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一、品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策略 1.成立学校体育领导小组,研定品牌大课间活动的目标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重要举措,是牢固树立和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现"人人享有体育与健康"目标的具体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快乐大课间"的实施无疑有其积极的一面,改变了学生每天都在日复一日重复做广播操的被动局面,使学生体验到了自主活动的乐趣.但是如果组织不好,很多问题也会随之出现:大课间,有些学生在操场上漫无目的地东游西逛,有些凑在一起聊天.有些只跳跳绳,踢踢毽子.长此以往,学生对大课间会逐渐失去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就是最有效的方式。大课间体育活动就是学校在每天早上、上午、下午第二节课课后安排20-30分钟的时间,组织全校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对学校传统的课间操活动进行改革,改变了学校课间操长期固守的一种模式,使得其时间延长、项目增加、内容丰富,充分使学生动起来、玩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达到强身健体、休息调整等功效。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好落实"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蒋一冰 《当代体育科技》2020,(7):107-107,109
随着国家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的重视,加大了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关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围绕如何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从本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基本情况、影响本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问题、改进本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策略等3个方面展开论述,提出改进本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的一些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校园"阳光体育"的深入开展,"大课间"已成为学校有效落实学生在校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和落实"体艺2+1"活动时间的有力保障。大课间活动也有初始的"自主活动、国颁操、自编操、队列行进"四个版块提  相似文献   

6.
张红芳 《精武》2012,(32):47-47,49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重要举措,是牢固树立和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现“人人享有体育与健康”目标的具体实践。本文对影响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大课间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正>为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大力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江苏省常州市提出校本化开发的理念。常州市新桥小学抓住机会迎接挑战,采用"校本化开发,主题性实施"的方式开展大课间活动,丰富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激情,受到了全校教生与家长们的普遍欢迎,以及各级领导、专家的广泛关注,同时也给予我们许多思考。为此,本文试图就主题性大课间实施的问题与大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正>贯彻落实《中央七号文件》,大力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当前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在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江苏省常州市提出校本化开发的理念,要求各地区、各学校"按规定时间长度和适宜练习强度校本化实施。"在出台的《常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每次活动时间长度在25~40分钟,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校本化实施,练习强度适宜。"把大课间开发与实施的主动权给予学校。  相似文献   

9.
况明亮  王辉 《精武》2013,(36):164-165
自国家教育部将大课间活动列入小学课程计划后,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研究成为热门话题。在此背景下,本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乌鲁木齐市的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为乌鲁木齐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小学生对参加体育大课间活动有着较为积极的态度及正确的认识。小学生对具有玩乐性质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很感兴趣,所以建议学校在大课间多安排游戏类的体育活动。学校基本能保证小学生每天1h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但是在具体实施方面仍然存在忽视体育锻炼、开展形式单调、场地不足等不尽人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体育师友》2019,(4):45-46
2006年在"阳光体育"、"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等指导思想下,学校体育大课间得以推广,政府教育部门非常重视体育大课间活动,把体育大课间活动编入课程,作为一门课程来抓,更把体育大课间的开展情况作为学校与校长考核的一项内容,2006-2019年,十几年来,体育大课间得到极大发展,涌现出许多丰富多彩的大课间。大课间的发展经历从展示性到实用性,从个人理解到共同认同,发展的道路充满着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体育师友》2015,(5):32-35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是"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保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健康。基于广州市增城区派潭中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提出全体性、科学性、创新性、安全性的实施理念,探索适合农村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方案,论证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对育人育体、立德树人作用,促进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就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思考,提出:在遵守大课间体育活动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挖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潜在功能,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管理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体育师友》2015,(2):72-73
通过走访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15所中小学,对这些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功能和作用应该是舒展身体、调节身心,而不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1.活动场地受限;2.组织形式异化;3.运行机制不合理。最后提出三条建议,希望大课间体育活动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14.
党晓红 《体育博览》2011,(7X):94-94
为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程理念,把开展大课间活动作为重要途径,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在大课间活动中体现出合作、民主、探究的教学理念,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大间课体育活动对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在校锻炼时间、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影响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因素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试图通过分析影响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因素,深入探索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策略,让大课间体育活动真正成为学生锻炼身体、促进健康、娱乐身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如何让大课间活动真正阳光起来?如何发挥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笔者所在学校精心组织策划,让大课间成为学生体育锻炼的有效载体,把学生们喜爱的健康向上的活动作为始终贯穿大课间活动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针对现在学生的身体特点对岳阳市4所中学初二学生特编制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并实施。结果表明: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对中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帮助;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建议: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学生健康情况;挖掘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资源,加强对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的宣传和了解;组织有权威性、有社会影响力的校内比赛甚至校际比赛,用这种荣誉感去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向全国中小学"阳光大课间操"进行推广,同时需要各学校的管理部门能加以重视,积极的投入与配合实施。  相似文献   

18.
李宏民 《精武》2013,(21):123-124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以来,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新兴的体育活动形式,逐渐取代我国传统课间操(广播体操)的活动形式。随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不断实践和蓬勃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逐渐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知晓,虽然中小学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开始得到遏制,但是视力不良检出率;肥胖率继续增加。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的作用,使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成为了目前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浩 《中华武术》2020,(5):10-11
体育大课间是小学教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日常学校生活中有着固定的时间安排,对于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几年在国家加强对小学体育基础教育的重视和建设的背景下,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都在不断改革。本文将围绕这一内容展开探究,发掘和建立起大课间活动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小学体育教育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以从化希贤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为研究对象,以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为研究内容,以"贤文化"为引领方向,以身体练习体验理论为依据,以学校环境为特色,建立一套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保障机制。文章虽然只是该校情况的个案,但其质量保障机制运行的基本框架仍然反映了中小学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很多共性,对目前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