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从“弃档”现象看档案管理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盖玲 《档案与建设》2003,(12):13-15
据媒体报道,根据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中国上海人才市场、中国北方人才市场、中国南方人才市场以及四川、贵州等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至少有60万“弃档族”。“弃档”已成为较为常见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2.
美国社会安全码对解决我国大学生弃档现象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人才流动的加速和用人机制的灵活,档案的影响力逐渐下降,"遗弃"档案现象也随之增加.根据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中国上海人才市场、中国北方人才市场、中国南方人才市场以及四川、贵州等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60万"弃档族".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才流动的增强,大学生自谋职业成为一种时尚。有资料表明,目前全国至少有60万“弃档族”。“弃档”一族对人事档案的“漠视”,对现行档案管理制度提出了新挑战。一在“弃档”一族中,“弃档”者多为大学生、出国者、个体创业者和外企员工。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档案成了束缚自己的工具,为了“自由”之身,不惜把自己身份的标志、记录自己成长之路的档案随意丢弃。人档分离确实使人才更容易成为一种全社会共享的资源,使人才更好地自由流动,更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但并不意味着档案可以随意丢弃。人事档案一直以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  相似文献   

4.
《中国青年报》最近报道,根据人事部全国人才交流中心、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上海人才市场等人才交流中心的不完全统计,截止2002年12月,全国至少有60万“弃档族”。众所周知,人事档案重如身家性命,出国、升学、评职称、结婚、生育、调动、晋升等等,没有它几乎寸步难行,但就是这样“性命攸关”的东西,为何现在有人弃之如草芥?一、中国的人事档案中国人事档案制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它记载人的家庭出身、本人成份、社会关系、学习经历、工作过程等历史资料,堪称一个人存在社会的“印迹证据”。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管理约束一个人的重…  相似文献   

5.
从“弃档”透视人事档案管理的弊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事档案一直以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社会和人事部门了解一个人的真实载体,是人才使用的重要依据。把自己的个人档案随意遗弃,在若干年前简直不可思议。但近年来,社会上“人档分离”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很多人认为人事档案可有可无。据国家人事部的统计,目前全国各级人才流动中心为15.4万个国有和非国有单位代管的330万份人事档案中,有60多万份与主人失去联系,成为“弃档”、“死档”。那么,什么是造成“弃档”族日益壮大的原因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一、现行人事档案管理不规范是根本因素我国现行人事档…  相似文献   

6.
论人才竞争对人事档案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和人员流动政策的逐步放开,人才竞争日益加剧,流动人员的数量与日俱增,由此也使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人才竞争对人事档案工作的影响,以及出现的“弃档”、“死档”与“重建档案”现象,并就如何加强人事档案管理提出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段义严 《兰台世界》2006,(8S):11-11
“弃档”现象的出现及愈演愈烈,使人们更多地关注我国的人事档案和“档随人走”的管理制度。“弃档”族的凸现及日益壮大,让人们开始质疑人事档案的价值,甚至其存在的必要性。然而,笔认为,对我国人事档案及“档随人走”管理制度不能求全责备,“弃档”何尝不是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8.
由"弃档"现象反思我国人事档案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弃档”现象的出现及愈演愈烈,使人们更多地关注我国的人事档案和“档随人走”的管理制度。“弃档”族的凸现及日益壮大,让人们开始质疑人事档案的价值,甚至其存在的必要性。然而,笔者认为,对我国人事档案及“档随人走”管理制度不能求全责备,“弃档”何尝不是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1.人事档案存在的必要性。“弃档”现象引发了人们对人事档案存在必要性的质疑,甚至出现让其“退出历史舞台”的呼声,但笔者认为“,弃档”现象的产生,根源在于现有人事档案管理体制的不合理,而不涉及人事档案是否有必要存在的问题。因为人事档案自…  相似文献   

9.
就在几个月前,媒体突然冒出一个与档案有牵连的冷僻词汇,叫“弃档族”。尽管没有人为这个新生词汇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这并不妨碍它的快速传播,同时也不能阻挡它成为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据笔者粗略统计,在前后两个月的时间里,大约有近百家新闻机构参与了有关“弃档族”新闻的报道和讨论,从媒体的大量报道中,很容易就可以解读出“弃档族”的基本涵义,就是在人才中心代管人事档案的活动中,有许多客户已单方中止向托管档案的机构定期缴纳代管费用,这种行为被视为客户主动遗弃了自己的人事档案,媒体将这个遗弃档案的群体称之为“弃档族”。关…  相似文献   

10.
张姣 《兰台世界》2008,(11):4-5
本文陈述了作者从“弃档”到“拾档”的经历,对“弃档族”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分析,并对解决“弃档”问题,加强人事档案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深化企业人事档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人事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人才引进和输出不规范.造成人事档案管理混乱。其原因:一是领导对新时期的人事档案管理认识模糊。重视不够。二是引进人才的职能部门办事敷衍.不管材料是否齐全。三是当事人“跳槽”满足个人需要.导致“弃档而走”“人档分离”。  相似文献   

12.
完善法规解决"弃档"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事制度改革和用人机制的巨大变化,在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一个日渐突出的问题显现出来,即人、档分离现象和“弃档族”的出现。笔者在有关资料中看到这样一则信息:“据中国人才交流协会估测,在实现工作流动的人才中,约20%的人未携带人事档案,要么人、档分离,要么彻底弃置。”据分析,这些人当中,有的是  相似文献   

13.
谈人才“弃档”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燕 《海南档案》2005,(1):28-29
近几年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流动速度的加快,人事档案的“弃档”、“死档”现象越来越严重,成为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十分头疼的问题。据报道,某市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对其管理的4000多份人事档案进行了排查,“死档”竞达1000余份,即有1/4的挂档人员弃档而走,不知所踪;在一些人才流动比较频繁的大中城市,“死档”比例大都有1/4以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和人事制度的改革。人才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作为记录个人成长经历的人事档案的作用被淡化。在流动人员最为集中的人才交流中心,“弃档”越来越多。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约有60万人弃档不顾。其中还有一些成了无人认领的“死档”。2005年4月2日的《中国青年报》记载:在甘肃省人事厅高新技术人才市场保管的2万多份档案中。就有8千份档案已经10来年未缴纳保管费了。属典型的“弃档”。占该市场所有人事档案的40%。这种现象在单位一样存在。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的人遗弃自己的档案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浅析“弃档”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事档案曾被视为身家性命 ,如今却遭到越来越多的人遗弃。用工制度的变化 ,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使“弃档”成为可能 ;人事档案自身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不能满足人事管理工作的需要 ,是“弃档”主因 ;人才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们的“弃档”行为。“弃档”具有群体性特征 ,“弃档”给社会、相关单位及个人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和人事制度的改革,人才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作为记录个人一生成长经历的人事档案的作用被淡化,在流动人员最为集中的人才交流中心“,弃档”者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60万人弃档不顾,其中还有一些成了无人认领的“死档”。2005年4月2日的《中国青年报》记载:在甘肃省人事厅高新技术人才市场保管的两万多份档案中,就有8000份档案已经10来年未缴纳保管费了,属典型的“弃档”,占该市场所存人事档案的40%,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的人遗弃自己的档案呢?一“、弃挡”现象产生的原因1…  相似文献   

17.
郑美虹 《兰台世界》2004,(11):21-22
“人事档案”作为人生经历的记录,在计划经济时期被视为人的“生命线”,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人员流动日趋频繁,随着频繁的人才流动,随之产生了擅自“弃档”、“扣档”、“建档”、“造档”等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引发了人事档案可否“隐退”、能否“克隆”等思考。人事档案究竟是一张有价值的名片,还是一块可有可无的鸡肋?笔者就此谈点粗浅之见,以其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高辛萍 《兰台世界》2004,(12):20-21
目前,人事档案工作与人才开发、人才合理流动极不和谐,人档分离、弃档呈逐年上升趋势,人事档案工作必须冲破瓶颈,进行改革,才能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人才的流动也日益频繁。在这一前提下,“弃档”现象的发生也屡见不鲜,人事档案在人们心目中的角色地位已经有了新的变化。本文结合实际,对人才流动引发的“弃档”现象进行了思考,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并且在借鉴美国人事档案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消除“弃档”现象的建议和对我国人事档案面临改革的想法。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市场经济时代,人事档案制度却几乎没有受到大的触动.基本延续着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整套思路和做法.成为中国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死角。近些年来。出现在原单位或人才中心的“弃档”现象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