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波 《武当》2003,(10):13-15
“搓提势”和“探马掌势”应用法 搓提、探马掌两势于实战中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主动出手攻击对手时,以前手一抹,发足自下向上搓踢。以拳向前上方搓打,找对手腿、膝、胸、颌部位攻击;亦可在对手出击打我面门或耳门之际,我以前臂、拳挑挂而进闯,拧身上以足之前掌搓撩,踢刮对手的小腿骨或膝关节,同时抖臂、拳  相似文献   

2.
王军生  贺春林 《武当》2005,(10):38-40
传统擒臂手防身制敌术主要精选了武当拳中擒制性手法。擒臂手在实战制敌中主要运用缠丝劲和杠杆力原理,拧拉击打敌攻防手臂之腕、肘、肩等关节,将敌手臂拧伤,同时以滑蹬或勾翘脚抵绊敌邻近腿,用手、脚之反向合力或定轴旋转力制敌倒地而将敌擒住。  相似文献   

3.
张树新 《精武》2003,(3):7-7
螺旋力是大成拳最常见的发力形式,它是建立在三角力基础上的融杠杆力、定中力、滑车力、斜面力、开合力、惊力、弹力、惰性力等劲力于一体的、与大气阻力相应合的,经内意导引、气血激荡、筋肉争拧而形成的一种旋转力。  相似文献   

4.
《乒乓世界》2012,(4):110-111
“反手剌”主要用来应对比较近网的下旋球或是不太转的上旋球。用长胶“刺”过去的球通常为不转,而且弧线发飘,使对方不容易找到击球点。“剌”不同于“磕”,选手在击球时可以多发一些力,尽量将球的弧线送长,且越靠近球台的边线或底线越有威胁。由于出球具有一定的速度,所以削球选手在应对擅长打“搓攻”的选手时,可以通过“刺”大角的方式来破解对方的“稳搓”战术。  相似文献   

5.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影像解析法,对武术套路中旋风脚转体720°接马步动作踏跳阶段技术进行三维立体分析。指标为:助跑最后一步的步长,最后一步右脚的放脚角度,着地角与起蹬角,踏跳阶段髋关节转动角度及肩髋夹角。结果显示:踏跳阶段支撑腿具有“早”、“拧”的技术特点。即:“早”———起蹬早,使踝、膝、髋关节在蹬伸时所产生的蹬伸力垂直通过身体重心;“拧”———支撑腿在蹬离地面过程中,支撑脚与地面有拧转蹬地过程。  相似文献   

6.
直板打法要想摆脱目前接发球环节上面临的各种困难,恢复信心,就必须充分发挥直板接发球中手腕灵活,手指感觉好的特点,在接发球技术上进行大胆创新,不断进取,以取得优势。这里介绍两种直板打法特有的接发球技术——拧搓和拧挑,基本手法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反手台内拧拉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所重视。虽然这项技术还不够完善,但它却代替了许多台内球的处理方式,在实用性和杀伤力上,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双打拧拉比单打好用 在单打比赛中使用反手拧拉有两点弊端:第一,处理正手位短球日寸,站位要提前做一些调整,但很容易被对手抓住反手大角度的空当。在使用比率上也会和正手台内技术形成矛盾;第二,在和下一板衔接时,会受到一些局限,这点需要针对选手的技术特点进行专门训练。  相似文献   

8.
秦犁 《钓鱼》2006,(10):18-19
搓三拉四术 和程宁一样,自2000年获得第十六届全国钓赛抛竿项目冠军后,朱家明就放淡了钓赛夺冠的欲望,但他把“台钓”用于放养浜,总结的“搓三拉四术”却由钓鲫扩及钓鲢,并成为新手钓鲢的入门功夫。  相似文献   

9.
叶婉 《乒乓世界》2013,(6):104-105
平时经常能在瑜伽馆里看到瑞士球。而粗大的麻绳可能只有码头才有吧?如果瑞士球还属于健身器材范围内,很多人一定想不到麻绳也是国家队训练课上一样重要的训练器材。一样简单的器材,还能练出很多花样,好玩又省事。看了这么多“奇奇怪怪”的训练方案,你心动了么?  相似文献   

10.
李杰  李照山 《武当》2014,(6):40-42
一、功力性格斗法 功力性格斗法全凭功力而致胜。在经过相当的桩功积累与相关的核心功法修炼后,“肌松力拥”的“内劲”感受已臻大成,力量的蓄积形成了完美的“内整”,“金刚体验”的修为已达上乘境界。此时,自身的劲力浑整沉实而又能瞬间爆发,不论躯干的前胸后背,  相似文献   

11.
郅辽 《钓鱼》2012,(13):16-17
商品饵是伴随“台钓”出现的。以调4钓2、搓饵钓底为核心的“台钓”用鱼儿爱吃、引诱力很强的鱼饵将鱼引聚在一起。其中引鱼是关键,可分三步走:1.按一杯饵料一杯水开饵,以松软适中并有一定黏性、状如饵垂为准,要求饵入水后膨胀并扩散成粉末状。然后搓大饵抛钩,一般抛钩5次后鱼就能凭嗅觉发现扩散的鱼饵了。2.改搓小一点的钓饵,连续抛钩10次,完成做窝。在此过程中即使有鱼咬钩也不要提,以免惊鱼和造成鱼对钓饵的警觉。3.进一步缩小钓饵体积,搓得更小些,以迎合鱼的吃口达到规范鱼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桥法是南拳的基本动作之一。原广东、广西南拳称上肢的动作为“桥”,福建南拳有指二人臂相触为“桥”的;其它南拳则少有“桥”之说。现《武术竞赛规则》确定桥法为南拳的基本动作,规定在南拳的竞赛套路中,必须有桥法动作。“桥”有长桥、短桥之分。长桥指直臂动作,短桥指屆臂动作欧ㄓ谐燎拧⑶星拧⒔厍拧⒐銮拧⑷η拧⑴糖拧⒀骨拧⒓芮拧⒋┣诺?近二十种。现简介常见的切、沉、截、滚四种桥法和桥法四式,供读者练习。  相似文献   

13.
《乒乓世界》2012,(8):96-97
反手拧拉正手位的台内短球是直板横打的标志性技术之一,同时也是王皓的特长技术。当对方发球到他的正手位时,王皓通常通过拧拉来衔接后面的技战术实施。由于握拍法的“灵活天性”,直板运动员在拧拉时往往可以利用手腕释放更充分的爆发力,使出球更具威胁。而一旦对方再将球回到其反手位,王皓便可以利用反手快撕来形成杀板。在这两板球的衔接过程中,除了来回的步法非常关键之外,击球时的拍形调整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雪夜 《精武》2005,(5):20-23
纸靶练习、 聋 溉 然 梦卜华喘 跳 魄 按截攀道瞥成式姿势站 好,后足猛然雌地,推动身 体最心向前足移动。前腿随 服心之移动而略微弯 可时 右肩、羊 下沉, 登地拧 肘、右 曲使 向左狈丝 就可以利用 级心的移动,将 体重加入到拳的 力紧中了。下面 身体乒}象之 拧腰,以 腰之力推动 拳向前一}犷方 蘸犁蒸 此 潺扩攀漆 戈截澎 蒸粼祺蒸 鸳恐耍琴橄祭离鑫汝派 ha 必嘿翼; 优可以利用 勺移动,将 肤入到拳的 蹂香喜票 卜,位补牛‘锤。 ‘奋产 _久俄- {黛粼髯。 「注尸 守 各 刁州 翼黔衅到 不会有效地利用韭 力,这在初学者中是才 很有代表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武之魂 《武当》2014,(5):26-28
“粘黏拧裹”是形意拳术的粘黏连随、拧裹钻翻的俗称。是形意拳术的重要标志,属基本技能之一。形意前辈常讲“黏得上,吃得住”就是胜利,就是指粘黏拧裹之技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乒乓世界》2013,(1):108-109
步法要上到位 发完球后被对方搓摆一板短球时,如果想要利用反手拧拉上手进攻,步法一定要上到位。发完球后可以通过垫步调整交换一下身体重心,然后右脚伸到台内可以支撑上半身的最佳击球位置。  相似文献   

17.
联邦德国人民酷爱体育运动、经常开展一些有趣而又有益于健康的比赛。如: 绞腿比赛:参赛者须把两条腿倒立,然后像拧麻花一样“拧”起来。这是很难做到的,因而要获得冠军实在不是件易事。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缠丝精论云:“动则生阳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根,果然识得环中趣,辗转随意见天真。”“太极拳缠丝法也,进缠、退缠、左右缠、上下缠、里外缠、大小缠、顺逆缠。”由此可见,缠丝运动是太极拳的主要运动方式。因为有了这种运动方式,在技击中也就形成了“以弱制强和以小胜大”的独特技法。 一、缠丝运动 太极拳拳谱规定,“运动如抽丝”,“运动如缠丝”。抽丝与缠丝同意,均指的是以螺旋的方式沿弧线而进行的一种螺旋状的运动,这种运动就是太极拳所独有  相似文献   

19.
文龙 《钓鱼》2008,(15):24-24
手竿钓鱼,无论是长竿还是短竿,“传统”、“休闲”还是“竞技”,也无论是搓饵还是拉饵.用饵都要讲究状态的精确和味道对路。味道对路,鱼必爱吃,状态精确,每吃必中,这两个关键,前者是随不同鱼群和垂钓季节、时间、场次的变化而变化的,我们只能做到尽量准确,却不可能完全正确。这需要我们在赛前或垂钓前做悉心准备,  相似文献   

20.
继续合成     
古天恶  天路 《收藏》2014,(20):64-69
更加体系化的创作者们会用截然不同的方法工作。创作者在描述的环境中找到结果,而不是想象结果然后描述环境。真正的革新者是这样创作的,他们会问:“如果我这样做了,会得到什么声音”而不是“我想知道如何得到这种声音”。对于孟奇这样的音乐家来说如果被问到按照什么样的过程或者计划来实现构思,他会说他的方法是发现而不是发明,他会修改好连线,拧一拧旋钮,休息一下,然后对结果惊呼:“我想知道如果我这么做会发生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