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人们编辑报刊,出版书籍,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丰富的稿源,二是要刊发优秀之作,才能取得好的社会效果,赢得众多的读者.这样,作者、编者和读者就构成了精神生产过程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贯穿于编辑工作的全过程之中.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索这种认识活动,它成为编辑心理学研究的内容,诸如作者心理、编者心理、读者心理等等.  相似文献   

2.
编辑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编辑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研究是编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一方面,编辑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另一方面,编辑活动必然要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重新认识编辑的本质、作用、过程和创新,对编辑活动与社会发展和谐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编辑决策研究断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编辑决策贯穿于编辑活动始终,是编辑学的关键范畴,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具体而言包括三个方面:出版产业化环境下编辑决策的一般过程与普遍原理、编辑决策的特殊规律及其实际应用、编辑活动史上编辑决策的现实启示;必须创新研究方法,凝练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编辑决策理论.  相似文献   

4.
编辑活动是一个社会化过程,它通过对精神产品的原型进行选择、加工、再创造的方式,来传播思想、观念、价值,最终达到文化缔构和文化承传的目的。这一过程本身,充分体现了编辑活动特有的文化性和社会性。而这个社会化过程的实施和编辑行为系统的运作,都是由编辑主体具体承担的。因此,要把握整个编辑活动的全过程,还要对编辑主体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且对编辑主体的研究,又不能只停留在对主体自身结构特性的孤立分析,更要对编辑主体存在的文化背景进行考察,从编辑主体同其存在的背景关系中把握主体。人们对信息、知识、文化的渴望和拥占…  相似文献   

5.
吉建芳是省城一家行业媒体的编辑和记者,我与她相识,缘于一次采风活动.初次见面她不拘言笑,就是偶尔与她说上两句,也是神情羞涩,就像一个刚从深山里走出来的小姑娘,与其大气的外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后来手机短信交流,也是字少符号多,她编辑的这些符号或笑脸、或哀愁、或感叹.我有预感,她的内心汹涌着诗情画意.从朋友口中得知,除了编辑记者的职业身份,建芳一直搞漫画创作,是一位漫画家.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种刊物,在其办刊宗旨和办刊方向确定之后,最终要靠编辑来具体贯彻实施,所以刊物质量的提高,除了要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勤奋努力和刻苦钻研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的加工质量.在学报编辑活动中,编辑处于关键性位置.学报编辑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学报质量的优劣.学报编辑不仅需要有  相似文献   

7.
编辑学是以编辑工作为其研究对象的。由于编辑工作的主体是从事这一实践活动的人,研究编辑工作不仅要研究编辑工作规律、编辑技术、编辑方法等编辑理论和实践问题,而且必须研究编辑主体及其主体性。近年来的编辑学研究,已开始触及这个问题,出现了一些论文,引起了编辑学界广泛的重视。笔者对这一问题也很感兴趣,现将个人的一些认识写出来,与编辑学界同行们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8.
对于编辑主体的研究,目前在出版界正深入进行着。但是,许多论者只停留在对编辑个体的活动和编辑技艺上,而忽略了从整体上对编辑主体能动性的研究。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从多侧面、多视角进行一番探讨,以期对整体性编辑水平的提高有些许裨益,进而达到从编辑的角度提高出版物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潜科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于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把潜科学引入编辑学研究领域,对编辑活动进行潜科学分析,可以看出编辑活动的主体、编辑活动的过程、编辑活动的结果,都具有明显的潜科学性质。这一研究活动开辟了编辑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在整个编辑活动中 ,编辑主体同编辑客体之间的关系 ,构成了编辑活动的外在的具体形态。编辑社会关系 ,即主体同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 ,构成了编辑活动内在的隐形形态。两种形态在整个编辑活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及相互交织的影响 ,体现了编辑活动双重形态的作用和意义 ,为我们从整体意义上认识和理解编辑活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徐健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2):147-149
以美的观点来审视和观照编辑实践,“美”存在于编辑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可谓编辑活动就是发现美、创造美的活动;因此客观上需要编辑具备一定的美学素养并应用于编辑实践的审美创造中,为社会提供具有审美价值和意义的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12.
编辑活动是编辑人员是在文字环境下整理选择具有文化属性的资料或文稿进行的创造活动,而编辑人员是这一创造活动中的角色.编辑角色具有多元性、转换性、不确定性,而编辑角色的文化属性或文化价值属性随着编辑角色特点的变化得到逐渐丰富.  相似文献   

13.
20余年来,我国的期刊编辑学研究可归纳为3个阶段和3种表现特征。学科研究的初创期,以高校学报编辑个体、自发研究为主要表现,逐步发展到以省市、全国性期刊编辑学团体的整合、组织性研讨,研究内容也从初级的编辑工作体会,扩展到编辑流程和编辑实践理论;进入学科构架阶段后,主要集中在学科历史发展、概念与原理等,构建学科的基本理论探讨;而在学科创立的发展期,则上升为对学科编辑活动规律、编辑技能和工作方法等系列有关的深层次问题的研讨。现学科研究仍存在研究主题不集中、欠深刻及系统性与阶段性结合研究欠紧密等问题,理论创新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编辑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劳动者,是组织、审读、挑选和加工作品使之适合流传的再创造活动,编辑活动总是在文化范畴内进行的,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编辑活动离不开文化,文化在编辑的活动中得以发展.在编辑活动过程中,编辑通过对文化的选择、组构、传播、积累,实现对社会文化创造性的贡献,从而使人类文化不断深化与进步.  相似文献   

15.
编辑工作带有创新的实质,编辑活动是一种创新性的活动.为适应社会发展,促进出版繁荣,进行编辑创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新闻策划是新闻报道的主体在新闻规律的支配下,对新闻资源的再创造,以求实现最佳效果.编辑在新闻策划的活动中要积极发挥本位意识.针对目前编辑实践中的缺位现象和采编冲突现象,本文仅从编辑在新闻策划中的本位意识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对于编辑主体创新意识的研究,在出版界正深入进行着。但是,许多论者只停留在对编辑个体的活动和编辑技艺上,而忽略了从整体上对编辑主体能动性与创新意识的研究,笔者试图对编辑的主体作用与创新意识做以轮廓性论述。 一、编辑的主体作用 编辑活动中,编辑主体始终在自觉不自觉地发挥着能动作用。编辑主体的这种能动作用已经被普遍承认。这不仅因为编辑主体在这种主观能动的作用下,编辑主体在整个人类文化进程中的一种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 既然如此,我们便有必要对编辑主体的能动作用进行一番探究了。 第一,从历史的宏观的角度看,编…  相似文献   

18.
从讨论编辑“有学”与“无学”入手,分析了编辑的学问,并且指出编辑的学问不等于编辑学,编辑活动有必要、也有可能要求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建立完全符合编辑实践规律、既有学科体系又有基本原理和系统概念的整体理论。  相似文献   

19.
在整个编辑活动中,编辑主体同编辑客体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编辑活动的外在的具体形态。编辑社会关系,即主体同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编辑活动同在的隐形形态。两种形态在整个编辑活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及相互交织的影响,体现了编辑活动双重形态的作用和意义,为我们从整体意义上认识和理解编辑活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编辑学在我国兴起以来,众多学者对编辑活动有过论述,视角各异,各有所重。但大多着眼于编辑活动的客体来进行论述,编辑活动作为一种社会精神文化的创构活动,不仅包括文化客体,更有文化主体的创造性劳动,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编辑活动的主体即作者、编辑、读者之间的关系,对揭示编辑活动的本质有着重要意义。而在作者、编辑、读者三者关系互动中,编辑是其中最活跃的主导因素,它具有联系沟通的中介作用、组合加工的优化作用和把关引导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