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5 毫秒
1.
做初中化学教材第48页的水电解实验时,为增加水的导电性,加入了NaOH溶液,并参照《中学实验室管理简明手册》第306页的建议浓度为5%~10%。进行水电解实验时,水电解速度快,电解产生气泡的现象明显。但作为演示实验,当观察产生的两种气体(O2和H2)的体积比时,远离讲台的同学观察不清楚或观察不到。为增强观察效果,在此溶液中加入了数滴酚酞试液,刚开始时溶液的红色很明显,但是,当两种气体有明显的体积比时,溶液红色很浅或完全消失。因此,选择既保证电解速度、又能使酚酞溶液的红色较稳定存在的NaOH溶液浓度很有必要。酚酞是一种酚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三《化学》(2003年6月第一版)第53页电镀铜演示实验中,用铜作阳极,CuSO_4溶液作电解液,铁制品作阴极。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把铁制品插入 CuSO_4溶液,不待通电,表面就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这个现象容易使学生产生困惑,认为电镀中实验结果的产生是因为发生了置换反应。第54页说明①中提到在溶液中加入一些氨水,但没有明确说明加入氨水是使铜离子形成铜  相似文献   

3.
现行中师化学课本中,有关于电化学的演示实验,这些演示实验没有专用的实验仪器,在实验时,使用一些代用品。笔者将根据这些实验的基本原理,利用一些很简单的用品和材料,即可制成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电化学实验演示器”,该演示器可做中师化学课本中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导电性的对比实验及电解、电镀的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4.
现行高中化学(选修)第三章第七节“电解演示实验”,由于使用U型管,阴、阳两极距离较大,实验时存在两点不足:①电解速度很慢,有时电解7~8min都不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②现象不明显,学生对实验印象不深。如电解氯化铜溶液,经较长时间电解后,才能在阳极表面生成一些气泡,很少逸出。阴极上的铜只沉积在碳棒末端一小部分面积上。  相似文献   

5.
在普通高中化学人教版教材选修四第四章第三节第80页电解原理的应用,以及高中化学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第44页氢氧燃料电池原理,推广应用中涉及燃料电池和电解池的实验大多为理论知识,较为抽象,为了在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明显现象,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创新。  相似文献   

6.
现行人教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三册中,规定电解饱和食盐水、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为教师演示实验,其电解饱和食盐水新增编为学生分组实验。教材中所示电解装置虽然能讲清电解原理,但电解装置存在诸多不足:实验操作费时繁琐,实验装置不稳固;实验效果差;污染环境等。  相似文献   

7.
高二物理(必修加选修)2003年6月第1版第78页中有两个关于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演示实验:一是空气压缩引火仪演示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二是用图1所示的装置演示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这两个演示实验操作有一定难度,要求也很高,可见度较差,效果不理想,为此,我们在图1装置的基础上,对实验加以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本第97页图4-15和图4-16,试验课本第113页图4-28和图4-29,是演示自感现象的两个实验。必修本图4-15或试验课本图4-28(见图1)是演示闭合电键瞬间,线圈中存在自感现象,按照课本要求做上述演示实验,笔者发现:若自感线圈铜丝直径越细,电阻越大,对应的滑动变阻器R的电阻越大,则电键S闭合瞬间,观察到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在现行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下称教参)八年级下册中,设计了几个比较"新颖"物理实验装置,例如第86页中,有一个关于演示浮力方向的实验装置;第116页的演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的实验装置.这两个实验装置的确值得在教学中借鉴和使用,但笔者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它们存在一些不足,下面谈一下自己对这两个实验的改进,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电解氯化铜溶液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第92页电解原理的一个演示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该实验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足之处:一是电极反应速度太慢,导致6 min后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并且析出红色铜的量很少;二是需要的电压比较高(16 V),如果用于电池的话需要太多;三是氯化铜溶液的体积分数要求比较高(30%),这样体积分数的溶液呈绿色,且颜色比较深,看不清楚实验现象;四是实验会产生有毒的氯气,污染环境,危害师生健康.  相似文献   

11.
“比热”概念引入演示实验的改进湖北省宜城县孔湾中学蒋文才(441411)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第二册第三章第三节“比热”一课中,比热的概念是这节课的重点之一,如果采用课本第62页图3—l装置的演示实验来引出比热的概念。将两个同样的烧杯里分别装上质量和温度...  相似文献   

12.
陈立学 《物理教师》2007,28(2):53-53
旧教材中用音叉演示声音干涉现象的实验,由于其原理遭到了质疑,故新教材介绍了另一种观察声音干涉现象的实验(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第57页),但该实验耗时费力,可操作性不强.是不是不能用音叉演示声音的干涉现象了呢?教学中,我依然用音又及共鸣箱演示声音的干涉现象,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2页有这样一个演示实验:用10ml量筒取2mlNaOH溶液,倒入试管中,然后用滴管在该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试管夹夹住该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课本第16章第1节“电流”,课安排观察“热得快”、“电熨斗”等常用电热器来了解电流的热效应;通过“电解硫酸铜溶液”的演示实验,来观察电流的化学效应。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做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等功率加热器的制作黄焱(湖北武汉市第十中学,430060)初中讲比热容的时候,有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给两杯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同时加热,观察二者的温度变化情况(见初中物理第二册第20页,人民教育出版社).以前的教材上是用两个酒精灯加热,显然存在一个灯焰大...  相似文献   

16.
在“电解与电镀”教学中,设计不同电极电解水、石墨电极电解CuCl2溶液的实验探究情境,其间巧用酸碱指示剂将现象化“微”为“宏”,学生在解析实验现象的过程中不断生成电解知识,从而自主构建电解的认知模型,并设计电镀铜的实验装置,学以致用,让素养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17.
一个演示实验的小改进秭归县水田坝初中姜崇玉(443605)我在做初三物理第18页演示实验二的准备过程中,费了很大气力,首先按课本介绍的方法在烧瓶内放少量冷水,盖上橡皮塞(塞中央开孔并插有小玻璃管)用乳胶第把打气筒和小玻管连接好,反复实验,效果不好,瓶...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一册第61页,教参中第90页“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演示实验,所选用的材料是萝卜条和马铃薯,实验中发现,用这两种材料进行实验,所需时间都较长,且效果不明显,而采取“用天平称质量”的方法,效果就较好。  相似文献   

19.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巴东县第二中学田宗学(444324)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课本第150页[实验6—5]铜片分别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按教材所述在敞口的试管中进行,我认为存在以下不妥之处:1.演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的二氧化氮和一氧...  相似文献   

20.
要在课堂上演示镀锌的实验并达到理想的效果,镀液的配制是关键。采用工业无氰电镀液,镀层虽好,但因其速度慢,要等待十多分钟才能看到结果,不适用于课堂演示。以20%的氯化锌溶液加几滴盐酸制成的电镀液,因其Zn~(2+)浓度大,锌原子在镀件表面沉积的速度快,又因酸性溶液电解有H_2与锌共析,在镀件表面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