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葛敏  刘丽 《情报探索》2020,(1):47-54
[目的/意义]为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及完善学科布局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ESI数据库中国产出的高被引论文为样本,用文献计量学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论文的产出、国际合作率和集中度、国际合作类型及其影响力差异、国际合作倾向以及合作主导性等方面开展分析。[结果/结论]中国ESI高被引论文的产出仅次于美国,国际合作论文现已成为产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际合作广度不断增加,但与不同国家合作产出高质量论文的数量差异较大;国际合作的主要类型为双边合作,但多边合作产出引用增长量最高;虽然中国在各学科主导率差异较大,但在大部分国际合作论文中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从时间、横、纵对比三个视角,分析中国在国际合作中主导地位的变化,侧面反映科技能力的变化。采用科学计量学方法,以2004—2013年的SCI论文为数据样本,从总体、与发达国家合作、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三个层次分析中国主导地位的变化,并与日本、印度的变化进行对比,最后对主导论文的引用情况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广泛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但深度和广度仍与其他国家有一定差距。中国主导地位和主导论文质量得到了提升。与日本相比,在国际科技合作率、合作国家数、与G4合作比例方面、主导论文平均被引次数,中国仍存在一定差距;与印度相比,中国在国际科技合作率方面较弱。  相似文献   

3.
苏林伟  乔利利 《现代情报》2019,39(4):143-152
[目的/意义]探索国际合作下世界主要国家/地区高被引论文的产出情况及影响力水平。[方法/过程]以2008-2018年ESI中22个学科领域186 474篇高被引论文为基础研究数据,以高被引论文总数排名前10的国家/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样本国家/地区高水平、高影响力的科技文献产出、产出影响力及合作情况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我国进入ESI学科所属高被引文献的国际合作情况及影响力特征。[结果/结论]国际合作对不同国家/地区的科研产出影响不同;国际合作强度与成果产出影响力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国际合作对我国大部分学科领域的高被引论文均有积极的正面影响,但部分学科领域国际合作高被引论文的总体影响力却低于我国自主研发高被引论文。  相似文献   

4.
谁在主导中日韩的国际科学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悦  左佳  宋超  宋凯 《情报杂志》2021,(4):155-162
[目的/意义]为了探究中日韩的国际科学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及变化趋势。[方法/过程]以"中日"、"中韩"和"中日韩"国际论文合著现象为分析对象,通过科学计量的方法和手段,从重要作者、高影响力论文和资助者三个维度来分析近40年来中日韩科学合作背后的主导力量。[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发现中日科学合作呈现出日本主导趋势由强到弱,而中国主导趋势渐强并超过日本;中韩科学合作呈现双方共同主导的特征;在三国合作中,中国主导的论文影响力较强,但随着论文影响力的增大,中国显示出的主导优势却在减弱;中国作为科研资助者极大地推动了三国的科学合作。  相似文献   

5.
国际合作论文零被引率的中印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数据库中的中国的和印度的国际合作论文为样本,以零被引率为指标,比较分析了中国的和印度的国际合作论文历时变化、学科特征和合作关系规律。发现中国国际合作论文的零被引率略高于印度;在学科层面上,中印两国各有一半左右学科的零被引率高于对方;在合作关系上,中国的零被引率较高,且两国具有相同的特征:合作国家愈多,零被引率愈低。国际合作关系结构和国际合作论文质量是导致差异的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6.
以2009-2011年Web of Science中收录外科学研究文献为分析对象,比较国际合作与国内合作、主导论文与从属论文在提高论文影响力上的不同,以验证国际合作是否能提高科研论文的影响力。通过检验不同国家、不同机构与被引频次之间的关系,开展了相关性分析和比较分析,了解合作中不同国家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结果表明,国际合作有利于提高影响力,国内合作效果不如国际合作;合作国家数量与被引用频次之间存在弱相关关系,但相关度高于国内机构数与被引频次,选择合作国家对论文影响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SCI数据库中国的和印度的国际合作论文,从国际合作论文的结构、国际合作的主导——从属率、国际合作的劳动规模、国际合作最多的五个国家和地区,在学科层面上比较了两国的国际科学合作,展示了两国的国际科学合作的异同点.从而也说明ESI的学科分类是国际科学合作研究中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2000~2002年中国农业科学论文被SCIE,EI,ISTP等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的情况,得出了如下结论:①被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数每年都在增加,2001年增加的幅度最大。纵向增长幅度明显,横向增长幅度基本没变。②在农林牧渔部类主要学科中,农业科学的国内外检索论文总数均位居榜首,且年增长最稳定,被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的比率最大,说明其国际交流能力较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较大。③产出国内检索论文的能力在国内学科领域中处于领先水平(3年产出的论文数在国内40个学科中排名第8),但其产出论文的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率远低于物理学、化学等学科,在国内学科领域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局面(在国内40个学科中排名第28)。④全国各地论文的收录情况参差不齐。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科研力度,产出优质科研论文;创建特色栏目打造精品期刊;找准切入点,拓宽被收录途径等措施,以提高中国农业科学论文的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率。  相似文献   

9.
科技论文是衡量学术研究产出的主要指标。本文基于《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描绘了我国国内科技论文总量、变化趋势和学科分布情况,基于InCites和ESI数据库分析了我国国际科技论文的数量、论文引用、国际合作及学科差异情况。研究发现,近十年来我国科技论文呈现高速发展态势,特别是国际论文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论文引用规模已进入全球前列,国际合作也渐趋明显,但也呈现出论文影响力有待提升,学科发展欠均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8-2012年署名为上海交通大学的Article、Review和Letter三种文献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国际合作论文的数量、质量、国际合作率、主导率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五年来上海交大国际合作论文的数量和比重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论文质量高于非国际合作论文;国际合作广泛,主要国际合作国家是美国、日本、英国和澳大利亚,与哈佛大学、密西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悉尼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五所国外大学的合作最为紧密,不同学科之间的国际科技合作活跃度存在差异,医学、生物、电子信息、物理等学科国际合作最为活跃。但是,与国外一流大学相比,上海交大国际合作论文的数量、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临床领域的资助效果以及我国临床领域研究发展现况,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总体情况、学科分布、期刊分布、国际合作和高水平论文分布等5方面展开分析。结果表明,临床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SCI论文产出占比逐年攀升,学科分布重点集中于肿瘤学、神经科学等6个方面。Q1、Q2区期刊的论文占比累计达62.18%,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与我国合作较为密切。我们认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在临床医学领域不断鼓励科技创新,鼓励各学科均衡发展,推动国际合作,提高我国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影响力医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200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CJCR)提供的医药卫生科技期刊引证指标数据为依据,选出22种高影响力医药期刊.以2004~2008年版CJCR为源数据,分析他们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引用刊数、扩散因子、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来源文献量、基金论文比与国际论文比的动态变化情况,同时采用学术影响力动态评估模型分析期刊的影响力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这些期刊的国内学术影响力均较高,其影响力变化呈现4种趋势:一直上升、先升后趋于稳定、呈"V"形或波动上升与高位震荡;这些高影响力期刊同样存在基金论文比低、国际影响力低、影响力受到期刊学科性质和期刊刊载论文数量与质量的影响等问题,其中国际论文比对期刊影响力的作用在减弱.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计算机学科在1990—2005年间论文的产出情况、论文被引用情况和ESI指标的统计分析表明,中国计算机学科国际论文数量与质量呈现严重的背离现象,具体表现在论文数量呈现高速增长趋势,而论文国际影响力偏低。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有二:①中国学者的论文主要以国际会议论文为主;②论文的质量与国际影响力明显偏低。由于低质量论文的大量发表,受国际同行关注更少,这样的恶性循环对中国计算机学科的国际地位影响极为不利,为此建议借鉴香港模式,同时建议加强政策引导和国际合作交流、提升产业部门的研发水平和国际显示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25种教育学SSCI收录期刊高被引论文的学术特征进行分析,为提升我国教育学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提供建议。【方法】 基于文献计量的知识图谱分析和内容分析法,对1998—2016年被引频次排名前9.9%的1897篇论文和排名前0.1%的160篇论文,从论文发表年份、研究国别、研究机构、研究者、研究领域、研究内容6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 国际教育学排名前9.9%和前0.1%的高被引论文篇数分别在发表后6年和13年趋于稳定。国际机构合作紧密(网络密度为0.005),作者合作率不断提高(89.74%),其中美、英等国家高被引论文篇数最多。高被引论文来自教育学及与之交叉的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16个领域,重视中微观层面的研究,学科教育研究,以及学习者视角、内驱力、新型学习环境中的教与学等研究。【结论】 我国教育学期刊应优化布局,多元发展;均衡稿件研究类型,推动范式转型;丰富媒体传播内容,荐读前沿文献。  相似文献   

15.
数据     
<正>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基于《科学引文索引》、《工程索引》等5大在国际上颇具影响的文献数据库发布了2013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数据显示:2013年度,以我国机构作者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国际论文共20.41万篇,发表在各学科最具影响力国际期刊上的论文数量排在世界第2位,其中6.9万篇论文的被引用次数高于学科均线,即论文发表后的影响超过其所在学科的一般水平。这些表现不俗的论文占论文总数的33.8%,这一比例较2012年度上升了7.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1996—2017年SciVal数据库收录的论文计量信息,选取中国42所"双一流"建设大学及其中9所顶尖高校组成的C9大学作为国内大学样本群,以美国常春藤盟校和英国罗素大学集团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参照样本群,分别从科研产出的数量、质量、影响力、学科发展态势和科研合作方式五个维度对比国内外顶尖大学的科研生产力状况。结果表明:中国大学在科研产出数量方面已经实现对英美大学群的赶超,尽管中国"双一流"建设大学和C9大学的科研产出质量和影响力整体呈现提升趋势,但与英美大学群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通过对细分学科领域的科研产出影响力分析发现,中国"双一流"建设大学和C9大学的学科领域可区分为优势学科、中间学科和非优势学科,实行分类管理。通过对科研合作方式和科研产出质量的考察发现,国际合作方式对应的科研论文质量和影响力更高,而中国论文产出目前以机构内部合作为主,未能充分享受国际化科研合作带来的知识红利,应更加注重国际科研合作。  相似文献   

17.
缪亚军  李峰  戚巍 《科学学研究》2013,31(8):1141-1151
 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首批“985工程”高校H-index论文中的国际合作论文为样本,从合作论文数量、合作国家、通讯国家及第一国家等方面考察了国际合作的时间与国别特征,主要有如下发现:(1)“211工程”与“985工程”不但极大地促进了国际合作产出,而且改善了国际合作国家结构;(2)国际合作率与国际合作产出均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但两者不一致的表现表明依赖国际合作模式提升论文卓越性的发展方式进入瓶颈期;(3)合作国家符合“80/20”原则,且主要合作国家由G7国家、金砖国家及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三个集团构成;(4)中国对其卓越学术合作产出的控制能力与主导能力亟待加强;(5)在中国各阶段合作网络中,美国是唯一一个有能力在各个阶段充当经纪人角色的国家,且对其他参与国的控制能力与中国相当。文末对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可能的改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度中国英文学术期刊的国际传播能力,为提升中国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学术话语权提供决策支撑.[方法]构建基于社交媒体的中国英文学术期刊论文传播广度、强度和速度等指标,测度中国英文学术期刊的国际传播能力,利用统计分析和非参数检验揭示各学科论文的传播特征.[结果]不同学科期刊论文在传播广度、传播强度和传播速度的总体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工程科技Ⅱ、基础科学和医药卫生科技领域论文的传播能力明显优于其他学科中的期刊论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一枝独秀.[结论]应挖掘各学科领域热点选题,加强期刊的建设、宣传与推广;推进落实系列发展行动计划,加大对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的扶植力度;鼓励科研人员参与科学传播,提升社交媒体传播技能,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英文期刊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9.
韩涛  谭晓 《科学学研究》2013,31(8):1136-1140
 科技资源全球化流动与配置的趋势日益明显,而科学研究国际合作有助于提升国家在全球范围掌控、调配科技资源的能力。基于SCI国际合著论文数据,综合应用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国际合作整体发展态势、学科领域国际合作倾向、优势和弱势学科国际合作地位差异、高质量成果国际合作依存性等四个角度分析中国2000年至2010年的国际合作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积极、广泛地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中国科研人员国际合作的主导地位也在不断加强。然而,中国的学科领域国际合作呈现出合作率与合作地位的奇异性,而且中国的高质量工作具有较高的国际依存性。  相似文献   

20.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国际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是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从文献计量学视角,以中国和美国的化学国际合作论文为对象,从合作程度和合作特征(包括合作对象、合作规模、主导性)两大维度,探讨国际合作论文中不同因素与引用影响的关系.结果 表明,合作对象、合作规模、主导性均影响国际合作效果,两国分别与其大部分主要合作伙伴国的合作均可产生积极效果,其中,合作规模对美国国际合作论文的引用影响有提升作用;中国主导论文的引用影响低于非本国主导的论文,而美国主导论文的引用影响却高于他国主导的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