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亲家庭幼儿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亲家庭幼儿教育之我见姚莉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发现一些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或孤僻内向,忧郁早熟;或任性执拗,一意孤行,成为人们所说的“问题儿童。”究其原因,是由于缺损的氛围造成了缺损的心态。条件难以改变,氛围却可以营造。在对待单亲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上,...  相似文献   

2.
顺势莫强求     
现在,我们吃着早熟的水果、蔬菜、粮食,看着早熟的明星的表演,阅读着早熟的作者的文字,期盼自己的下一代在早熟者的行列里名列前茅……也许再过若干年,人世间的万物都将不再拥有童年。确实,许多人在高呼“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种儿童“兴趣班”、“特长班”生意特别红火就是最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中学生屡次获世界奥林匹克竞赛奖,美国中学生则很少获得,而中国至今尚未培养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才,相反美国是获得诺贝尔奖人数最多的国家。为什么中国的孩子在起点领先却输在终点?所能回答的或许只有一句话:中国的孩子早熟,而早熟的孩子往往缺乏发展后劲。因为这种智力早熟,是在加量加压力的情况下开展的,忽视了悟性及创造力的培养,更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辽宁教育》2013,(5X):41-41
<正>提问:近年来,我们身边不难看到很多"成人化"的孩子,他们的穿着像大人的缩小版,说着老于世故的言辞,眼神里流露出老练,神情里难觅天真,早熟的孩子是越来越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成人该怎样应对呢?解答(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玉娟):确实,我们身边有不少早熟的"小大人",他们的出现不是偶然。现今社会  相似文献   

5.
大概谁也不会否认今天的孩子是越来越趋于早熟了,而且这种早熟并不单单表现在生理上,更表现在心理、学识、能力诸方面。自然,如果“早熟”仅限于这些方面,对各位父母来说,谈不上是件可怕的事。因为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早熟本在情理之中,而且为不少人梦寐以求。诸如6岁的初中生、12岁的大学生、14岁的篮坛巨人等等,像如此早慧早熟者,哪位家长不希望有一两个落人自家以光耀门楣?  相似文献   

6.
我们吃着早熟的水果、蔬菜、粮食,看着早熟的明星的表演,阅读着早熟的作者的文字,祝愿自己的下一代在早熟者的行列里名列前茅。也许再过若干年,人世间的万物都将不再拥有童年,童年概念将在人们心中消失,儿童这个词所指的将不过是年龄较小的成年人而已。确实,许多人在高呼“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种儿童“兴趣班”、“特长班”生意特别红火就是最好的例证。有的文章甚至宣传人的成功完全取决于早期教育,把早期教育完全等同于天才儿童的培养。事实上正如不少学者、教育家指出,“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早期教育只能加重孩子的心理负…  相似文献   

7.
陆常卫 《母婴世界》2010,(10):34-35
本该长个子的孩子却在不合时宜的时候出现第二性征的发育。近期奶粉的不安全事件让所有家长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小儿性早熟"这个话题上。引起性早熟的因素有哪些?自己的孩子有没有早熟的隐患?如何预防小儿性早熟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生来是个乖戾的孩子。我妈生我的时候难产,吃够了苦头的她决定只要我这一个孩子,也就注定了她得忍受我的所有缺点,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我一个人身上。因为,她没有转移的对象。我还有点早熟。一个早熟的孩子在同龄人中间往往是特殊的,因为想法成熟, 他或者很孤单,或者很压抑,在别人眼中  相似文献   

9.
在孩子需要学招式的时候,我们给他讲道理太多,结果他"烦"了;需要具体描述事实的时候,我们说的话太大,结果他"懵"了;在本该庄重虔诚的场合我们又虚又秀,结果他"浮"了。一个不能说出符合自己年龄特点和具有自己独特风格语言的孩子已经误入歧途,他的思想在这条不"自然"的道路上僵化了。这种"思想的早熟"是一个民族教育的悲哀。  相似文献   

10.
今年,我区中考仍然单独命题,其作文题目颇新鲜。请阅读下面这篇文章: 与一个孩子的谈话李钢在6月6日《重庆晚报》撰文,记叙了他在“六一”节的傍晚与一个孩子的谈话: 这是一个早熟的儿童,口齿伶俐,学习成绩优良。我首先向他祝贺节日,我们的谈话就从节日开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小学生“早熟”现象已引起各界关注,这里所说的“早熟”,是指与孩子年龄不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等表现。物质营养过剩精神营养不足小学生“早熟”,从物质方面看,是营养过剩。今天的孩子,过多地摄入高糖、高蛋白、高脂肪,进补各种营养保健品。过度的营养,实际上起着催熟的作用。从精神方面看,则是营养不足。富有情趣而格调健康,适合孩子阅读观看的文字音像作品,实在太少,精神营养不良自不待言。而孩子们能阅读到的,多是供大人们茶余饭后作为谈资的东西。“早熟”会降低智商“早熟”是时代发展在孩子身上留下的烙印,这种现象不可避免,关…  相似文献   

12.
今年,我区中考仍然单独命题,其作文题目颇新鲜。请阅读下面这篇文章:与一个孩子的谈话李钢在6月6日《重庆晚报》撰文,记叙了他在“六一”节的傍晚与一个孩子的谈话:这是一个早熟的儿童,口齿伶俐,学习成绩优良。我首先向他祝贺节日,我们的谈话就从节日开始。  相似文献   

13.
"90后"的孩子是早熟的孩子,从懵懵懂懂到各自暗怀心事,我们在一张张白净的纸片上轻轻地勾画自己的样子。"90后"有一个叫Secret的小花园,那里是只属于自己的天地,每个长大着的孩子,都会不断采来五彩缤纷的花,充实自己的园子。看着这个绚烂多姿的小小世界,本应放肆大笑的孩子却突然现出一脸落寞的表情,  相似文献   

14.
有些家长常把孩子的早熟当成孩子的早慧,以为早慧的孩子就是肌体发育快,能较早地识字识数,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等等。其实,不仅早熟与早慧有很大差异,就是早慧也存在多种类型,相互间各异其趣。弄清早熟与早慧各自的内涵,有助于提高训练、指导与教育的科学性。广义的早熟指孩子生理、心理与智慧的超前发展。一般意义上的早熟专指儿童生理、心理的早熟。生理的早熟表现为躯体、骨骼、神经系统得到较早发育,在身高、体重方面大大超过同龄人。它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先天的遗传素质与后天的营养水平。心理的早熟与先天的神经类型和后天的环境相关。胆汁质型的儿童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成人的教养态度极为敏感,能较易地调整自己的心理定势,以适应周围的变化。比如,有的孩子为了能博取他人的欢心,着意揣度别人的心理,从小学得乖巧,行为表现也很投机。另一方面,有些儿童由于  相似文献   

15.
<正>一、引言中国家庭的现状是以独生子女为主,多数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儿女,不管在什么时候家庭永远围绕着自己的子女在转,使得现状的孩子都很早熟和自以为是。近年来,孩子越来越难管,是多数家庭的心声,早恋、孤僻、抽烟、斗殴都在现在孩子的身上都有体现。经过调查研究表明,这些孩子的智商都很正常,甚至有些孩子的智商超乎常人,但是这些孩子对情感方面都不太关注,他们对家庭的冷漠和对家人的不理解,都是我们需要严谨对待的。  相似文献   

16.
作者的话:在班里,我们接触的孩子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这个孩子我带了两年,有感情了,就想写写她。当前社会,家庭有了很多种结构方式,比如文中的雨雨。她那么想寻求关注,有时和同龄孩子比起来显得那么早熟和懂事。她上幼儿园,真的什么东西都带来过,有钱,有文中写的温度计,还带来过打火机。看到她调皮,我也批评过她,批评完,心就会有点痛。这样的孩子,也会得到很多的爱,但是,或许,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完整。  相似文献   

17.
杜怀超 《师道》2006,(3):20-20
牛顿的故事众所周知,他发现了地球的万有引力。如此伟大的发现竟来自于一只苹果的落地。为什么苹果会落地?从季节的角度看,无非是因为苹果熟透了。这正应成语: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好一个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境界啊!可是在我们的教育中,有多少青苹果奔跑在早熟的路上?众多的家长、老师以及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越来越急不可耐地催生着早熟的“红苹果”。目前,独生子女较为普遍,在人才就业问题面前,在升学的压力面前,家长们深刻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所以对孩子未来的投资越来越重视,担心孩子落在起跑线的后面,不惜花巨资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学最多的…  相似文献   

18.
愈来愈多家长担忧,自己孩子怎么提前“跑”到青春期?各种数字也迹象也显示,现在的小孩是比过去更早熟,第二性征提早出现,对于两性交往也跃跃欲试。夏天的果实为什么会在春天压枝?我们又该如何应对与调适?  相似文献   

19.
我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家长",我们是孩子是学生的家长,并且,我们都在做"家长"。"家长",不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取的名字,也不是学校或老师给我们取的名字。是谁给我们取了这个名字?是孩子,是我们自己的孩子。经过热烈的初恋甜蜜的新婚紧张的期待幸福的惊喜,我们的孩子来到人世。当我们反复琢磨思前想后,全家通过之后确定了孩子的姓名,同时,孩子也用他那第  相似文献   

20.
钱早熟     
一般说某某孩子早熟,多指“性早熟”。生理学上称由于脑上体退化过早,引起性腺过早发育,从而使生长加速,长骨和骨骺提早融合的现象为“早熟”。性早熟的问题,事关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确实不可掉以轻心。但早熟的根源弄清了,还是容易防患未然、对症下药的。而孩子们的“钱早熟”,即在对待金钱的问题上表现出的一种“早熟”现象,似乎一时还让人理不清什么头绪,以致许多成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