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发展,也是中国在立足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上提出的促进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理念,体现着人类的共同价值。本文分析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的相关背景,阐释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的涵义,阐述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红梅 《科教文汇》2008,(6):121-122
人是对象化的存在,人的本质力量一定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象化;对象化贯穿于人类的整个过程,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共产主义是人的本质的复归,是对人类本质的重新占有和真正占有。因此,马克思对象化理论与共产主义学说是同一历史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共产主义学说是对象化理论的逻辑延伸。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他的世界历史观点为他在《共产党宣言》中诠释的"全球化"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全球化"思想是运用世界历史概念来展开的。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一方面推动了"经济一体化"以及人类的进步,具有积极意义。同时,"经济一体化"引起了各种社会现象,"全球化"的过程仍存在着许多社会问题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全球化"的初始阶段首先是"经济一体化",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只有各国共同努力,向和谐、统一的"全球化"模式转变,才能使国家、全球市场、全球民间社会都走上协调之路,形成建设地球村的历史合力。  相似文献   

4.
徐敏 《今日科苑》2005,(12):55-56
德国的两位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90年代创立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它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革命。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前人都没有达到的高度,以卓越的政治智慧把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价值标准、思想根基和思维方法提升到全新的境界,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彰显了人类社会史在新旧制度的更替中不断前进的这样一个事实,提出了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创造新的社会制度的方向、路径和手段,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  相似文献   

5.
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中国宣言,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解放全人类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有机统一,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将坚持胸怀天下、立己达人贯穿于不同时期,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从实践逻辑来看,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关于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的思想、康德的"物自体"思想等从哲学层面阐明了"人的自然本质"与"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及其统一,现代生态学则从知识论层面认证了这一问题。"人的自然本质"与"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及其统一的思想,构成生态伦理学的人学根据;生态伦理学则昭示了人类对"人的自然本质"与"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及其统一的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是我国对未来世界样态的概括性表达,但在对外传播中却频频受阻。中国科幻作为一种认知测绘工具,展演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问题面向、科技内核、全局视野,并通过“软传播”机制实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在海内外的有效意义生成和价值共享。未来中国科幻可通过提升创作深度、强化议程设置、深化人才培养、搭建协作平台、创新评价体系,进一步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正是一个伴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经济交往日益频繁而出现的必然产物,它不是某种既定的、一成不变的、外在的东西,它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之中。然而,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就看到了一种"全球化"的历史趋势,提出了著名的世界历史观念,并且异化的劳动在这个时代表现得淋漓尽致,共产主义也成为许多革命家和思想家们所呼吁的救世良药。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正是一个伴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经济交往日益频繁而出现的必然产物,它不是某种既定的、一成不变的、外在的东西,它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之中.然而,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就看到了一种"全球化"的历史趋势,提出了著名的世界历史观念,并且异化的劳动在这个时代表现得淋漓尽致,共产主义也成为许多革命家和思想家们所呼吁的救世良药.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负责任创新实现的现实性依据,结果发现,共担责任与合作责任等为负责任创新的实现提供了概念前提,历史合力论和关系理性等为其提供了思想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孕生及现代信息与交通技术的迅猛发展则为其提供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人类文明的进步取决于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互渗,科学和科学文化正是在人类思想大汇聚大整合的基础上产生的。汇聚取决于历史的机缘,而整合取决于理性主义精神的升华。科学文化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跨种族、跨肤色、跨宗教、跨文明的普遍文化;科学人在宏扬理性主义精神、沟通不同文明方面具有一份特殊的责任;科学共同体是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6,(9)
人的类本质本应是自由自觉的劳动,资本主义生产使劳动异化了,人本身类的意识也由于异化而改变,以致类生活对人来说竟成了手段。马克思在追问经济异化的根源时,创造了异化劳动理论,表明人的生命活动发生了分裂。马克思将这种现象归因于私有制的存在,认为这是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经阶段,是人类通往全面自由解放的一种过渡。在社会主义生活条件下,通过分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有利于现实人本质的更好实现。  相似文献   

13.
《手稿》直接地说是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和历史的批判研究的结果。马克思吸收了黑格尔关于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合理思想,把经济学的劳动范畴与劳动主体即人结合起来,得出了“人类的特性愉愉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的结论,并且,按照费尔巴哈“从感性出发确定东西”的原则,将这种“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置于感性的基础之上,劳动的主体是现实的感性人,劳动本身是客观的物质活动,而不是黑格尔所说的“自我意识设定物”。这样,在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形成了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双向超越。相对于这种理想化的自由自觉的活动,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下的雇佣劳动就是一种异化劳动,异化劳动是私有制及私有制社会“各种矛盾”的根源,是人性丧失的根源,要达到人性的复归,就要消除异化,毁弃私有财产,达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4.
共同体作为马克思提出的重要政治哲学概念,其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化经历了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虚幻共同体和真正的共同体阶段。自然形成的共同体以生产力较为低下的原始部落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为主;虚幻共同体以社会化大生产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为典型,而真正的共同体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基础上水平高度提升,人类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今社会的发展,将共同体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时代的最新确证,这一共同体的最新发展为世界未来发展走向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当代全球化发展的加速,其本质和弊端也日渐突显,这导致了一股新浪潮的兴起———反全球化运动。现在,反全球化已不仅仅是一股思想潮流,而是越来越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现实运动。因此,何谓反全球化运动?反全球化运动的本质在于什么?反全球化运动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6.
正组稿人按:科技创新是人类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科技创新能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一个共赢的帕累托改进式的制度基础,使其理念和实践更易为世界各民族广泛接受。其中,量子科技是众多人类已触及未来科技中最能颠覆现有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科技;通过智  相似文献   

17.
《手稿》直接地说是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和历史的批判研究的结果。马克思吸收了黑格尔关于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合理思想 ,把经济学的劳动范畴与劳动主体即人结合起来 ,得出了“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的结论 ,并且 ,按照费尔巴哈“从感性出发确定东西”的原则 ,将这种“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置于感性的基础之上 ,劳动的主体是现实的感性的人 ,劳动本身是客观的物质活动 ,而不是黑格尔所说的“自我意识设定物”。这样 ,在人的本质问题上 ,马克思形成了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双向超越。相对于这种理想化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下的雇佣劳动就是一种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是私有制及私有制社会“各种矛盾”的根源 ,是人性丧失的根源 ,要达到人性的复归 ,就要消除异化 ,毁弃私有财产 ,达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正处于不断发展、变革和调整时期,全球一体化程度逐渐加深,来自经济、政治、资源、生态环境、疾病传播、网络攻击等带有普遍性挑战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一起应对解决,无论人们身处何国,有何种信仰,显然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因此,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过程中,必须彰显世界文化的价值,坚持文化平等,逐步形成人类共同挑战的全球价值观,并在国际上达成共识。在此过程中,提升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基于此,本文着重研究如何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提升文化自信,以便更好的促进文化共荣,携手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新时代发展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我国积极进行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外交理念,是基于国家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所发展而来的现代思想,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本质基础,并在本国社会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所累积外交实践经验支撑下,迅速成为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就思想认知与精神观念层面,创建良好和谐、互助联系的重要理论手段。就此不难看出,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的国家战略和合作倡议,它秉承了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提出了增进经济合作、促进贸易往来、实现政治互信等战略主张,这些对于建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以经济互惠打造利益共同体,以政治合作打造安全共同体,以文化交融打造文化共同体,以更好地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