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叶铭  赵国治 《科技通报》2019,35(10):213-216,221
校外科技教育活动是培养和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校内科学教育的重要延伸和补充。本文以浙江省中学生"英才计划"为例,从如何建立和完善"英才计划"学生跟踪服务方案进行研究和分析,探索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和培养模式,以期为国内研究校外科技教育活动中后备创新拔尖人才的跟踪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借鉴我国研究生院评估指标体系中"研究生培养及质量" 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以研究型大学为例,构建出了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绩效评价体系,借助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有效的研究生培养绩效评价方法,为改善研究生培养活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为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支持有条件的高中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要求,切实推进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教育资源充分的开发开放,中国科协、教育部于2013年开展了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简称"英才计划")。"英才计划"试点工作在全国15个城市的19所重点高校实施,武汉大学为湖北省唯一入选高校。在湖北省科协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管理部门与各学院互相配合,为计划的深入实施提供政策支持和优质教育资源,为中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高校拔尖人才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拔尖人才的显著标志是高素质、高水平和高能力。创新能力与意识的培养是拔尖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高校是培养造就拔尖人才的重要基地。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高校创新教育一项主要任务。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应注意培养高校大学生的独立性思维品质、发散性思维品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建立创新教育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大众化教育为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保障,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与园地,承担着育人使命。如何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培养拔尖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而经济与管理型学术科研社团的设立为拔尖人才的培养开辟了一条新路径。本文拟从综合类高校经济与管理学本科专业拔尖人才培养的困境以及经济与管理型社团培养拔尖人才的创新模式与制度保障等方面予以分析,以期能够有助于拔尖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本科生科研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地方综合性大学可以在汲取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科学把握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自身学校的发展特色,制定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以课程为依托、活动为载体,重视本科生科研过程,培养学生科研实践与创新能力,同时协调各方资源为本科生科研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7.
徐婷 《科教文汇》2014,(27):98-100
本科生科研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地方综合性大学可以在汲取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科学把握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自身学校的发展特色,制定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以课程为依托、活动为载体,重视本科生科研过程,培养学生科研实践与创新能力,同时协调各方资源为本科生科研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8.
《科协论坛》2013,(6):47-47
日前,江苏省科协联合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基础性任务,是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奠基的重要举措。《意见》提出,要加快构建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体系,市、县(市、区)成立青少年科技中心、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等工作机构,加强对青少年科学教育活动的管理和指导。要建立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所有中小学  相似文献   

9.
正为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加速培养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大力增强高等学校原始性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高等学校的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河南省教育厅决定进一步加大"人才强校"工程建设力度,本着"整合资源,突出支持重点;规范管理,减少交叉重复;提高效益,强化学校配套;明确任务,加强绩效评价"的原则,整合原有"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和"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启动实施"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0.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广受关注,我国在该领域开展了诸多有益实践,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已形成各具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和深圳零一学院的人才选拔与培养经验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分析得出当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凸显多元化选拔、进阶式培养和理解性支持的特色。面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要从选拔、培养和支持服务等方面为人才提供适合的成长途径与发展环境,拓宽人才选拔视野,重视人才早期培养,并通过政策保障特色化育人实践。  相似文献   

11.
刘鹏 《科教文汇》2023,(16):13-15
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关键举措,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长期以来,我国开展了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理论探索和系列实践,取得了突出成效。然而,在当前普通高考招生制度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仍存在提升的空间。强化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选拔培养衔接,全方位、超常规谋划拔尖人才选拔培养新模式,全面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始于2016年,是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为落实全国创新大会精神,试行部署的一项新的科研管理改革举措。该计划以"夯实基础,探索未知,谋求引领"为出发点,稳定支持一批久经证实的"立志报国、勤奋努力、积极向上"的"院士和顶尖科学家""中年拔尖科学家"和"青年拔尖科学家"开展研究的项目,谋求冲击国际一流甚至国际顶尖水平的基础科学问题,为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作出贡献。该计划项目布局整体上符合中国科学院人才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也是中国科学院在"放管服"方面的创新举措。该计划希望充分发挥科学家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稳定支持营造宽松的科研环境,使科学家们"坐得住冷板凳,敢啃硬骨头""十年磨一剑",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力争在重要科学问题的新理论、新方向上取得突破,产出引领性的重大原创成果突破。同时,也希望通过该计划资助和管理方式的创新,为我国未来在基础科学领域的管理方式和资助方式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以及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为目标,哈尔滨工程大学通过借鉴国内外一流高校相关专业建设经验,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新工科新要素整合,强化共识,增强辐射,通过科研融入、双创融入、协同育人,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最终形成新工科、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并可借鉴应用于同类专业中。  相似文献   

14.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海  沈田 《科教文汇》2012,(3):31-32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在科技创新,关键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基础在创新教育模式。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与手段、评价机制等方面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对常规油气藏的开采难度日益加大和对非常规油气藏的开发对石油行业对拔尖创新力学人才的需要,结合本校的办学特点,从竞赛组织、课程体系的改革和科研能力培养提出力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改革的几点建议,为探索面向石油行业的力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科协论坛》2013,(11):13-13
11月2日,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简称“中学生英才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等14位委员及委员代表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4,(2):1-2
计划的目的是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建立拔尖人才重点培养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0,(27)
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持久动力和重要支撑,是高校争创双一流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学业导师制作为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基于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学业导师制实施的必要性,以笔者所在学院为试点,通过系统分析对比学业导师制实施前后大学生创新性、学习成绩、论文专利等重大成果的显著变化,深入剖析了学业导师制对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为学业导师制的进一步创新实践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教育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我国研究生在科研的基础能力方面可以满足科研工作的基本要求,在一般工作能力、信息加工能力、运用现有科研方法的能力以及成果的表达能力等方面进步较快,但在杰出人才所必须具有的创新能力方面还  相似文献   

20.
培养指挥英才是军队院校当前更加突出的任务。而培养指挥英才的首要任务就要构建科学的基础课程教育体系。科学的基础课程教育体系包括:建立完善基础课程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完善相关制度、完善基础课程教育评价体系以及培养和完善教学科研和管理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