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陕西卫视十年磨一剑 人文大树结欢乐之果@李荣$陕西电视台研究发展部!主任、高级记者 @曹侃$陕西电视台研究发展部!编辑~~  相似文献   

2.
~~为了友谊与和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在不来梅第40届音乐节上@孙卫东!本刊记者 @蔡云骜  相似文献   

3.
春到武夷山     
朱金平 《军事记者》2007,(5):F0003-F0003
~~春到武夷山@朱金平!本刊记者~~  相似文献   

4.
三峡红叶     
~~三峡红叶$重庆日报!记者@任伟~~  相似文献   

5.
~~民营书业2005第一冲击波!本刊记者@化冰  相似文献   

6.
田伟  何卫东 《中国档案》2004,(10):48-48
~~山东召开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山东省档案局法经处 $山东日照市档案局 @田伟!本刊记者 @何卫东  相似文献   

7.
~~图书专业营销:是非难掩发展势头!本刊记者@夏雪  相似文献   

8.
~~激战三月——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剪影!本刊记者@张雷  相似文献   

9.
~~2005民营书业成长之道论坛精彩发言撷英!本刊记者@夏雪  相似文献   

10.
~~李金华: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也就谁都不得罪了@文晔!本刊记者~~  相似文献   

11.
高原揽胜     
高原、雪域、边关,这些令人敬畏的词汇,常常意味着遥远、艰苦、奉献;同时它们还有另一面,那就是博大、壮阔、美丽。今秋时节,记者驱车沿川藏线逶迤西行,在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之际踏上了这片亘古高原。这组照片,既是记者的沿途所见,更是对官兵守卫的祖国的真诚礼赞。高原揽胜!本刊记者@孙晓青  相似文献   

12.
蔺洪生 《军事记者》2003,(10):42-42
~~导向为本 注重贴近——增强军事新闻报道亲和力之我见@蔺洪生$山东省日照日报社!主任记者  相似文献   

13.
人物摄影     
解放军报社高级记者江志顺的人物作品富有感染力。读他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丰富的情感内涵、鲜明的个性特征,以及外在美与内在气质的统一。前不久,他在成都等地成功举办了个人摄影作品展。这里,选登他拍摄的部分人物摄影作品。人物摄影@江志顺$解放军报社!高级记者~~  相似文献   

14.
"膨大剂风波"出来之后,我和几位同事都想马上去探访一下衢州瓜果市场的情况.不料当我采访时向瓜农和水果摊主亮明身份之后,好几位水果摊主对我们都是不冷不热.一位水果摊主听说我是记者甚至生气地说:衢州西瓜有啥事?都是你们记者胡乱报道,弄得我们的好西瓜都卖不出去了!  相似文献   

15.
‘瓜脚解洲尸门肿盯数黔川I,rll..l.,es.l,,..,:-l.“目,几豁霭一日脾盯州藐喇幽佃髓口口l}奋 ...口.且..飞.勺!﹄.味】冷呵瓢吸之忿乍】断喊肠麟目.臼..翻..臼杨建新黑白画选登@杨建新$大众日报!美术编辑~~  相似文献   

16.
在人人拥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记者作为媒体公信力的践行者和捍卫者,如何坚守职业精神,是一场考验。一、走进新闻现场,经受住"客观真实"的考验走进新闻现场,是记者的职业行为。自媒体时代,记者的采访方式更加丰富、便捷,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QQ、MSN、微信等网络即时聊天工具,让记者的采访大大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以致于有些记者忘掉了"脚板底下出新闻"。甚至有的记者过度依赖电  相似文献   

17.
(一) 等待着,等待着,人们聚集在阿拉山口火车站翘首东望……“来啦!”随着一声欢呼,人们看到精神抖擞的罗朝清、杨剑波正迈着雄健的步伐沿着笔直的铁轨走进了车站。顿时,机车汽笛长鸣,欢呼声、掌声、鞭炮声交织在一起,热烈祝贺两位勇士徒步走完亚欧大陆桥中国境内4134公里,胜利到达目的地。两位记者激动万分,和亲人、和战友紧紧拥抱……正在新疆访问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铁路代表团,为一睹中国记者的风采推迟了回国日期。该国首府阿拉木图的铁路局长奥马洛夫见到罗、杨后十分敬佩地竖起了大拇指:“中国记者了不起!了不起!”  相似文献   

18.
12月3日,记者来到家居鞍山军分区干休所的老红军余新元家。走进客厅,一幅雷锋的照片出现在眼前,雷锋的嘴角挂着微笑,像在和我们打招呼。“我就是余新元!”犹如洪钟响过,一双大手捂住了记者的手。落座后,记者同余老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样,亲热地唠了起来。  相似文献   

19.
人常说:“兔子不吃窝边草”。我认为,记者、通讯员也要采写门边稿。1989年夏天,《人民日报》第二版刊登我写的通讯《卖瓜人语》,并配有画家苗地的杰作:“全家福”,就似“兔子吃了一次门边草”。这篇稿发表后,引起读者注意,《中国日报》、《中国妇女》杂志、外文出版报等记者纷纷到瓜摊采访、拍照。  相似文献   

20.
<正>"欢迎小编机器人@编形金刚加入我们!希望你能写出更好更有价值的文章!"3月10日,海外媒体硅谷新闻社的新浪官方微博(@硅新社)上发布了这样一条信息。随后,一条条由"编形金刚"自动编写的"美国融资快讯"被发出。这预示着,硅谷机器人记者"编形金刚"正式登陆中国。机器人记者的出现,是时下传媒界的热点话题。《中国传媒科技》杂志3月刊专门就此予以专题报道,在业学两界引发了较大反响。本期,记者专访"编形金刚"的创始团队,就硅谷机器人记者的能量全面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