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们知道,立体几何的学习,除了继续遵循平面几何的学习目标,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及应用几何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外,另一个追求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或具有较强的空间观念。所谓空间想象力或空间观念,是指人们对现实空间中的物体形态所具有的空间形式即空间几何图形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作为空间想象,应该包含两个过程,其一,将空间物体的形态所具有的空间形式抽象为空间几何图形——在平面上表示出来的立体几何图——的过程;其二是识别抽象而得一般  相似文献   

2.
顿悟主要是指通过观察,对情景的全局或者对达到目标途径的提示有所了解,从而在主体内部确立起相应的目标和手段之间的关系完形的过程.是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顿悟现象有其自身的特点,经典的顿悟问题与搜索式问题是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其触发与解决也是与搜索式问题有着区别的.基于顿悟问题的独有特点,本文归纳了顿悟获得的理论机制及顿悟产生的过程,以便于更好地运用于心理与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空间向量引入高中数学后,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对空间想象力要求不高,每种题型都有一定的模式可套,因此深受学生青睐。不少学生却为此而忽视了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其后果就是对用向量法较难解决甚至不能用向量法解决的问题一筹莫展。事实上,数学中的空间想象力是指对物体的形状、结构、大小、位置关系的想象能力,是数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种能力。为此,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4.
顿悟是指突然领悟和觉察到问题的解决办法的心理机制。顿悟理论是格式塔心理学对学习研究的最大贡献。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自觉运用顿悟理论,可以诱发和培养学生的顿悟能力。首先要把握顿悟的基本原理;其次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类比联想、数学审美、直觉猜想等方式诱发学生的顿悟;再次要通过创设独立思考空间、采用开放式教学、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来培养学生的顿悟。  相似文献   

5.
机械制图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会遇到一些学习困难,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因而造成对所学知识理解上的障碍.如果学生空间想象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那么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会不断积累,并可能造成后续学习的种种深层次问题,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所谓空间观念,是指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物体的形状、大小、相互位置关系(方向、距离)的表象。学生理解掌握有关图形的概念、性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都要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形成空间想象力,这又  相似文献   

7.
赵留英 《文教资料》2014,(35):175-176
所谓顿悟学习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原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突然就恍然大悟了,找到了问题解决的办法。本文结合十几年教学实践对高中地理教学中顿悟产生的机制进行研究,运用教学中的案例分析顿悟学习的意义,并致力于探讨顿悟产生的途径,以期对当下地理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杨长城 《中国教师》2010,(Z1):339-340
<正>在现代"课改"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已成为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之一。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注重观察力、直觉力、想象力的培养,特别是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做出判断、猜想、设想;或者在对疑难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甚至对未来事物的结果有"预感"预言"等都是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完全可以有意识加以训练和培养的。  相似文献   

9.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每个机械制图课教师都在考虑的问题。学生具备了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会信心百倍,读图、绘图能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因此,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建构式互动教学模式”在“花的结构”教学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然 《生物学教学》2000,25(2):14-15
建构式互动教学模式是由集体教学和小组活动两个互补性基本教学方式构成。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精神。1建构式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在教学实践中,创设好问题情境是成功运用这一模式的基础。情境问题又可分为基本性问题和发展性问题两类。所谓基本性问题是可直接从课文、试验过程等找到答案的问题。所谓发展性问题是需要运用推理和想象力等解决的“深入理解”的问题。两类问题都要力争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课标》指出:在数学学习中,要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几何形体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及想象.儿童随着空间观念的积累,可以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因此,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又为今后进一步系统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所谓估算,是指在计算、测量中无法或没必要进行精确计算和判断时所采用的大致推测。估算要以培养学生对计算或测量的结果能有概括性、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并且要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能够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发展空间想象力的基础,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指出:“让学生通过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14.
"顿渐之争"古已有之,而宗密对这个问题做了很好的梳理。他总结了六种关于"顿渐"的不同观点,其中他对"顿悟顿修""顿悟渐修"以及"法无顿渐,顿渐在机"这三种观点比较赞赏。不过宗密最提倡的观点还是"顿悟渐修",这是因为"顿悟渐修"和宗密的其他思想组成一个理论系统。宗密的"顿悟渐修"思想具有卓越的历史意义,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争议。不过学界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对宗密思想本身的研究,而对于相关争议的研究则略显不足,因此对这些争议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宗密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直观想象"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指借助几何直观、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在现实教学中,小学生数学直观想象力的培养常常"被忽视""被干扰""被替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探究学习和引导学生开展总结反思等策略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直观想象力。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能力的培养越来越突出地摆在教育教学的首位。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所谓创造性思维,表现为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广泛、深入地进行思考,发现或解决自己或别人所未发现或解决的问题的能力;还表现为以一定的知识、经验、技能为基础,通过一定的观察、联想、类比、归纳,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猜想,不是以每前进一步都有充足理由,而是突然认识的,是“顿悟”,是认识的飞跃,可在一刹那间内完成、缩减了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应解放思想,积极树立创造思维的观念,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1.…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是一个较艰难的过程,利用多解题答案不唯一的特点,适时地运用多解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一个有效且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的内涵所谓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指认识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并由此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每一个学生学好机械制图课的关键.本文在分析职业学校学生空间想象力较弱的情况下,提出了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具体做法,以便更好地提高制图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试谈数学教学中顿悟的诱发及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顿悟是指突然觉察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它是格式塔心理学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苛勒 (WolfgangKohler)通过对黑猩猩的学习问题的实验研究而提出来的 .苛勒认为动物解决问题是一个顿悟的过程 ,他把学习解释为“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 .顿悟理论是格式塔心理学对学习研究的最大贡献 .顿悟是对某种对象的直觉领悟或洞察 ,它是一种不包含逻辑推理的直觉悟性 .它具有非预期的突发性、多功能多因素的综合性、认识过程的跳跃性、信息处理的模糊性及反常规的独创性等 .因此 ,顿悟对一个人的学习、工作 ,尤其对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教师 ,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