具,并且是自觉地、有意识地去使用这一工具,情感特征日益突出,理性精神相对弱化,呈现出与前期不同的新的特质.  相似文献   

18.
批评的自觉     
文学批评中要有一种“批评的自觉”意识,即一种既承认理论的有效性也承认理论的有限性的自觉。文学在表现一个可能的艺术世界,这个艺术世界最经久不衰的批评方法是审美批评和意识形态批评。当然,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理论中,人们对审美和意识形态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但审美批评和意识形态批评不一定是必然对立的,我们也许可以在人本主义批评中找到这两者的一个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说:“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其实,这段话不只可以概括曹丕的那个时代,那个时代还仅仅是自觉的开始,“为艺术而艺术”到南朝之齐梁,才达到了一个高峰期。文学理论批评是相随文学创作一道前进的,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的发展态势,相对于先秦两汉来说,亦是愈来愈进入自觉的状态,这种自觉主要表现于三个方面,即文体的自觉、创作主体的自觉和文学批评的自觉。  相似文献   

20.
道德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道德中的人对于自身应具备的道德具有“自知之明”,既明白道德要求对于人的价值,也明白道德实践的意义,表现在能够自觉维护、遵守道德规范.儒家道德自觉的实现途径主要是反求诸己,具体方法就是“格物致知”、“慎独”、“居敬”等.道德自觉能够促使道德教育的转型,使道德成为人们感到快乐的内在个人修养而不是沉重的外在义务.道德自觉能充分发挥人们的主体性,启发人们的道德判断力与道德反思能力,在实践中真正做一个“道德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