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希特勒侵略政策中的首要目标是实现东方政策即在东方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一个包括所有德意志民族在内的大德意志帝国,奠定德意志帝国征服世界的种族基础。希特勒以东方政策为中心做了具体的外交设想并一步步地按照其设想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德意志第二帝国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为希特勒东方政策提供了历史依据,种族主义、生存空间论、反犹主义和反布尔什维克主义成为希特勒东方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政治依据。  相似文献   

2.
希特勒疯狂屠杀犹太人原因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期间,有近600万犹太人死于希特勒及其纳粹党之手。希特勒疯狂屠杀犹太人,既有菲希勒、尼采等人的欧洲反犹主义传统思想的影响,也是具有浓厚反犹主义色彩的种族主义理论的实践,同时,还是希特勒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布尔什维主义、转移德国人民斗争视线、巩固纳粹独裁统治的政治上的需要以及盘剥犹太人、掠夺犹太人财产、讨好垄断资产阶级、服务扩张政策的经济上的需要。此外,希特勒的反犹理论,也是同其夺取“生存空间”侵略扩张理论一脉相承的。希特勒的反犹理论深深影响了一大批备受纳粹思想蛊惑的德国人,使他们成为希特勒手下的刽子手,导致人类文明史上600万犹太生灵惨遭涂炭的大悲剧。  相似文献   

3.
希特勒法西斯蓄意煽动种族主义,推行令人发指的种族灭绝政策,其罪行是史无前例的.希特勒的反犹运动,是第三帝国史上最黑暗的一幕.早在1919年纳粹党成立之后,受希特勒控制的"人民观察报"就大肆宣扬种族主义思想.按照希特勒的说法,雅利安民族是优秀民族,日耳曼人是它的嫡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华东师大历史系七九级学生围绕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何提前爆发这一中心议题,进行了学术讨论。着重讨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关于希特勒德国为何能提前挑起大战。大家认为,其国际条件是希特勒成功地利用了英、法、苏之间的矛盾,使战前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未能形成;而法西斯独裁专政的形成和法西斯国家垄断的战时经济相对发展则是其国内条件。有的同学提出,鉴于希特勒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亦应重视对他个人的综合研究。第二,关于英法的绥靖政策。一些同学认为,绥靖政策是战前国际关系演变和英德力量消长的产物。此外,还应注意绥靖政策形成的国内因素,例如,军事实力、战略思想与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对希特勒反犹政策的原因众说纷纭。希特勒反犹从根本上是为其政治目的服务的,是他手中的政治武器。他将犹太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等同起来,并将欧洲长久以来的反犹主义发展到极端。希特勒的反犹政策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是在一战德国战败、经济危机和文化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刺激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给人类带来最大洗劫的灾难,使60 0万犹太人成为希特勒种族主义的屈死鬼,这个数字竟占了当时全世界犹太人的1/3。其目的显而易见,希特勒就是要灭绝犹太民族。若要究其原因,那就必须回答希特勒为什么要灭绝犹太人的问题。本文就希特勒的种族优劣说来分析其灭犹的原因。希特勒是个极端的种族主义者和反犹主义者,他在《我的奋斗》中这样写道:“雅利安人的最大对立面就是犹太人。”他把犹太人看作是世界的敌人,一切邪恶的根源,一切灾祸的根子,人类生活秩序的破坏者。这种观点成了希特勒后来屠杀数百万犹太人,企图灭绝犹太人的…  相似文献   

7.
一 德日法西斯都有其荒涎的理论依据和广泛的政治欺骗性。 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一书,集极端的种族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和民族复仇主义之大成,是德国法西斯的理论和行动纲领。其具体主张如下: 第一,种族主义。希特勒继承历史的糟粕,鼓吹种族斗争是人类发展的主要动力,宣扬雅利安人是一切人类文化的缔造者,日耳曼民族是雅利安人中最纯粹的种族;优等种族创造高级文化的基础是征服和利用低等种族,特别是斯拉夫人和犹太人;  相似文献   

8.
1936年8月1日,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希特勒站在主席台上,带着炫耀德国实力和展示雅利安人种优越的狂妄。柏林奥运会会场内外充斥着种族主义的喧嚣,亲自到现场观看比赛的希特勒毫不掩饰他对其他种族运动员的轻蔑。赛场上怪异的气氛给有色人种运动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美国著名黑人运动员、被当时媒体称为"美国跑得最快的选手"的杰西·欧文斯开始了他第一个项  相似文献   

9.
有人的存在,就会有生命的存在,但有生命的存在并不等于有生命的价值,人类在延续的过程中,就有历史的教育,但有历史的教育并不等于有提升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的教育。否则就不会出现希特勒做总理以后拜访的第一位平民是他中学时代的历史老师,感谢他为学生们播下了民族主义思想的种子,但是二战中却有600万犹太人成为希特勒种族主义的冤魂……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10.
在以色列,德国著名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的音乐作品绝对是个禁忌,因为他的音乐是希特勒纳粹政权下的产物,他的创作灵感来自他的种族主义意识,因而,在以色列人眼中,他就是典型的反犹分子。但最近,以色列交响乐团(Israel symphony Orchestra)决定打破禁忌,宣布将在一场音乐会  相似文献   

11.
论泛德意志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德意志民族主义宣扬生存空间、种族主义和战争万能的理论, 为德国发动帝国主义战争, 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制造理论依据。其所谓 “世界政策”是它的集中政治表现。各政党朝着泛德意志民族主义方向发展和泛德意志民族主义组织的不断出现是它的组织表现。泛德意志民族主义标志着近代德国民族主义完全走向反动, 它推动德国走向帝国主义战争之路  相似文献   

12.
在西班牙内战时期,与英法对内战的"不干涉"政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意大利积极援助佛朗哥叛军.尤其是德国,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扩张德国的势力,希特勒急需向外发动战争以寻求生存空间,而西班牙内战正发生于德国扩军备战之时,这次内战使希特勒不仅可以拉拢意大利,还可以获得大量的经济好处.德国的干涉不仅影响了西班牙内战的结局,也对欧洲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纳粹德国社会是一个具有种族主义特征的社会。希特勒及其党徒期望建立一个纯洁而健康的雅利安民族,所以妇女在纳粹实现其种族主义理想的过程中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纳粹宣称妇女是民族的母亲,给予她们极高的社会地位。然而,在实际的角色扮演中,德国妇女的命运却由于其种族和阶层上的差异而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4.
希特勒上台之初就提出了"生存空间"理论,明确展示了反共产主义的政治观点,并且开始了积极的备战。为了避免战争,苏联开始与英法接触,但在认识到英法两国毫无诚意之后,转而与德国周旋,尽量避免单独对抗德国;而对于德国来说,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希特勒必须在英法和苏联之间选择稳住其中一方,在权衡利弊之后,最终选择了苏联。双方在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下进行着外交博弈。  相似文献   

15.
希特勒并不像某些西方研究者吹捧的,在战争指导方面是什么天才和艺术家。他决心把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基本工具,武力征服欧洲,称霸世界。但德国的资源潜力不足以完成这种狂妄计划。外交上,他自作聪明,存在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战略决策方面,则犯了一系列错误。这一切说明,从国家最高政治领导人角度考虑,希特勒对战争哲学和历史的理解把握,是低层次的,肤浅的。随意玩弄战争,必将受到战争惩罚  相似文献   

16.
《中学历史教学》2003年第10期刊登了刘俊利老师设计的一道选择题:1933—1935年,德国对外政策的主要任务是A.侵占邻国B.公开与日本结盟C.大力扩军备战D.疯狂屠杀犹太人答案是C。虽然试题是根据教材命制的,学生也不会选错,但我对备选项C的正确性有疑。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就以战争作为其夺取“生存空间”和实现称霸世界的根本手段,使所有的内外政策都以此为轴心而转动。但他的野心与纳粹德国建立初期的实力及条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它虽是一个经济和政治大国,但在凡尔赛和约对德严格的军事限制下,德国军事实力远未达到战前水平;而且在…  相似文献   

17.
人们都知道,张伯伦和达拉第是臭名昭彰的慕尼黑协定的签字者,是可耻的慕尼黑阴谋的罪魁祸首,是把捷克斯洛伐克出卖给希特勒的罪恶活动的直接策划者。但是,不要忘记,就是标榜“和平”“中立”、执行着所谓“不干涉欧洲事务”的孤立主义政策的美国罗斯福政府,也直接参预了这场阴谋的策划和组织,扮演了同英法帝国主义同样可耻的角色。美英法帝国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积极复活德国军国主义,支持希特勒法西斯上台,一手豢养了希特勒这只野兽,纵容和鼓励它向东扩张,而当希特勒积极准备向外侵略时,他们就执行“绥靖”政策,企图牺牲东欧和东南欧各小国的利益,满足希特勒的侵略慾望,千方百计地讨好希特勒。其目的,就是要德国帝国主义充当反苏先锋队,指望挑起一场反苏战  相似文献   

18.
乔治·凯南     
乔治·弗罗斯特·凯南,美国外交家、外交政策专家,二战后美国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的设计师。 1902年2月16日,凯南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密尔瓦基。1925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不久,进入外交部门工作。1929—1931年,奉国务院派遣,赴柏林大学专门研究苏联语言、文化、历史和政治理论。其流利的俄语和对苏联深入的了解使他成为1933年美苏建交后,美国驻苏大使馆成员。 二战中,凯南一直在欧洲工作。1938年,德国瓜分捷克斯洛伐克时,他正在布拉格使馆,从1939年二战正式爆发到1941年12月美国参战,他一直在柏林使馆工作。希特勒对美宣战后,凯南曾被拘禁。个月。  相似文献   

19.
1944年夏。希特勒东普鲁士大本营的会议厅被炸毁,这个事件的矛头显然是指向希特勒的,但他当时却侥幸不在场。这也许并不是孤立的事件,事实上,苏联也早已策划过暗杀希特勒…… 1941年7月,希特勒发动对苏联的进攻两周后,苏内务人民委员贝利亚就组建了特工小组,深入德国敌后进行侦察和破坏活动。8月8日,该小组向斯大林呈交了第一份行动报告,决定把消灭第三帝国的高层领导人作为行动目标。在得到斯大林等人首肯后,他们开始了周  相似文献   

20.
希特勒来到一个精神病院视察,他问一个病人:“你是否知道我是谁?”病人摇摇头。于是希特勒大声宣布:“我是阿道夫·希特勒,你们的领袖。我的力量之大,可与上帝相比。” 病人们微笑着,同情地望着他,其中一个拍拍希特勒的肩膀说:“是啊!我们开始得病时,也像你这个样子。” 小明和小刚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他们在聊天过程中发生争执,小明对小刚说:“你看看,你爸爸是修鞋的,你穿的鞋脚指头竟然在外面。” 小刚马上反驳:“你看看,你爸爸是牙科大夫,可你弟弟出生时,竟然连牙都没有!”对 比 幼儿园里,两个小男孩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