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陆立玉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2):20-22
灯烛意象是李商隐诗歌中常用的经典意象。通过灯烛意象,李商隐充分展现了其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其中,大多数是被一种无边无际、隐约迷离的感伤情调所笼罩,呈现出一种隐约迷离的感伤色彩。 相似文献
2.
台湾作家白先勇以现代派的创作身分步入文坛,但他钟情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诗学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传统诗学审美追求的感伤情怀、中国传统文化沧桑感的忧患意识、传统诗歌诗情意境的意象群落、传统诗学艺术辩证法的情节特色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周克平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20(4):21-22
《永远的尹雪艳》是台湾现代派小说代表作家白先勇的典型作品之一,也是其系列小说《台北人》的开篇之作。作用讽刺的、象征的、近似戏谑的手法,通过对主人公尹雪艳和她身边的“台北人”的形象描写。反映了新旧交替时期社会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和急剧变化的世态群像。作在对人间沧桑,世事无常,历史兴亡的感喟中。表达的是虚无主义、宿命论和不可知论的悲伤主义情绪,以及面对“传统化失落”而徒唤奈何的“化乡愁”。 相似文献
4.
张雨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
人与服饰色彩是和谐的、统一的,又是矛盾的.合理选择与搭配服饰色彩,可以提高人们的着装艺术;反之,再好材质和工艺的服饰,也上不了较高的档次.服饰色彩的选择和搭配,不仅对人们着装有指导意义,对从事服装设计和人物绘画,也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路文彬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1):81-84
《台北人》是白先勇小说创作成熟的一个转折点,其中的一系列作品无不流露着显在的伤感主义情绪;透过此种伤感主义情绪的实质,我们不难洞察到白先勇对于那个时代的矛盾心理,同时亦可由此感知历史之于个人命运的影响。而针对其伤感主义情怀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则又可以使我们领会到作家含蓄的悲剧美学观。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在自己的文本世界中有意识地进行了意象的选择和营构,给同时代的中国现代文学保有了一种难得的审美形式。同时其作品中有着丰富的色彩语言和由此形成的色彩意象。传统的红、黄、绿、蓝;白、青、灰、黑在其文本世界中饱含了深刻的寓意性、哲理性,是其借以描摹自然景物、刻画人物形象和体悟人性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7.
黄雪玲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6):138-140
台湾现代派小说家白先勇的作品弥漫着浓重的“失落感”。其悲情叙述主要通过他手中的妙笔创设出一个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来进行。从某种程度上说,白先勇小说中色彩的运用大大拓展了其小说的蕴涵,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其创作思想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8.
作为鲁迅心灵的独语和人生哲学的集中体现,《野草》象征隐喻的文本掩藏了作者原本真实复杂的心路历程。不同色调组合而成的独特而鲜明的色彩意象在各自语境下展现出的强大效果.为深入了解鲁迅喷薄而克制的情感、深刻而复杂的思想、悲切深沉的生命意志、平凡而伟大的生命脉络。提供了一个“斑斓”的视角。色彩意象的运用,既有契合中国古典美学色彩规范的选取,也有突破中国传统美学色彩搭配的现代性组合,对《野草》在现代文学史上开创性地位的奠定,建构开放性的解读空间,保持永恒的艺术和思想魅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服饰打扮 ,从生理、心理需要而言具有实用性 ,而从美学意义上看 ,具有强烈的时代审美特征 ,而审美的焦点则在于它的色彩和色彩的搭配上。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服饰色彩心理、情感和色彩的象征意义 ,即使是同一民族 ,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职业和不同文化素养 ,对服饰色彩搭配也有不同的追求。服饰的色彩与搭配已成为一种当代社会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69-71
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梨花意象具有非凡的意义,佳作迭出,不断激发人们的审美兴趣。诗人对梨花形象的抒写,因情而发、因境而生。唐人岑参用梨花意象来表达伤春惜春、伤别怀友、思乡怀归、悼古伤今等情感,书写心中的悲情、离情别绪。他开启了用梨花意象书写伤感心绪的先河,为后世文人提供了艺术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创新的关键在于差异化,差异化设计越来越成为现代艺术设计追求的目标、从我们国家的传统服饰色彩的解构中发掘传统色彩与现代设计的继承关系,有助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周汝豪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5)
以苗族传统服饰的色彩语言为出发点,首先从"自由随意"、"对比强烈"、"巧妙调和"三个方面阐述苗族传统服饰色彩的审美特征;其次分析影响苗族传统服饰色彩的因素;最后从"五色观"与"天人合一"两个方面重点论述苗族传统服饰色彩中的哲学思想,进而向世人展示苗族传统服饰绚丽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色彩在《游园惊梦》中起到了十分独特的作用,色彩成为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烘托气氛的重要艺术方法和手段。白先勇运用色彩艺术不仅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还对人物的特殊心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衬托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冯军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32(1):63-67
蒲松龄对服饰色彩有着敏锐的感知与自觉,在《聊斋》中他表达了对色彩的深刻理解,并在这种理解中容纳了心理学、民俗学、美学、文化学等方面的知识,赋予了人物服饰色彩理智与观念的象征意义,揭示了不同的颜色进行服饰搭配的和谐感与节奏感,彰显了他的审美准则与审美价值取向。蒲松龄以其独特的时尚审美观传达了丰富色彩背后的价值与意蕴,拓展了人们对色彩与美的视域。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12):103-105
概观《雪国》中的色彩世界,红白是两大主色调。红色是整部作品的焦点色,是驹子的象征色。白色则是理解整部作品的关键色调,是叶子的象征色。白色不仅是女性洁净美及死亡的象征,更是被幻化为虚幻虚无的象征。《雪国》中两位女主人公的红白人生恰好从色彩意象的角度印证了川端心目中美的永恒=虚幻=死亡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6.
衣食住行是中国百姓的根本,“衣”作为第一要素早已经成为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服装文化博大精深,其服装色彩运用渊源已久,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服饰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阶级社会中,服饰已经超越了遮羞、御寒暑的本能,不仅上升到装饰欲望层面,更是作为一种等级的制度标志而延传已久. 相似文献
17.
小小说《永远的蝴蝶》多次被选入语文教材,文章虽然短小,但弥漫于文章中那浓浓的悲剧氛围打动了很多读者的心。从文章中所出现的色彩语言和意象使用出发,分析了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王东兴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8(3):5-8
台湾作家白先勇以现代派的创作身分步入文坛,但他钟情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诗学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传统诗学审美追求的感伤情怀、中国传统文化沧桑感的忧患意识、传统诗歌诗情意境的意象群落、传统诗学艺术辩证法的情节特色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早期严格意义上没有色彩学可分析,但是却有明确而条理的观念解释色彩,并在严谨的条规下使用色彩,这就是中国色彩的一个鲜明特点.中国的古代色彩理论并非来源于色彩本身,它已经被赋予了太多的历史感、使命感.文章以中国历史发展时期为脉络,阐述中国色彩的人文化倾向. 相似文献
20.
存在主义哲学作为一个复杂的哲学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演变,而以萨特为代表的"行动"观念对白先勇文学主题的确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作家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对存在主义哲学在发展过程中思想观念演变的梳理,来谈谈它对白先勇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