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庄子》内七篇中书写了大量的身体残缺、相貌丑陋而德行充沛的畸人,畸人意象形与德的鲜明反差既是庄子的书写策略,也蕴含着庄子深刻的思想内涵。一方面,残形既是对人间世中险恶社会的映照,也反映了世俗对人身心的束缚;另一方面庄子通过畸人意象表达了德行对立以及德重于形的观点,提出人间世中的逍遥之道在于心之逍遥,用精神的无待超越形体的有待,真正达到游心于道的至臻境界。  相似文献   

2.
【教学设想】《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两篇写景抒情散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情怀",学习任务群分属"文学阅读与写作"。选择从审美的角度切入,契合写景抒情散文的文体特征,也是落实"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的内在要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作文指导四川/兰瑞平难点指津第七单元是戏剧单元,共包括《〈白毛女〉选场》《〈陈毅市长〉选场》《〈打渔杀家〉选场》三篇戏剧文学课文。其中前两篇为教读课,后一篇为自读课。单元后的“作文训练”为:编课本剧或其他。这一训练内容,忠实于课...  相似文献   

4.
童话教学的现状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共选录了两篇童话,分别是《七颗钻石》和《皇帝的新装》。教材的编写者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的主题是"奇思妙想"),用意很明显: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恣意绚丽的想象。正如这一单元主题语所说:"单元中的四位作家从天上到人间,从事物到人物,从现实到未来,驰骋想象,奇妙无比。"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也就很自然地将课堂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5.
汤荣梅 《教师》2012,(31):92-92
《诚实和信任》是苏教版第七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记叙了我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路边小红车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字条。后来,双方通过电话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真情。本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以“爱”为主题,选了《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表达古代诗人之间真情厚意的诗,也入选了《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两篇表达人间真情的文章,还入选了《卡罗纳》《给予是幸福的》这两篇国外的美文。学生通过其中一个个充满爱意的故事,体会人间真情,也感受其中美好的情感。为了让学生学会从别...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 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浓浓亲情,撩人心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第五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亲情的丰富多样性。其中前三篇《风筝》《羚羊木雕》《散步》均以作者的亲身体验,叙写亲情故事。《风筝》是鲁迅先生对儿时的一件往事及其带给“我”的一段思想情感经历的描写与剖析,体现了手足之情,读后启人思考。  相似文献   

8.
丁彦 《学语文》2012,(6):40-41
《庄子》一书中塑造了大批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有一批则是形体残疾、相貌丑陋之人,他们个性独特,尤为引人注目。这些残丑人物形象在《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等多篇中都有所体现,尤以《德充符》一篇最为突出,集中描绘了王骀、申徙嘉、叔山无趾等六个外貌畸形的人。他们在形体上都不同程度的偏离常人,或面目丑陋、奇形怪状,或瘸腿无趾、残废畸形,超越了常人的认知与想象。但他们基本都具有这样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形极残而德极全,外在相貌之丑与内在品德之美形成强烈的反差。  相似文献   

9.
《庄子》内七篇中的《逍遥游》和《人间世》两篇在风格和气象上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差异。文章试图通过对《人间世》文本的分析,探究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笔者认为原因在于庄子在他的哲思中回避了现实和政治的维度,而将其仅作为技术性思考的对象。这使得庄子在面对沉重现实的时候,表现出了某种两极化的态度,一方面“任性逍遥”,另一方面又“戒之慎之”。文章通过彰显这种两极状态,来进一步认识庄子哲学的某些深层因素。  相似文献   

10.
黄淑文 《生活教育》2014,(21):33-34
正最近我读了台湾三民书局出版的《庄子内篇解义》,作者吴怡对庄子《逍遥游》的解读,结合他自身对人生的领悟,打开了我生命的眼界。《庄子》内篇共七篇,作者认为《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有三条路子:一是《齐物论》所讲的体验真知,二是《养生主》所讲的保养精神,三是《德充符》所讲的涵养德性。由这三方面的修养,才能成就《大宗师》所推崇的真人。唯有真人,才能真正地逍遥而游。一方面能游于《人间世》里复杂的人际  相似文献   

11.
正一、案例背景《合欢树》是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散文部分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现代散文的小与大",一粒沙里见世界。《合欢树》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情,以小见大的文章。"合欢树"是母亲种的一棵树,它象征着史铁生的命运,对母亲而言合欢树寄寓着她对儿子的希望,对儿子来说合欢树凝聚了他对母亲的思念与愧疚。并且《合欢树》是史铁生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郁达夫自传散文的创作意图。从一九三四年四月二十日起,到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日止,郁达夫在林语堂主编的《人间世》上一连发表了七篇自传性散文,回顾了辛亥革命以前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书塾与学堂》是其中的第三篇。郁达夫自己在《所谓自传也者》一文中曾经说:“四十岁前后,似乎是人生的一个小段落。”他写这篇自传性散文,意在对自己半生的生活进行一次小结。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紧紧围绕"人间真情"这个主题,选用了5篇古今中外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经典作品(精读课文《古诗两首》《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和略读课文《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本组安排"人间真情"这个专题,是为了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并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相互体谅,生命才会更有意义,人生才会更幸福的真谛。整组教材从导读到课文再到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都是紧紧围绕"爱"这  相似文献   

14.
袁宏道以不恃情量来解《庄子》的"逍遥",以"无常"和"物本自齐"来阐释庄子的《齐物论》,以生之如戏、形去神在与即生无生来论述他的生命观,以无我除执论述《人间世》,以"觉明真常"释《庄子·德充符》中的"德",最后论述了"天道自然"的治世论。  相似文献   

15.
吴楠 《大学时代》2003,(12):52-55
前庭:童话公主在人间 七大洲的版图上,有七段最动人的童话,其中七位最负盛名的公主,分别具备着不同的性格:《白雪公主》中的白雪公主,代表的是优雅;《美女与野兽》中的贝尔公主,代表的是善良;《睡美人》中的爱洛公主,代表的是柔美;《灰姑娘》中的仙蒂公主,代表的是坚强;《小美人鱼》中的爱丽儿公主,代表的是勇敢;《阿拉丁》中的茉莉公主,代表的是智慧。 第七位童话公主,不小心降临到人间,于1929年5月4日生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后随母亲在荷兰居住。她曾经在百老汇演出,也曾经是联合国的亲善大使,她在最后一部影片里扮演一位来…  相似文献   

16.
一.单元整体设想本单元共三课七篇文章,都是议论文。其中《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哲学论文,为典型的立论文章,系一般议论文;《文学和出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杂文,为典型的驳论文章,系文艺性政论文;《不要秘诀的秘诀》等四篇也是杂文,但与鲁迅杂文不同,很接近评论与随笔,也很有独创性。前三篇是讲读课文。后四篇是自读课文。教学本单元的主要目标是对学生进行议论文的阅  相似文献   

17.
《诚实与信任》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故事叙述了两位车主妥善处理反光镜被撞碎的过程,洋溢着人间真情。从单元组织来看,这篇课文与《珍珠鸟》《九色鹿》共同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庄子·人间世》的结构。《人间世》第一部分从现实生活层面说明处世之难,颜回、叶公子高、颜阖三个故事在论述上是层层递进的;第二部分从形而上的思辨层面论述如何处世,三个层次及所举的例子也是逐步深入的。两部分之间是前后相承的关系。《人间世》最后一段不仅回归到乱世如何处世的主旨,而且接舆与前文颜回、子高等人形成对比,使文章脉络更加连贯。  相似文献   

19.
一、单元整体设想本单元是记叙文单元,包括《威尼斯》、《娘子关前》、《汉堡港的变奏》三篇课文,前二篇是讲读课文,后一篇是自读课文。单元教学要求是记叙文阅读、写作综合训练。本单元是高中阶段最后一个记叙文单元,学生应该在学过的前几册课本中各个记叙文单元的基础上,综合进行复杂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复杂记叙文的读写能力。具体训练目标是:在阅读方面,能比较熟练地分析一篇复杂记叙文的思想内容和各种叙述方法及表达方式的综合灵活运用;在写作方面,能根据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诚实与信任》是国标本苏教版第七册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涤荡灵魂的、充满温情的短文。文章描写手法朴实,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生僻艰涩的语言,没有教训的语气,但在两个人物之间流淌着的人间美好的品质,却给每位读者以警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