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井冈山红色文化蕴含着永恒的精神资源,其价值和持久生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井冈山红色文化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诉求,丰富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途径;可视可感的历史素材提升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指明了培育和践行方向。运用井冈山红色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打造井冈山红色文化经典,凝聚人气和正气;依托基地,强化井冈山红色文化的辐射作用;搭建新媒体平台,拓展井冈山红色文化传播渠道;建立研究中心,完善研究机制。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内容单一,服务空间有待拓展;服务保障制度、组织管理工作不完善等问题.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谐社会构建和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机制的途径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完善高校扶持和社会协作机制,构建志愿组织建设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党员是青年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应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对象。在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通过深化学习、实践活动、创新载体、机制保障等方式,引导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与积极践行,将有利于培养合格大学生党员,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深入贯彻落实"两学一做"教育内容,从而切实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从日常学习生活、日常消费生活、社会交往、网络生活几个方面深入调查研究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知、价值认同、价值践行。借鉴日常生活理论,结合实证分析,探究日常生活中研究生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路径。契合研究生成长需要,增强导师价值引领的作用,发挥朋辈榜样示范的作用,丰富价值观教育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研究生日常生活和谐融构,让核心价值观成为研究生日常生活的精神关照和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5.
“家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关主题研究在家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意义、家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契合性以及家风建设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建构等方面取得了有价值的进展。展望未来,“家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关主题研究迫切需要提升研究的理论品性,引入多学科的理论体系,从而在家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互动机制、长效联动机制以及话语创新与转化等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打造全媒体宣传平台,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家风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学习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是对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变革,能够提高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的兴趣,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陈轶 《凯里学院学报》2009,27(2):116-11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我们党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思想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理论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也为我们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运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上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和更加明确的方向。笔者期望在和谐思想的框架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机制的完善提出一些看法:一、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进一步完善内在动力机制,激发学生党员强烈的自觉责任意识;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不断完善外部约束机制,使学生党建工作在可靠、良好的保障体制下运行;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不断完善联动机制,形成合力。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存在理论素养不高、党性修养层次较低、党员意识淡薄、入党动机不纯、模范表率作用差、服务与奉献意识薄弱等问题,同时,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中还存在再教育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完善高校学生党员学习制度,构建实践平台,建立评价和监督机制,加强学生党务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是改进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人的本质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社会主义意识必须灌输的理论、思想教育螺旋式上升规律的理论等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确立的理论基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的确立必须坚持方向性原则、时代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并积极构建学习教育机制、行为实践机制、激励保障机制、评价考核机制、环境育人机制、示范带动机制和合力共管机制.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学术失范主要表现出社会关注度高、学位论文为"重灾区";涉及范围广,涵盖多类学校多种学科;隐蔽性强,检测排查难度较大等特征。研究生学术失范的成因主要有:部分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不足而"另辟蹊径",制度不健全、机制不完善导致"漏网之鱼",不良学风感染下科研工作"畸形取向",功利主义社会思潮影响研究生价值选择,发达的信息技术为之提供了"便利路径"。解决研究生学术失范问题,可以从增强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健全失范惩处制度,完善学术评价、监督机制,营造良好学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信息技术管控能力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党员发展质量,高质量的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构建研究生党员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是普通高等学校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在研究生党员质量保障和评价的实际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例如研究生党员不全面的考察、不完善的考核机制、不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等问题,严重影响党员的质量。因此,本文以研究生党员质量保障和评价研究为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为确保研究生党员的质量提供参考依据,对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延庆一中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制定了“融入而不孤立”“自然而不生硬”“长效而不功利”的原则,提出以课程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科学、系统、长效。
  打好基础保障教育效果
  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学校重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功能。一是通过培训提高任课教师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二是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引导教师以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去影响学生;三是加强课堂教学设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自然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四是完善课堂评价机制,把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标志,是社会道德行为和价值目标追求的规范准则,也是全民思想意识和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既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也是落实中学思政课新课程目标的客观要求。针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核心价值观认知的形成机制,联系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将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中学思政课课堂及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中,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是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主要途径。同时,构建实践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教学情境,创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校园和社会环境,并以传统优秀文化为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新突破口,形成多渠道、多平台和多学科的互动配合,是深化学生对核心价值观接受认同,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四讲四有"是规范和衡量每个党员是否合格的基本尺度,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党的队伍建设领域的价值准则和基本要求。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全党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四讲四有"的理论认知、价值认同,加强制度规范建设,深入开展党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三种形态即理论形态、制度形态和实践形态。这三种形态是互相联系的。理论形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居于指导地位,是后二者的指南和凭依;制度形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保证,是理论形态、实践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进之车的"轨道";实践形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其平台和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借助这一平台,使理论之树长青,制度规范有效,从而实现了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在党建工作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与导向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环保专业创新人才,为广东环保事业做贡献,致力于培养大学生党员的绿色理念与担当责任意识。构建知识探究、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将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科学与人文及研究与实践有机结合,通过价值引领平台、育人平台、新媒介平台、创新创业平台、社会实践平台培育大学生党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柳州师专学报》2016,(3):102-105
研究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精英人才,理应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诸群体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引导作用的群体。针对研究生自身的特点和目前高校仍存在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方面的困境,可采取加强对研究生的组织领导、拓展研究生理论教育的途径、广泛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来破解其教育的现实困境,以增强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中国建设和发展的伟大实践,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凝聚全体人民力量、团结一致地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源泉。大学生党员作为优秀大学生必然要成为党和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从入党积极分子抓起,做好分层次有重点的培养。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任务是服务同学、服务大局。高校党组织要为大学生党员搭建科学的责任践行载体,实施任务驱动,让他们有事可做,有事必做,有事会做;要对大学生党员作奉献、发挥作用的效果进行实践检验,激励他们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工匠精神”培育,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工匠精神”为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工匠精神”相契合。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摄和引领作用,以人为本,培养工匠意识、知行合一,雕琢工匠技能、科学发展,打造培育平台,坚持第三方评估,保证培育质量。应从师资建设、机制建设、实践体系方面,构建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党员作为高素质知识人群的代表,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在自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更好的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分析大学生党员的意识现状和行为现状调查数据,发现需要进一步夯实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基础,搭建能促进大学生党员先进作用发挥的有效平台与载体。构建大学生党员作用发挥的有效路径应从大学生党员自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有效培育、做好党支部建设、学生党建进社区、搭建自媒体平台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