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管门大伯     
[全神贯注——阅读]传达室徐大伯的厉害在我们学校是出了管门大伯名的。期末考试前,学校明确规定:任何学生都不准把食物带入校内,以此杜绝上课时不时发出的“咂吧咂吧”声。这下徐大伯越发认真了。大清早,徐大伯便叉开双腿稳稳地立在校门口,满是青筋的大手背在身后,显出几分威严。他认真地盯着每一位进出的同学──“喂,把嘴里的口香糖吐了再进去!”那位正鼓着腮帮子大嚼特嚼的同学只好心有不甘地吐了口香糖;“咦?你怎么把牛奶带进来了?”这位企图蒙混过关的同学只好在校门口把牛奶喝掉。我瞪大眼睛望着管门大伯,竟然忘了走开。这么一来,嘴…  相似文献   

2.
一个星期天,波波正在家里玩积木。“我和你一起玩好吗?”突然,从门外进来这样一个句子——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选自《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下面简称“大句”。)波波仔细地看了看“大句”,说:“你是病句,我才不和你玩呢!”“大句”笑眯眯地说:“你弄错了,我不是病句。”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练习2第5题 “读一读”(背诵歇后语)时,我看着那栩栩如生的插图,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结合插图把“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这句歇后语改写成一篇童话呢?想到这儿,我立即调整教学内容,对学生稍作一番指导后,便要求他们自由命题写作。 结果学生的习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具体表现在:一是命题灵活多样。有《黄鼠狼给鸡拜年》、《老母鸡智斗黄鼠狼》、《偷鸡不成蚀把米》、《恶有恶报》等。二是学生想象奇特,富有创新性。一部分学生在“礼物”上做文章:有的说礼品盒中盛的是小黄鼠狼,有的说礼品盒中放的是砖头瓦块,等等。一部分同学在“智斗”上见新意:有的写母鸡请黄狗大伯帮忙赶走了黄鼠狼;有的写老母鸡打“110”请来了黑猫警长制服了黄鼠狼……三是构思巧妙,如一位同学这样开头:“‘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是一句人人皆知的歇后语。这里面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4.
植树     
星期天我下楼玩儿,看见一位大伯在用一把小铲子挖土。我问大伯:“您在干什么呀?”大伯说:“种树呀。”正在这时,我的好朋友——叶小妍、邵景行也来了,我们就在边上看。只见大伯把树苗放进坑,邵景行问:“大伯,这是什么树呀?”大伯回答:“桃树。等它长大了,你们就有桃子吃了。”我对叶小妍、邵景行说了几句悄悄话,他们都高兴地说:“好啊,好啊。”于是我们便帮大伯填土,大伯还拿出半包肥料放进去,我问大伯:“我在书上看到,蚯蚓会帮助小树松土,可是到哪儿去找蚯蚓呢?”大伯说不用找,过一段时间蚯蚓自己会来的,因为蚯蚓也很爱护树苗。最后,邵景行…  相似文献   

5.
作家来信     
尊敬的王总编: 请原谅我的冒昧和叨扰。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我有缘“认识”您及您所主编的《作文成功之路》,就仰仗这一个“香”字!当然喽,是“书香”而不是“酒香”! 说起来,这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邮递员将2000年的报刊征订宣传单送到了学校,我选择了一批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目  相似文献   

6.
口头语和书面语的比较及教学广南县教研室梁正祥同义词因语体色彩的不同,可分为口头用语和书面用语,如:“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句中的“伯父”和“大伯”是一对同义词。其...  相似文献   

7.
怪事一桩     
去年寒假的一天,我和表姐到小卖部买东西,刚走到门口,我就看到前段时间因喝酒而犯病的许大伯提着一大壶酒正往回走。我感到奇怪,许大伯不是犯病了吗?怎么还喝酒?我三步并作两步地来到许大伯面前,生气地说:“大伯,您怎么还喝酒!难道您忘了自己犯病的原因了吗?您可真是本性难移呀!”许大伯笑着说:“我哪敢忘了差点丢命的教训哪!我这次打酒是给我家那头牛喝的。”我摸着脑门百思不得其解,连忙问:“大伯,老牛怎么会喝酒?您跟我开玩笑的吧?”大伯说:“别问那么多了,跟我来,看看你就知道了。”到了大伯家,他把半瓶酒倒进桶里,再倒上半桶水,加些草,…  相似文献   

8.
今天的《科学课》是教学《认识自己》的第二课时。其中的一项活动是把小组内四个同学的指纹分别印在书中空白处,然后比较每个同学的指纹,从而让学生更直观、更清晰地认识到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此外,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又设计了一项活动:“人人做侦探”,来辨别同组同学的指纹。活动开始后,孩子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一个个犹如精明能干的大侦探在认真地工作着……。突然一个学生走到我跟前对我说:“老师,汪洋和李路崎把墙壁弄脏了”。  相似文献   

9.
闲暇时分,我总爱在社区的花园里漫步,周围所见的都是一些平凡的人。他们很平凡,真的;他们又很不平凡,也是真的。“蒋门神”小记蒋大伯是我们社区的看门人,绰号“蒋门神”,总是乐呵呵的。早晨上学时一句“丫头,路上慢点”,晚上放学一句“丫头,早点休息”曾让我感动许久。上了初三后,课程很紧,中午回家总想小睡一会,可每次我刚和周公打了个招呼,就被一阵“代充煤气,包拿包送”的叫声给生生拉了回来。几次之后,我找到蒋大伯,让他中午别让这些人进来。他却面露难色:“丫头,他们要挣钱养家,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感谢你,平凡的蒋大伯,你让…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集体探索活动中,孩子们正在认真地用放大镜观察指纹,用橡皮泥、印泥等印指纹。明明发现自己的指纹与亮亮的不同,觉得很奇怪。亮亮解释道:“那当然了,你是你妈生的,我是我妈生的,所以指纹就不一样。”这时,教师肯定亮亮说:“对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指纹是相同的。”您觉得这位教师的引导合适吗?为什么?您会如何对待?  相似文献   

11.
<正>下课了,一个同学悄悄走到我的面前说:“老师,小琪和小阳在背后骂您。”我一听忙问:“什么时候?”“就是期中测试的时候,许多同学都听到了!”“那你知道是因为什么事吗?”我努力压了压心中的怒火。“因为那次,他们考前在考场中捣乱,您批评他们的事。”“噢!”记忆将我又带回到期中测试的那一天。学校为了考试的公平、公正,将同年级各班学生打乱顺序重新安排考场。  相似文献   

12.
指纹哪去了     
~~《指纹哪去了》答案刚从冰柜中拿出来的酒瓶,在湿热的环境中,外表会凝结成一层水汽。是水汽将指纹“洗”掉的。此人可能受人指使,实施了调包计。指纹哪去了@张帆 @奕琦~~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第四册《庄暴见孟子》中的“臣请为王言乐”一句,教材译作“请您让我给您讲讲关于欣赏音乐的事吧”。很显然,教材里将“乐”字释为“音乐”,我以为值得商榷。这是一个承接句。承上,孟子就齐宣王“好乐”一事展开对话,以作  相似文献   

14.
前一阵子,听了一堂语文课——《丑小鸭》。学习第一自然段时,一个小男孩站起来朗读:“……连妈妈也不喜欢他。”马上,一个稚嫩的声音叫起来:“掉了一个‘太’字!”我暗喜:好,这下有文章可做了。可是,遗憾的是,执教老师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对,这里还有一个‘太’字。”接着,老师似乎意识到了什么,赶紧添了一句:“××同学的小耳朵真灵!”同学们都向××同学投来了羡慕的眼光(因为他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脸上露出了羞涩而激动的笑容。语文课在预定程序中仍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可我的心里却泛起了阵阵涟漪。童话中可怜的丑小鸭因为生得怪…  相似文献   

15.
我在教《公民》(上海版)课时,按教材原结构,将全书内容分单元逐框题地缩编成三字一句的顺口溜,使之在青少年学生中琅琅传诵,帮助理解,增强记忆。此略举一例:在教“学校生活规范”这一单元的第二课”学校道德”时,框了“优良校风”、“尊师重道”、“同学友  相似文献   

16.
“梁老师,我是小楠,我在这里为我做的事向您道歉,我知道我伤害了您,请您一定要原谅我。”近日,这份出现在报纸上的道歉信让不少读者颇觉纳闷。因为小楠与同学说话时骂了梁老师一句,被梁老师要求道歉。虽然父母提出在全校师生面前公开道歉。仍未获同意,只好按照梁老师的意思,花260元在报纸上登了一份公开道歉信。(据《大连晚报》)  相似文献   

17.
一、少进行说教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事,自己首先不要做。有一次,当我严厉批评某男生抽烟违反校纪,并给他大讲抽烟危害健康时,他冷冷地回敬我一句:“老师,您不也抽烟吗!”一时竟让我无言以对。事后,我下决心戒了烟,结束了我8年的抽烟历史。班上同学知道后,震动很大,几个烟瘾不小的男生都相继偷偷戒了烟。二、避免“火头话”有时学生在学习上、纪律上出现了教师意想不到的错误,令人怒不可遏。如果这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声训斥一通,说些“火头话”,例如,“你真笨,简直是饭桶”、“你根本不是读…  相似文献   

18.
读罢《读者》2004年第八期摘自台湾《联合报》的《十六号同学》,掩卷沉思了良久。文章大意是这样的:坐在“我”对面的王老师经常赞扬班里的十六号同学,说这位同学“曾把自己的饭分一半给饭盒打翻的同学;曾义正严词地指责嘲笑别人跌倒的同学;曾在王老师感冒失声的时候,默默地泡一大碗胖大海加菊花……”“当大部分一年级新生对学校都还不太熟时,这个学生竟然在班上发送自制的注音版学校地图……”“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有创意的学生!这张地图让他成为孩子王,但他一点都没有霸气,跟谁都合得来,几天时间就显出了十足的领袖气质……”“我”为…  相似文献   

19.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手册上贴着一朵小黄花,每当我看到它时,心里总充满了惭愧。那是在上学期最后一次班会上填写评价手册时发生的一件事。班会开始了,同学们像前几次评价时一样,先对老师进行评价。一位同学说:“您上课特别亲切,也很幽默,我喜欢听您的课。您应该得一朵小红花。”另一同学说。“您对我们挺有耐心的,上次我做错了题,您给我讲了好几遍,直到我听明白为止,还夸我有进步。我觉得您应该得小红花。”一位同学紧接着说:“谢谢老师,上次我磕破了头,是您带我去医院,您应该得一朵小红花。”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热烈地评价着。其实这都是老…  相似文献   

20.
这是在一所普通初中学校上的研讨课。该校一位教师上《社戏》第一课后 ,我承接她上第二课时———月下归航。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教学重点 :1、比喻的修辞手法 ;2、“偷”豆为何难忘。第一个教学重点 ,安排三个步骤实现教学 :步骤一 :让学生朗读这一部分 ,划出比喻句。学生很快找出比喻句“那航船 ,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本喻体、比喻词等名词术语学生似乎都懂 ,也就是说 ,若考试采用选择题形式 ,请他们选出是 (或非 )比喻句的一项 ,大部分同学能得分 ,若让他们造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句 ,恐怕十有八九就要失分了。为了让学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