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学会平等     
王选院士生前有一段关于名人和凡人的论述:“名人做的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轶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做雄辩,凡人就是狡辩;名人跟人握握手,叫做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呢,就叫贪杯……”其言不无揶揄,其意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
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 名人做错的事写出来叫做名人轶事;凡人呢,那叫犯傻。  相似文献   

3.
经得起名人的“诱惑”陆桂林名人,对凡人来说,颇具“诱”力.曾有人说:“我崇拜一个人,总是全身心地投入.不知怎地,我就是经不起名人的诱惑.”名人何故有那么大的“诱惑”力?诸如凡人总要千方百计亲睹名人风采,或与名人说一两句话儿,或与名人拉一下手儿,或让名...  相似文献   

4.
英语中有句谚语叫“WheninRome,doastheRomansdo.”,意为“入乡随俗”。初学英语,不懂得英美人的习惯可不行。下面就对一些英美人的习俗作简单的介绍:一、见面礼英美人的见面礼节常见的有以下三种形式:握手(hand鄄shake)、拥抱(embrace)和亲吻(kiss)。英国人很少跟别人握手,甚至跟朋友也不握手;但在第一次介绍相识之后,或朋友间久别重逢或在远出家门、长途旅行之前告别时,常以握手为礼。英美男女之间握手应有力,英文叫firmhandshake;如果握起手来有气无力,就会给对方冷冰冰的感觉,英文称这种握手为wethandshake。男女之间握手一般是女方先…  相似文献   

5.
名人与凡人     
名人与凡人五彩缤纷的世界由名人和几人组成。名人和凡人是两种不同的风景。名人并没有三头六臂,只因为有了一技或几技之长,便荣获了这项桂冠;凡人也并非百无一用,他们朴实无华,历史的每一页都留有他们的痕迹。名人其实很羡慕凡人,言语随意,行动自由,不被名声所累...  相似文献   

6.
现在,高校里面研究生流行管导师叫“老板”。我曾经就这个问题问过一些研究生称导师为“老板”的看法。大多数称“老板”的研究生为理工科学生,问及为什么?答案不外乎几种:跟老板做课题,拿工资;师兄师姐都这么叫的;老板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不称导师为“老板”的主要原因有:跟导师做课题较少;  相似文献   

7.
无悔真爱     
我与妻结婚9年,妻一直叫我“老头”,对此我从不厌烦,其实我们并不老,只因为妻说:“老,则老师,给人予智慧的启蒙者;头,即是起带头作用的人。老头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别人带来知识而受尊敬的人。”她因为我是教师而这样称呼我。倘若有人问我:“你们的婚姻在幸福的词典里如何称  相似文献   

8.
英语中有句谚语,叫"When in Rome,do as Romans do."意为"入乡随俗"。那么你们知道英美国家有哪些习俗吗?1.见面礼英美人的见面礼节常见的有三种形式:握手、拥抱和亲吻。英国人很少跟别人握手,甚至跟朋友也不常握手。但在第一次介绍相识,或朋友间久别重逢,或在远行之前告别时,常以握手为礼。英美男士之间握手应有力,英文叫firm handshake;如果握起手来有气无力,就会给对方冷冰冰的感觉,英文称这种握手叫wet hand-shake。男女之间的握手一般是女士先主动伸出手来,男子不应主动、紧握,轻握一下即可。  相似文献   

9.
瞬间的永恒     
没有落叶纷飞没有秋爽满地甚至没有金风吹过用显微镜在地上寻找一种叫“秋”的东西秋很细,我们看不见可是,我分明看见秋霜写在脸上落叶铺满眼睛秋风吹起长发我不是诗人秋的气息熏陶不了我我是凡人忘记了秋却记住了秋写秋$中山大学@李晓龙  相似文献   

10.
陕北方言     
都说陕北话土,乍一听来,的确土得掉渣。闲来拾得陕北话的只言片语,细细咀嚼,方才品得其中韵味无穷。陕北人说话特别讲究文学色彩,把饺子叫“扁食”,把耍社火叫“闹家什”,把过年凑热闹叫“聚红火”,时间太晚叫“有时光了”,如果花了不该花的钱后悔得直呼“撂钱没撂响”;丈夫形容妻子耍小脾气是“使性掼打”,妻子埋怨丈夫做事没条理是“瞎天墨地”;形容管不了孩子又得顺孩子会无奈地说:我“顶待不下”;办了错事时直叹气:唉。“做过了”(做得过头也正意味着糟糕了);他们称老人去世为“失迹”、“老溘”,走完了一生在世上失…  相似文献   

11.
今天是楚儿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一大早,楚儿兴奋不已,不断地问我:“妈妈,楚儿要上幼儿园了,是吧?幼儿园好玩吗?”把楚儿送到幼儿园以后,我不由得担心起来,楚儿出生到现在还没有离开过我一天,不知道楚儿会不会哭,要上卫生间会不会叫老师帮忙,在我们夫妇俩的担心和期盼中楚儿开始了第一天的幼儿园生活。你好,你好老师牵着楚儿来到小朋友中间:“小朋友,看,我们班又来了一个新朋友,他叫楚儿,我们来跟楚儿握握手。你好,你好!”老师先示范性地和楚儿握手,接着对孩子们说:“谁也来和楚儿握握手?”十几个小朋友不为所动,有的仍在专心地搭积木,有的瞪…  相似文献   

12.
在查尔斯小时候,他常在父亲开的杂货铺里帮忙。在那儿工作的都是成年人,父亲希望儿子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杂货铺里有一个不怎么受欢迎的人,伙计们背地里都叫他“堕落的老家伙”。大家都知道他对妻子不忠的事,从道德上来讲,他绝对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查尔斯对这个人的人品也有所耳闻,所以与其他孩子一样,对他很不尊重。孩子们称呼其他成年男性都是“某某先生”,而对于这个“老恶棍”,他们却只愿意称他为“乔”。查尔斯的父亲有一天听到了儿子与“乔”的对话,于是便把儿子叫到了办公室里。“儿子,”父亲说,“我曾经告诉过你,…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但有时又十分有趣。仅以“笔”字为例,它就有许多趣称。我认为广大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了解一下“笔”的趣称是大有裨益的。现介绍如下: 有感而发的短文叫“随笔”;无拘无束地写来叫“信笔”,轻松自如的文字叫“逸笔”;意在言外的文字叫“曲笔”,精雕细刻的文字叫“工笔”;为后段埋伏线索叫“伏笔”,引人入胜的文字叫“妙笔”;特别精彩的文字叫“神笔”,遣词造句的风格叫“文笔”;集体拟定一人写叫“执笔”,字句笔画不好叫“败笔”;多余无用的文字叫“赘笔”,与题意不紧的话叫“闲笔”;旧时诉讼的…  相似文献   

14.
[教学实录]一、创设情境,引导“握手”师:同学们看到过两人握手的情景吗?生:我家有客人来时,爸爸、妈妈会和他们握手。生:我和妈妈去舅舅家,妈妈叫我和表哥握手呢!生:我有时在车站上、街上看到人们在握手。师:真不错。握手还有一定的礼仪。比如,通常用右手和别人相握,明白吗?生:明白。师:请同桌同学握握手,好吗?(同桌握手。)师:你们刚才握了几次手?生:一次。师:对。(板书:2人→1次)师:如果三人之间,每两人都握一次手,共握几次手?请同学们边握手边统计。生:3次。师:对。(板书:3人→3次)师:四人呢?(指名四学生上来进行握手表演,师强调:不漏握,…  相似文献   

15.
查尔斯小时候,常在他父亲开的杂货铺里帮忙。在那儿工作的都是成年人,父亲希望儿子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杂货铺里有一个不怎么受欢迎的人,伙计们背地里都叫他“堕落的老家伙”。大家都知道他对妻子不忠的事,从道德上来讲,他绝对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查尔斯对这个人的人品也有所耳闻,所以与其他孩子一样,对他很不尊重。孩子们称呼其他成年男性都是“某某先生”,而对于这个“老恶棍”,他们却只愿意称他为“乔”。查尔斯的父亲有一天听到了儿子与“乔”的对话,于是便把儿子叫到了办公室里。“儿子,”父亲说,“我曾经告诉过你,跟…  相似文献   

16.
《学子》2004,(9):7-7
德高望重、闻名遐迩的老将军孙毅活了100岁。提起孙毅,在军界和青少年中无人不晓。年长的称他“孙胡子”,年轻的叫他“胡子将军”。  相似文献   

17.
〔原文〕老了,也有意思苏叔阳我从未想到过我也会老。今年,我忽地感到精力不足,仿佛是该睡时,睡不着;不该睡时,又常常打盹儿。书报上的字小了,通往汽车站的路长了,别人说话的声音轻了,我走路的脚步重了。人说:这就是老了呀!我不信。然而,不信不等于时间就此停止不动。认真一想,哎呀,我已经过了67岁了,难怪街上的孩子叫我“爷爷”,人家没叫错。于是我开始承认我生理上的“错觉”,承认乃是“老了”的征象。真的老了怎么办?因为我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所以也一时找不出答案。我想,从前傻乎乎地过来了,今后还傻乎乎过去吧,不必为老了而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文人,著述之余多有为其居室书斋题名的雅趣;有些酷爱中国文化的外国名人,也乐为自己居室题中国斋名,颇富传奇色彩。宋代诗人陆游的书屋叫“老学庵”,他对书屋含义作过解释,取“师旷老而学优秉烛夜行”之语,意为活到老,学到老。明代书画家徐文长,酷爱屋前一棵虬曲盘旋、古拙遒逸的青藤,就将自己书屋命名“青藤  相似文献   

19.
并非戏言     
《师道》2015,(4):64
世上两件事最难: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前者成功了叫老师,后者成功了叫老板考生物,其中有一题是看鸟的腿猜出鸟的名字。某生实在不懂,把卷子一撕准备离开考场。监考老师很生气,问他:"你是哪班的,叫什么名字?"该生把裤腿一掀,说:"你猜啊你猜啊!"——你猜啊名人对凡人说:"做凡人多好啊,在街上不用担心被人围观、被粉丝追着索要签名,多自由自在啊!"凡  相似文献   

20.
学问     
老师叫学生阅读名人传记,并说出心得体会,书上说,这个名人“从小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小明若有所思地感叹道:“这小便里的学问真不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