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由我国传入日本后,成为了日本文字的造字基础.日语汉字的音读来源于我国古汉语音,而现代汉语的读音与古汉语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日语汉字与现代汉语读音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研究汉日两种文字的发音,有助于日语音读汉字的识记和正确掌握汉语拼音,对学习汉日两种语言具有积极、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日本在隋唐时期交流广泛,汉语和日语也就有着很深的关系。日语文字中的汉字大多数是从中国引进的文字,少数由日本创造,在对汉字的理解上是有些许差异的。汉语“给”在日译中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字,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不仅是中国人民思想交流的工具,在古代也对周边国家产生过重大影响。汉字传入日本后,日本人先是用汉字记载日语,后来又根据汉字创造了日语假名。因此,汉字从古至今都是日本语言文字不可分割的部分。日语中有大量的汉字词汇,这些汉字词汇从字形上看,大部分与汉语中使用的汉字词汇相同或基本相同,但从词汇意义方面分析,一部分词汇经过日本社会长期的使用已经变为日语词汇,与古代传入日本的汉字词汇本来的意义有了差别。这些词汇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来说,经常会产生误解和误用。因此本文试从汉语和日语对比的角度,分析比较日语中的部分汉字词汇与汉语的词汇的意义、用法。  相似文献   

4.
日本文字的产生,与中国汉字有密切关系,日语汉字是日本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有效地引入日语汉字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把日本学界对于中国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介绍给学生。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在文字上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尤其体现在日本目字的出现上。日本国字在外形、构词法上都和汉语汉字存在很多相似之处,日本国字多采用中国汉字的造字法进行新字的制造。而国字作为日本独有的文字词汇,是日语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则有着其独有的深层含义。因此.对国字意义的理解,则可以借鉴于构字过程中概念的整合和意义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6.
日本文字主要有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三类。有时也出现罗马字和阿拉伯数字等。日本汉字的读音有音、训之分,而且同音字也为数不少。这是日语的特征之一,对于我们学习日语的外国人来说,也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因而,文字教育便是日语教学法中的基本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与日本交流越来越频繁,在中国学习日语的人也越来越多。在日本,学习中文的热情也很高涨。自古以来,中国的汉语与日语文字之间就有着紧密的联系。日语从五十音图到各种短语表达,都借鉴了汉字,深受汉语的影响。因此,学习日语的中国人总是不自觉地受到母语汉字的影响,从字的表面来理解日语,这也造成了不少的错误影响。而在这之中,最为典型之一便是惯用句。  相似文献   

8.
汉字对日本文字的产生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已成为日语语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很多字形相同的汉字在汉语和日语中都在使用着。虽然字形相同,但用于汉语和日语中的汉字词汇的意义却有差异。为此,通过列举部分同形歧义词,并从语言实践角度,对其意义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准确把握同形歧义词的确切语义,减少误解、误译。  相似文献   

9.
古代的日本没有文字,日语中的汉字是从中国传入的。汉字在传入日本之后,其字音、字形、词义相应地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进入近代社会,汉字在日本经历了一系列改革运动。目前,汉字在日本的使用已基本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严文红 《考试周刊》2012,(46):24-26
日本汉字源于中国文字。在汉字传入日本之前,日本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汉字传入日本以后,不仅成为日本创造文字的基础,而且被吸收到日本语言和文字中去,与日本固有的语言和文字融为一体,成为日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文对汉字对日语的文字、词汇、语音、文法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
高鑫 《考试周刊》2014,(30):89-90
与使用英文字母表记的英语不同,日语比较复杂,是使用平假名、片假名、汉字及罗马字表记的。日本人需要花费小学6年时间才能勉强掌握日本的常用文字表记,对于广大日语学习者来说,要在学习日语语法和惯用句型的同时掌握日语的文字,无疑要花费更多心思和努力。本文在分析日语表记的同时分析了日语教学中文字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春苗 《文教资料》2009,(15):41-42
日语的文字包括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日语中的汉字是引进中国的文字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而平假名和片假名的产生也与汉字密不可分.一种文字的产生往往会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文学只有依赖文字才能得以流传,同时文学也忠实地记录和反映了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本文从日本的古典文学作品出发,对日语文字的形成及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日语原来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日语中的绝大部分汉字词汇是由中国传去的。日本人民利用汉字创造了自己的假名文字、汉字等。现在,其中又有不少汉字词汇传入中国,成了现代汉语中有机的组成部分。本文就汉语中日语词汇的产生与发展进行初步的研究与总结。  相似文献   

14.
日语中为何会有汉字,这是很多人的疑惑。其实,在古代日本并没有自己的文字,伴随汉字的传入,日本才得以结束几千年的无文字历史。并且,日本通过对汉字的吸收、创新创造了假名。此外,汉字还贯穿了日本的历史文化,是日本学习中国文化的纽带。从这些意义上来说,汉字对日本语言文化的发展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5.
相同的日语汉字与汉语汉字的含义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后传入日本。这就决定了两国文字之间根深蒂固的必然联系,进而也为中国人学习日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可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初学日语的学生在阅读时常常望文生义,根据中国人的语言习惯来解读日语中的汉字。因此,在日语学习中走了不少弯路。笔者在这里不准备过多地强调中国人学习日语的优势,而在这里要费些笔墨谈一谈的是相同的日语汉字与汉语汉字的含义区别。为了加以区分,现对两国的汉字做一下命名,即将汉语汉字仍称为“汉字”,将日语汉字称为“漢字”。  相似文献   

16.
汉字本是我国的文字,传入日本后,不仅成为日本创造文字的基础,而且还成了日本语言和文字的主要组成部分。日语中的汉字读音分为音读和训读,其中音读和我国汉语拼音的关系尤其密切。文章试从日本文字的发展入手。阐述日本汉字的音读与中国汉语拼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我5岁的时候随爸爸、妈妈去了日本。在日本我上了两年幼稚园和两年小学。妈妈说,我的启蒙教育在日本。我对日本的文化比较了解,也很喜爱。比如每年不同时节的各种“祭”,像4月的“樱花节”,7月的“七夕节”,秋季的“花火”。日本文字用平假名表述自己的文法和部分语意,用片假名写外来语,并应用大量汉字表达主要文意。我在日本的两年小学学习期间,已经学了近1000个日语汉字。日语的汉字和中文的汉字不尽相同,准确  相似文献   

18.
汉字、汉文化与日本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汉文化与日本文化张宽信在语言学上,日语与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但是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却使日语与汉语结下了不解之缘。相传大约在公元三世纪,日本民族还没有来得及创造自己民族的文字时,汉字就传人了日本,日本民族的祖先便使用汉字来记录日本语言,使汉...  相似文献   

19.
正从古至今,汉字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公元3世纪时,日本人将中国的汉字带入日本,并根据汉字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因此,日语是由平假名、片假名和汉字三部分组成,且日语中的汉字在书写上大部分依然采用中文的繁体字。虽然在中国现在使用的是简化字,但大多数中国人基本能够无障碍地阅读繁体字,因此,即便没有学过日语的中国人,在读日语的报刊或杂志时,也能够通过汉字大体了解文章的重点内容。与  相似文献   

20.
日本作为现今同样使用汉字书写的国家之一,其文字系统建设深受中国汉字传播的影响。汉字传入前,日本没有专门用于书写本民族语言的文字;汉字传入后,日本在学习、借用汉字的同时,并对其进行内化调适,逐渐完善,从而形成适应记录本民族语言系统的文字。汉字的传入,缩短了日本文字创造的历程,加速了日本社会向文明迈进的步伐,也弥补了日语口语无法延伸和扩展的缺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