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两课”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其他学科中的成功应用,表明了其在高校“两课”教学中广泛应用的价值。这一方法将高职院校“两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提高了“两课”理论的实效性。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高职院校“两课”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文章结合有关理论和教学经验分析“两课”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案例教学法在“两课”教学中如何组织与实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校"两课"案例教学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增强“两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直是高校“两课”教学改革面临的课题,本阐述了“两课”案例教学法研究的具体做法和研究体会,并认为案例教学是增强“两课”实效性的最佳途径,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案例教育模式,就是利用案例组织教学,以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最早在哈佛法学院创立,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是由当时的法学院教授兼院长科利斯佛·朗戴尔在教学方法上推动的一次大胆的根本性的改革。后来案例教学法为商学院采用,被引用到工商管理教育中,经过近百年的认识和发展,案例教学已成为工商管理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在其他学科中已广泛运用,并取得不错效果,在改革我国“两课”教育模式中探索案例教育模式应该成为“两课”教育模式改革的新路径。一、案例教学符合当前“两课”教学改革的趋势1.“两课”教学现状要求…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高校“两课”教学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国际政治斗争形势和国内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及“两课”教学自身发展都出现了新的特点和新的情况,对高校“两课”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高校“两课”教学必须面对这些挑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创新“两课”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信念和价值观念教育,不断提高“两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优化"三进"工作机制推进"两课"教育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创新是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是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如何推进“两课”教育教学的创新,优化“三进”工作的运行机制,是高校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下面对我校近年来“两课”教育教学的创新尝试,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机制创新,进行了总结,恳请同仁不吝赐教。 一、提高“两课”教师理论水平,推动 “两课”教育与时俱进 “两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是制约教育教学实际效果的关键因素。提高“两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是搞好“两课”教学的首要环节。 1.深入研究三个代表重…  相似文献   

6.
胡有华 《文教资料》2011,(7):189-190
两课在高校教育中承载着对大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传统的"两课"教学由于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导致部分学生失去了兴趣。改变两课教学现状势必要从教学方法入手。在"两课"教学中,如果能把案例教学法、辩论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与传统的讲授法有机结合起来,势必将取得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两课”。但目前“两课”的教学效果令人“甚为担忧”,为了提高“两课”在高校中的教学效果,本文提出了互动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是在教学活动中使老师与学生双方都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创造和谐的互动氛围,使教师在“教”中探学求学,使学生在“学”中挖潜增智,从而达到相互促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两课”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法,能更有效地实现“两课”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周双娥 《文教资料》2006,(12):131-132
“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是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中一种深受师生欢迎的新型教学法,也是对当今社会科技发展与教育创新在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必然回应。遵循“慎选、精制、活用、反馈、协调、实效”的“多媒体案例教学”模式,能有效消除不当运用案例教学法带来的某些弊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法律基础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两课”教育是我国高校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新时期“两课”教学将心理学知识引入“两课”教育领域 ,是“两课”教育方法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型的一个有效途径 .,是对“两课”教学方法创新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10.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推进高校"两课"教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明确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向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在高校“两课”教育教学中,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两课”教育教学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力推进“两课”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两课”教师的职责所在。 一、坚持与时俱进,体现“两课”教育教学的时代底蕴 党的十六大报告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渗透着中国共产党人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  相似文献   

11.
网络化的迅速发展给高校“两课”教学提出严峻挑战。创新是“两课”教学应对挑战的必由之路。观念创新是“两课”教学创新的前提和根本;教师队伍素质创新是“两课”教学创新的关键和基础,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是“两课”教学创新的途径和载体。  相似文献   

12.
不断改革和创新是“两课”教育教学的本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内在规定。21世纪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纷繁复杂变化,经济全球化,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市场经济和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许多问题,对高等学校“两课”提出了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必须树立阵地意识,增强“两课”教育的主动性,探索“两课”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开拓新世纪“两课”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章主要对影响和制约高校“两课”教学效果的各项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增强高校“两课”教学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成教“两课”教学沿袭传统讲授教学法是其教学价值的失落。成教“两课”教学的硬件配套、案例准备、学生实 际及师资条件等因素,决定了案例教学是一种可行的成教“两课”教学模式,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精心组织。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何加强高校“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这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的时代性课题。近期 ,武汉大学出版社推出的《“两课”教学法研究》一书 ,是石云霞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下达的同名研究课题的结题成果。该书紧密结合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 (简称“两课”)教育教学的实际 ,在占有丰富翔实的资料的基础上 ,系统总结和概括了“两课”教学法研究和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 ,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意义的新思路、新观点 ,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两课”教学法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研究范…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案例教学法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从而增强了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是“两课”教学的创新途径。本文深入分析了影响影响案例教学效益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与效益做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谭璐 《教育教学论坛》2013,(50):138-139,120
案例教学法是提升"两课"教学水平的重要渠道,其在"两课"中的运用也打破了传统单一化教学模式的束缚,进一步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对此,本文首先阐释了案例教学法的产生及其内涵,随后对案例教学法在高校"两课"教学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引导启发式、小组辩论探讨式、音视资料展播式、实践调研式、设问式、情感顿悟式等具体的案例教学法。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新阶段不断增强“两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是高校“两课”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而如何客观有效的评价“两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构建“两课”教育教学的互动机制 ,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教育任务。许多高校“两课”教学纷纷尝试了许多新颖有效的教学实践,其中案例教学法就是其中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事件、情境案例、图片、数字等内容的描述,创设有关情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获得大量生动的形象感知,并受到特定气氛感染,充分利用认识过程的听觉、视觉、情感因素,达到单纯的理论学习达不到的效果。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图示化案例教学法和系统化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图示…  相似文献   

19.
"两课"的定位与创新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高校全面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具有不容忽视的创新功能。“两课”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同创新素质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两课”教育教学在创新素质的培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提高高校“两课”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是当前“两课”教育教学关注的重点。文章通过对部分高校“两课”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高校“两课”教育教学实效性、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