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树国 《班主任》2008,(12):37-38
在一次全区组织的研讨会上.某校一名干部在大会发言时谈到“差生”问题,竟直言不讳地说:“‘差生’是怎么产生的?‘差生’是老师教出来的!”这句话像晴天霹雳,惊得在座的上千名教师目瞪口呆、面面相觑。  相似文献   

2.
大家在一起     
在一次研讨会上,某乡镇学校的一名教管干部谈至到“差生”这个问题时,竞直言不讳地来了句:“‘差生’是怎么产生的?是老师‘教’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平时给学生的作文评分,与其“客观”、“公正”,不如注重实效。相信大多数语文教师都能认可这么一个事实:学生对教师批改过的作文,真正感兴趣的不是那些眉批、尾批、红杠杠,而是分数;而真正对作文感兴趣又踊跃交作文的是那些作文分数高的学生。我曾做过一个实验:在我所教的甲班和乙班暗中选定了10名学生,其中5位是平时作文的佼佼者,5位是平时作文的特差生,我对佼佼者的作文评分态度苛刻到不近人情的地步,只要被我抓住一条“辫子”,就打低分,或不及格;对特差生的作文评分态度则十分…  相似文献   

4.
寒枫 《今日教育》2010,(5):56-56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教师的职责就是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具体到英语教学工作中,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到英语知识,提高英语成绩。尽管所有的老师都喜欢“优生”,但我认为教学的重点更应该偏向“中差生”,因为这才是增加班级“优生”比例,提高班级英语成绩的唯一途径。我主张将“中差生”分类,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5.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充分体现了当代教育观,渗透了当代文化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具体体现为: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独特的人、有独立意义的人,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中,应心中系差生.眼中无差生。  相似文献   

6.
一、“成功教育”的精髓 “成功教育”是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海京取得巨大成功的法宝。其精髓是热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成功的潜能,以及帮助每一个学生去获得成功。 我们的学生中,总是有好、中、差之分。一个教师的成功绝不仅仅是培养出几个高材生,而更重要的是帮助“差生”成功,帮助全体学生成功。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 许多老师都有这种体会:尖子好出,差生难抓。教师即便在他们身上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甚微。有时确实令人十分沮丧。我也曾怀疑过刘校长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成功的潜能”这论断的正确性。同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我一样教,别的同学能学好,他们却学不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教师,我曾经为自己培育出了一批批优秀学生而感到自豪,也曾为一些“无方可施”、“无药可救”的所谓“差生”而感到遗憾。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略某一个学生,而应该在乎每一个学生。在乎每一个学生,让批评变得甘甜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的校长。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急忙将其制止,并责令男生到校长室去。等陶先生回到办公室,那个男生已经在那里等候了。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就立即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  相似文献   

8.
“差生”这一学校“弱势群体”,人数虽然不多,但却会占用学校和教师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学校有关部门对“差生”的评判标准各有侧重面:教学部门以学生成绩的优异程度来评定,而学生工作部门却以学生的操行品德为标准。  相似文献   

9.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研究型大学特色,在本科毕业设计中积极进行正副导师制的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当前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四个不足”导师精力投入不足。一是导师忙于教学、科研工作的时间多,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间少;二是由于毕业学生多,指导教师少,一名教师指导多名学生,投入在每一名学生身上的精力不足;三是由于专业和研究方向的差异,指导教师对个别学生研究的题目的熟悉程度不够,因而影响了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学生精力投入不足。本科毕业设计一般安…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班级,不可避免地会有少数学习成绩差,纪律观念不强的学生,即所谓“差生”。“差生”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头疼。笔者从教多年,在“转差”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作为班主任老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来转变差生,这是“转差”成功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请先看下面两个现象: 现象一:在一节语文课上,当一个学生把“纤细”的“纤”字读错音时,教师说:“你预习得不够充分,谁来帮助他?”然后,教师连续找了几名同学来读,直至找到标准答案为止。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教育学刊》有一篇文章,提出把“差生”改为“潜能生。我为这句话叫好。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教师应当体会学生生命最大的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要让更多的孩子有所选择,能够表现自我,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然而在中小学,“差生”这顶帽子犹如一盆冷水,浇得多少期望上进的孩子心灰意冷;“差生”这顶帽子就是精神枷锁,束缚了多少天真、活泼的孩子,使其变得消沉、孤独、无望、麻木。  相似文献   

13.
现行中学一个班级有五十多名学生,而学生又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去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关爱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如何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快的提高?“分类指导法”是我经多年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比较高效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初中班主任对学困生态度的叙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与思考 一位学生曾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在家长的眼中,我是一名差生;在老师的眼中,我是一名差生;在同学们的眼中.我是一名差生。我也曾经想过,为什么我的成绩不如别人呢?是不是我的智商真的比别人低呢?别人经过努力能将学习成绩提高上去.我经过努力是不是也可以将成绩提高上去呢?实践使我明白,我是一名成绩非常差的、老师不喜欢、同学不信任的差生。这已经是不可更改的事实.但是我的思想素质难道就不能提高了吗?难道一个人的优等是按成绩衡量的吗?”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创新和开发,"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在每一个班级里都必然有优生和差生之分,我们高中政治教师面临的问题是:本来学生就认为政治课不太重要,没有必要过于重视,加上时间少了,课后指望我们的学生去花时间学习政治几乎没有可能性。那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差生"的转化工作只能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进行。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呢?现结合我的工作实践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6.
一、变模糊评价为准确评价 例1:有位教师上《四季》一课,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问学生:“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我可以到河里去游泳。”教师听了以后满意地说:“你真聪明,还会游泳呢!”这个学生的聪明之处到底在哪儿?会游泳就是聪明吗?  相似文献   

17.
为了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动力,烟台三中进行了“阳光教育”学校改革探索。打造公平的教育环境,从关注前20%的学生到关注每一位学生,从关注部分教师到关注全体教师;实施科技创新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教师们自主进行教育实验;通过“阳光教育”教师发展论坛、班主任“主题活动”论坛、“青年教师联合会”等活动使每一位教师都做最好的自己,从而带动学生们努力成就最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被认定的“差生”是很少的,一般认定的“差生”有三种类型: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如被他提到的一位叫费加的学生“最大的障碍是算术应用题和乘法表”,是对乘法表的迅速遗忘,因此被定位为“差生”。但正是这位“差生”后来成为一名物理专家。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时的“差生”,巴甫里克就属于这类学生。他曾被判定为“没有能力掌握知识”的学生,直到他的生物老师发现了他具有植物学方面的天赋。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描述教师的反应:“直到这时,全体教师才第一次听说,原来巴甫里克是一个非常聪明好学的学生,而他的智慧,用自然学科教师的话来说,是‘表现在手尖上’。”后来巴甫里克进了农学院,成为农艺师。  相似文献   

19.
一谈起差生,我们教师中就有人摇头叹气。一曰:“十个指头有长短”,班级中存在差生是不可避免的;二曰:“顾得差生影响优秀生”,保了芝麻丢了西瓜,划不来;三曰:差生是“低能儿”,“牵牛上树”,难!一句话,对差生的教育丧失了信心。  相似文献   

20.
一般来说,每个班级总会有一两个“学不会”的“差生”。为了不让其掉队,教师对其采用的方法是“多关注”,其中最常用的措施是让学生板演。但是板演对“差生”来说合适吗?一次听课引起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