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觉得,要写好作文,首先是作者要有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立意。一篇作文是否优秀,先要看他的感情是否真挚,立意是否高远。所以,如何让学生作文立意深刻,感情真挚,是作文教学中久未解决而又引起足够重视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规定,作文教学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呢?在长期作文教学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3.
千古文章根肺腑,有至情才有至文。情感是文章的生命,一篇为人称道的文章,往往渗透着作者真挚浓厚的情感。有真挚感的文章才具有震撼读者的力量,高考考纲也要求作文"感情真挚"。学生也一直为这"感情真挚"不断努力和寻求好的方法。但能把情感很好地在文章展现,并能拨动读者的心弦也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4.
感受要真挚     
学生:上两回已听您说了把文章写生动的两个法宝,请问还有什么? 老师:小学生任何作文都是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你要把文章写生动,就得在叙述中渗入自己内心的真挚感情。学生:真挚的感情从哪儿来呢? 老师:你对叙写的事件和人物要有深刻的感受呀。十七  相似文献   

5.
有了对生活的积累、对生活的感悟,学生就能从中挖掘和捕捉生动的瞬间,就能使笔下的生活充实、人物鲜活,写出的文章就会别具一格,富有新意和情趣。他们的思想就能得到升华,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有力度,表达的感情也真挚。牢记咬定“生活”不放松,让学生的作文充满浓浓的生活味。生活,将使作文灵动飞扬;作文,会叫生活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6.
钟兴环 《中学文科》2007,(10):63-64
当前学生作文存在着一种通病,就是缺乏真情实感,无病呻吟,内容空洞,谎话连篇。究其原因乃是学生缺乏完美健全的人格教育。没有健全的人格要写出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以情感人的文章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就要加强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文如其人,让他们写出表现自己个性而又具有人格精神的优秀文章。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已经刻不容缓。[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感情真挚"才能使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作文要做到"感情真挚",可以把作文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语文作业中布置培育亲子情感的作业,将阅读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先引导学生做人,再引导学生作文。在培养学生"真挚情感"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写出"情感真挚"的作文。  相似文献   

8.
一篇好的文章无疑是有个性的,唯有个性才能使之别具一格,让人咀嚼品味,可以这样说,没有个性的作品就不是佳作。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写出个性化作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  相似文献   

9.
黄宝航 《现代语文》2008,(7):124-125
《考试大纲》《考试说明》都要求中学生作文要“感情真挚,思想健康”。所谓的“感情真挚”,就是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思想健康”,就是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健康、积极。可是,近年来一些学生的高考作文恰恰忽视了这两个最重要的方面,文中有太多牵强附会,太多急功近利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所以作文创作要立足于现实生活。学生们只有认真地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才能写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有时代感有血有肉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11.
"感情真挚",是作文特别是记叙类文章成功的关键因素。一篇感情真挚的作文,往往能触动心灵,使人产生情感共鸣。刘勰的《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意思是,只有用真实、饱满的情感直叩读者心扉,文章才具有内在的魅力和情感的张力。何谓"感情真挚"?即在文中自然地表达真实感受,流露真情,而非虚情假意。作文做到"感情真挚"并不难,只要用好以下"三招"。第一招:记述真事,抒发真情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即,作文一定要  相似文献   

12.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感情真挚”也是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对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之一。在中考作文的评判中,阅卷老师也把文章能否做到“感情真挚”作为一个重要的评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说的话,要情感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的表达。”刚刚出台的广州市初中作文评分标准已明确增加了“情感真挚”的评分要求。本人认为,“情感真挚”的本质就是感情真实、自然。当然,感情真实、自然不是说不允许虚构,而是要求作文应该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艺术地展现出真实动人的效果,达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境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对于老师来说,要树立作文是学生的作文、作文是学生的生活、作文是学生的价值观的思想。让学生更有效地写作文,关键是构建崭新的作文教学体系。1.构建生活化的学生作文模式。学生在写作过程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在整个初中阶段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新的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作文的要求是:作文的感情要自然真挚,贵在表达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要求学生关注自然、社会和人生。这就要求学生在观察生活时要学会多角度地看待问题,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丰富多彩的生活。要想使学生能用文章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在作文教学中就离不开随笔作文的开展。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有创意地表达,让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发挥学生随笔写作的作用,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昼夜不息。因而,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语文课程标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  相似文献   

17.
翻阅大多数省份的作文考纲,无论高考还是中考,都有这么重要的一条——“感情真挚,思想健康”。这就要求在文章中要自然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在真诚中轻松作文。而反观近年中学生作文,常常是历史题材追风,虚构感情成风。鲜活靓丽的生活远去了,真实诚挚的情感淡化了,学生作文成了“学术论文”,的确不能不让人担忧。  相似文献   

18.
作文应该是淌出来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写作文写得很累,使劲挤词语、挤句子,即使从老师那里吃的是牛奶,挤出来的仍然是草,上作文课,师生都痛苦。其实,好文章从来都不是挤出来的,而应该是淌出来的。作文能淌出来的关键在于要蓄积真挚、丰厚的感情。所有的经典都缘于一个情字。有了真挚、丰厚的感情,词语才能流淌出节奏,流淌出速度与力量。正如  相似文献   

19.
让学生写出感情真挚,具有个性特色的文章,要把写作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作文教学必须密切与生活的联系,并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一重要写作资源。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听学生抱怨作文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抒.其实,生活中时时有语文,处处是语文.生活是创作之源,也是作文之源.<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学生如果对生活缺乏感悟,就不会被生活感动,自然也就写不出动情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