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新华 《新闻传播》2004,(12):45-47
在新闻从业队伍中,地市报(本文不含直辖市和省级市的地市报)记者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作为最基层的新闻工作者,他们并不缺乏素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资源。但是对于地市报记者而言,他们同样有一个苦恼,基层素材虽多,但身处一地,受地域限制,很难能写出有全国影响的文章。的确,相比于新华社等一些中央和省级新闻单位而言,地市报记者缺乏动辄就能形成全国影响的大新闻素材。但缺乏并不表示就没有,并不就意味着地市报记者不能写出有全国影响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报纸进入“厚报时代”、广播电视追求“频道专业化”、网络更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快速而全面地获取新闻信息,对于读者来说,已经变得相对容易。当“独家报道”越来越困难,能否向读者提供“独家观点”,也已成为目前不少地市报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所采取的重要办报手段。  相似文献   

3.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本身就是一种作风,是彰显党性的具体体现,“温室里的玫瑰再鲜艳也不值得骄傲。”、“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只有真正脚踩在这一片黄土地上,心里才能踏实。”这是一位媒体编辑在参加“中央新闻单位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后的感慨,实际上,这也是所有记者的真实体会。其实对于地市级新闻单位的记者来说,“走基层”几...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电影、电视、网络等提供的信息越来越纷繁芜杂,信息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受众在主动或被动接受这些海量信息的同时,逐渐对枯燥连篇的文字产生了审美疲劳,而直观性强的图片或视频成了他们接受信息的第一选择。因此,重视图片在新闻信息传播中的第一表达,重视大图或多图在版面中的主导作用,重视图文的相互呼应配合,成了纸质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认识并大力采用的主要报道手段。近几年来,湖南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市报人》2005,(11):48-48
本刊讯,记者从中国记协获悉:经中宣部批准,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在今年记者节期间表彰一批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其中,获此殊荣的有11名同志是地市报研究会会员单位的编辑记者。  相似文献   

6.
张柯 《新闻实践》2014,(5):93-94
许多地方记者会不无感慨地说:地市一级的报纸很少有可能打响全国的"大新闻",出好稿太难了。其实,我们若关注生活中的"小新闻"——社会新闻,它的典型性和时代特征是不分地域的,就有可能让地市报的新闻摄影报道找到全国打响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一个转型的时代,不仅经济发展方式在转变,媒体传播方式也在转变。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在媒介接触方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尤其是像微博、QQ群、BBS论坛等新媒体,具备更强的草根性、互动性和广泛性,也更容易被受众主动接收。  相似文献   

8.
目前,文化新闻在不少城市晚报呈现削弱状态,主要原因之一是对文化新闻的采写缺乏创新。自2004年至今,《宁波晚报》对文化新闻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推出了大量系列“文化特色新闻”,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有不少策划与稿件还取得了轰动效应,其中几篇系列报道还分别获得市级、省级新闻奖和全国晚报新闻奖。主要创新实践有:策划报道“天下宁波人”,做强“热点文化新闻”、深挖“冷点文化新闻”,举办“宁波的中国之最”征文活动等,使这类文化特色新闻像其他主流新闻类别一样登堂入室,成为《宁波晚报》吸引读者、打开市场的“杀手锏”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人物采访是新闻采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线新闻记者必经的途径,是砥砺记者功夫的磨刀石。人物采访的成败或深浅,基于多方面的因素,与采访者的能力、用心程度及采访对象的配合默契与否等密切相关。笔者担任过十多年通讯员与二十多年专业记者,采访过大量人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的方方面面,当中不乏明星名人,更多的是三教九流的草根人士。多篇人物通讯与特写获得全国优秀副刊作品奖、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1月,湖北《荆门晚报》在异地舆论监督方面作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保靖县承接电网改造工程的23名湖北荆门籍农民工不仅讨不到工钱,还受到当地老板雇用的流氓恶势力的武力威胁,多名农民工被对方用自制手枪击伤或被砍刀砍伤,无钱就医、食宿。《荆门晚报》迅速作出反应,这组“关注湘西荆门籍落难民工”系列报道,历时13天,发文字稿31篇,用图片20幅,在促  相似文献   

12.
13.
在国内,常驻地级城市的专业运动队屈指可数,这决定了该级别城市的竞技体育新闻资源相当贫乏。如何让本地体育报道做到四季如春?江海晚报采编人员动足了脑筋,多年来通过种种手  相似文献   

14.
面对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地市报要想确保立足之地,不仅要比拼新闻报道的速度,更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而本土文化的深度发掘,包括流域文化的不断梳理与“翻新”,正是地市报纸的固有优势。在独立成功策划实施了2010年“溯源澧水”人文之旅活动后,2012年《常德晚报》又把目光瞄向了流经市境的另一条大河--沅水,决定继续组织“溯源沅水”报道活动。  相似文献   

15.
省城的晚报进入地级市的现象在眼下相当普遍,地级市晚报进省城过去鲜见.今年1月1日,芜湖日报报业集团的<大江晚报>,进入省城合肥的报业市场,引起传媒业内外的高度关注.<大江晚报>何以要"走出去"?是在芜湖没有生存空间还是有着更大的"野心"?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芜湖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张维水.  相似文献   

16.
17.
王俊虎 《新闻世界》2004,(11):54-55
众所周知.市报记很难采写到惊世骇俗的重大新闻。究其原因,主要有四难。一是采访面窄碰到难,二是眼力有限发现难.三是笔轻力弱写好难.四是位低无名见报难。1998年11月份,笔有幸一个月采发了两篇新华社国际围内通稿.《安徽繁吕发现200万年前人类遗迹》,《繁吕考古发现表明:长江形成可能晚于200万年前》。这两篇稿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作为与基层最接近的地市报,在"走、转、改"中承载着百姓更多的期待。如何避免模式化、同质化,克服可能出现的疲惫状态,把地市报联系群众、深入基层的传统发扬光大?首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从战略高度把"走、转、改"作为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的必经之路,让基层意识、群众理念融入编辑记者的血液并成为价值理念,使编辑记者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走、转、改"常态化的关键在于培养和锻炼记者,要敢于起用年轻记者,在压担子中促其快速成长,培养意志力;要鼓励、督促年轻记者多走基层,培养他们发现新闻的能力;要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优势,培养年轻的业务骨干。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新闻精品要么是题材重大,能产生重大影响,要么是写作有特点,高人一筹。作为地市报记者,捕捉重大题材的机会毕竟不多,可看似一般的新闻题材通过高超的表现手法,同样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起到不同凡响的作用,成为新闻精品,这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当今媒体已不是新闻信息稀缺的年代,那么稀缺的恐怕就是观点和见解了。于是,时评言论版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载体,便成了媒体“差异化竞争”的一个拳头产品,也有称之为“核心竞争力”。那么,作为地市报究竟该如何力求“不一样”、怎么嬗变和创新?我们试以《南阳晚报》的评论版为例,来探寻地市报评论版改革创新的一个方向——推进“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