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8年石家庄市土壤养分调查表明,全区土壤养分含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比,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氟舍量均有所提高,有效磷提高幅度较大,速效钾含量呈下降趋势,全市氮磷钾肥投入逐年增加,但投入结构不合理,产投比失调。增施有机肥、大力推广秸还田、调整化肥投入比例、提高肥料利用率、实行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培肥措施、改善施肥方法,是调控土壤肥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河北省蔬菜面积稳定在120万hm2左右,产量在7000万吨以上,居全国第2位。其中,设施蔬菜比重占到50%~60%,以设施黄瓜、番茄种植规模最大。然而,由于规模化经营程度低,仍以一家一户式经营为主,加之农民日常管理存在盲目性,导致不合理施肥问题表现突出,以肥水投入超量、养分配比失衡、供需时期失调表现最为明显。由于目前国内日光温室蔬菜养分供需协同调控研究基础薄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组织实施了“日光温室黄瓜、番茄肥料减施增效机制及施肥技术”项目,负责人为张彦才研究员。课题组针对河北省日光温室黄瓜、番茄生产中不合理施肥问题,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维护温室菜田可持续利用为研究目标,采用氮磷养分总量控制、有机养分替代、肥水优化管理田间定位试验和15N示踪技术,从理论参数、养分推荐技术、肥料减施增效与菜田可持续利用途径三个层次对日光温室黄瓜、番茄生产合理化施肥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明确肥料减施增效机制和养分供需协同调控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日光温室黄瓜、番茄养分精量化推荐技术,提出肥料减施增效与菜田可持续利用途径与模式,构建了日光温室黄瓜、番茄优质高效施肥技术体系。该成果的推广应用解决了生产中不合理施肥问题,提高了养分利用效率,维护了菜田土壤持续利用,对实现日光温室蔬菜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养分资源利用状况及调控途径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不仅能增加农业的系统效益和农民的直接收益,而且能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土壤是最大的养分资源库,化肥、有机肥中的肥料养分资源和大气、水体中的环境养分资源又是土壤养分的重要补给源,农用矿产资源中含有作物需要的多种养分元素,是生产化肥的原料.本文分析了各类养分资源在我国的分布、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养分资源合理利用的调控途径,其一是充分了解养分资源的时空变异特征,有针对性地调节养分供应状况,以提高养分资源利用率;二是养分资源的宏观管理与微域调节相结合,以获得养分资源利用的最大效益;三是无机养分资源与有机养分资源配合施用,养分资源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以保持养分供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鉴于目前我区耕地质量、耕地类型。依据2007年测土配方项目土壤取样调查成果,特别是近期耕地质量评价的调查结果,我区耕地面临着长期施用化肥所造成的土壤污染、生物生长限制因素增加、土地质量下降等诸多生态环境问题。耕地质量提升综合技术推广就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结合西藏实际情况,分步骤、分地域地实施增施有机肥料、秸秆还田、绿肥种植、水肥一体化等有效的技术措施,改良土壤,协调土壤与肥料的矛盾,协调肥料与燃料的矛盾、协调肥料与饲料的矛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从而达到2020年化肥零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粮食生产是养分元素的生物转化过程,以施肥理论研究为突破口,研究可定比定量施用的肥料产品及数字化施肥技术,无疑是粮食生产增产增效的关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褚清河等人通过长期的不懈努力,研究发现了土壤养分类型与最佳施肥比例规律,据此提出了土壤施肥配比理论和原则,研究成功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种植农作物、蔬菜果树等共同选用的10种剂型复合肥与依土壤主要肥力指标计算型号用量的数字化施肥技术.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山西省70%的县市得到推广应用,1995—2014年累计推广面积达到283万公顷,累计增产粮食29.58亿公斤,粮食作物增产幅度23%~48%,增加纯收入59.3亿元.  相似文献   

6.
我国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是人类生存之根本,土壤中养分的种类以及其含量不仅仅影响到作物的产量而且是决定作物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以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的数据为基础,重新整理东北、华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主要土壤类型的养分特征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得出新的结论和信息,以供在生产实践中作种植或者施肥等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杨玉礼 《内江科技》1997,18(2):29-30
化肥是作物增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以测土按作物配方的复混肥是平衡施肥的有效措施。 一、复混肥行业现状 复混肥料系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肥料,由化学方法和(或)物理方法制成。复混肥料由于能够为作物提供均衡养分,实行平衡施肥,所以它代表了世界化肥行业的发展方向。世界发  相似文献   

8.
西藏玛咖种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种植玛咖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对西藏拉萨园区种植玛咖的土壤和未种植玛咖的土壤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种植玛咖后土壤中全氮、碱解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比种植前增加;土壤中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及pH值比种植前降低。可见西藏玛咖种植过程中,磷素和钾素供应略显不足,氮肥未充分利用而在土壤中富集。  相似文献   

9.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种植技术。水肥一体化使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或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采用灌溉施肥技术,可按照作物生长需求,进行全生育期需求设计,把水分和养分定量、定时,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0,(2)
为提高烟叶品质,进行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对土壤和烤烟氮素营养影响实验,土壤中加入鸡粪的不同养分的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混肥,各处理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变化趋势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土壤中铵态氮韩阿玲最高峰对比照延后28d。对氮肥利用率提高1.35-4.5个百分点,烤烟干物质含量提高15.8-36.4g,氮在烟叶中分配比提高0.71-4.78个百分点,根系和茎干中的氮分配比降低0.39-2.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以新型有机无机复混肥、常用复混肥、有机肥和烤烟专用肥为供试肥料进行大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新型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处理烤烟烟株生长速度快,烟叶叶片厚度适中;产量、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均以施用新型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处理最高,烟叶化学成分较为协调。而且,施用新型有机无机复混肥后有利于土壤N,P,K矿化,提高了有效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2.
平衡施肥技术是全世界推行的先进农业技术,平衡施肥简单的说就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增产效应在以有机肥料为基础的情况下,提出化学氮、磷、钾肥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极其相应的施肥技术。就平衡施肥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对内蒙古地区20家企业生产的20批次有机肥料中重金属铅(Pb)、铬(Cr)、镉(Cd)、砷(As)和汞(Hg)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重金属含量采用农业行业标准NY/T 1978-2010《肥料汞、砷、镉、铅、铬含量的测定》方法检测,并探讨了有机肥料中的重金属存在的原因及有关肥料标准中重金属安全限量问题.  相似文献   

14.
姚敏 《科学中国人》2005,(12):41-43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化肥的决定作用毋庸置疑。化肥的发展从低含量、低质量、单质,到高浓度、高质量、复合养分及目前大力发展的缓/控释肥料.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在发展历程的每一阶段,都有新种类产生.都凝聚着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但到目前为止.每种新产品的诞生都有其自身的缺陷。开发缓/控释肥料可以大幅度降低肥料的损失,然而目前研究最多的缓/控释肥料存在着养分释放不能完全符合作物需肥规律的问题。因此.为实现肥料的高效利用.要求肥料养分释放智能化.解决肥料利用率低及对环境污染问题,是建立节约型社会和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我国常用肥料产品重金属含量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样品采用湿法消解进行处理,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黑龙江省地市售常用肥料中主要重金属的含量中5种重金属元素(Cr、As、Cd、Hg、Pb)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五种不同类型肥料的范围值相比较,有机肥料中铬元素含量最高,微量元素水溶肥料中砷元素和镉元素含量远高于其他肥料,而过磷酸钙中的汞元素和铅元素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平衡施肥技术是全世界推行的先进农业技术,平衡施肥简单的说就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教茂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增产效应在以有机肥料为基础的情况下,提出化学氮、磷、钾肥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极其相应的施肥技术。就平衡施肥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土壤退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在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09GB24910540)等的支持下,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为主,开发了经济、实用的绿色施肥生态调控技术体系。该技术应用生态学原理,突破了仅基于作物养分需求的现有施肥技术,初步建立了同时满足作物需求和土壤生物需求的生态系统施肥技术,通过增强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免疫能力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养分吸收利用效率,有效抑制土壤连作病害,在显著降低肥料和农药施用量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内在品质。具体开展的研究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8.
许咏梅  刘骅  王西和 《资源科学》2016,38(7):1246-1253
新疆灰漠土耕地面积176万hm2,为新疆农业的发展起关键支撑作用。本研究基于新疆灰漠土农田肥力长期监测试验,选择其中不施肥、施化肥和化肥配施有机肥、秸秆的六个处理,对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表层(0~20cm)和亚表层(20~40cm)土壤碳储量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或施用化肥、有机肥均能提高灰漠土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其中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提高(4.0~43.7)tC/hm2;亚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提高(9.0~49.5)tC/hm2。采用不同施肥措施,土壤有机碳储量累积存在时段差异,不施肥耗竭种植条件下在试验初始5年碳储量缓慢下降,但在其后的18年中逐渐升高,因此在肥力水平较低土壤上,即使不施肥但长期耕作也将提高土壤碳储量,有利于贫瘠土壤固碳。这一结果也表明,若采用短期试验观测的数据不能全面反映人为管理措施对土壤碳储量的长期影响,对于碳储量的研究适宜依托长期观测试验的平台来完成。与不施肥或长期施用化肥相比,采用有机无机配施使灰漠土有机碳碳储量提高了32.1%~152.7%,固碳效应显著。将分层土壤容重考虑在内的等质量土壤碳储量计算方法能够较为客观评估秸秆还田的固碳效应。  相似文献   

19.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2,(9):F0002-F0002,I0001
针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土壤退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董元华研究员带领课题组开发了经济、实用的绿色施肥生态调控技术体系。该技术应用生态学原理,突破了仅基于作物养分需求的现有施肥技术,初步建立了同时满足作物需求和土壤生物需求的生态系统施肥技术,提高养分吸收利用效率,有效抑制土壤连作病害,在显著降低肥料和农药施用量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20.
生物肥含有多种生物活性菌、生理活性物质、腐植酸和微量元素,具有活化土壤养分、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显著作用。与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有益微生物在释放氮、磷、钾养分的同时,使肥料养分更具活力,减少土壤固定和流失,达到保水保肥、延长肥效、发根壮苗、减少病害、促进生长、增产增收的特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