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区域视角探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其文  刘俊杰  吴玉鸣  徐伟 《资源科学》2013,35(5):1104-1112
在分析广西国家级和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基础上,总结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基于区域的视角,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各民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类别,并考虑行政区划因素,建立6个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包括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三江龙胜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东兴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和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实现民族文化遗产的原地活态整体性保护和传承.最后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规划和建设需要注意的6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2.
浅谈地方大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重阳 《科教文汇》2009,(14):18-18
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视,地方大学应发挥大学文化教育功能,更好地维护民族的文化命脉,保护和传承民族本土资源。本文从教育的角度研究地方大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地方大学保护与传承文化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传承下来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对文化进行了传承,更重要是成为了增进民族感情的基础。因此基于"非物质文化"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不仅具有学术意义,更重要的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瑛 《西藏科技》2022,(9):33-35+57
实现乡村振兴是国家重要战略目标,这一现实目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带来了很多的影响,而新疆地区拥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文章阐述了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保护开发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策略以及乡村振兴背景下保护开发与利用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杜红艳 《科教文汇》2011,(34):197-198
陕西自古以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方面就有着优良的传统和积极的探索,并从中积累了丰厚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汉唐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这对当今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陕西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燕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为目的,阐述了保护传承燕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和现状,分析了在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图书馆参与保护燕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薇 《科技创业月刊》2009,22(10):119-121
云南拥有大量丰富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掀起,很多地区由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属不清,有形或无形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发展面临着极大挑战,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国内外也频遭侵权。面对这种状况,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和法律的保护工作就尤其重要。主要从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说明重视少数民族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研究了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职责,探讨了图书馆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是一个区域的文化瑰宝。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向前推进,文化生态的环境却在急剧恶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的状态,作为传播文化信息的关键性社会机构,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结合本地实际,探讨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毕德强  孟桂荣 《现代情报》2009,29(11):105-107
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对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职能给予了准确定位,充分论述了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以及应采取的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兰会晗 《科教文汇》2009,(28):228-22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本文以河南为例,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与相应的保护措施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陶海英 《科教文汇》2013,(17):197-19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历史认识的价值,是创建新文学、新艺术、新技术、新工艺的需要,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需要,重建社会秩序的需要。这些传统表现形式在传承中华文明,特别是传承中华道德文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传承人概况,分析了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现状;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图书馆为例,介绍了其在非遗传承保护和发展创新的实践经验,提出高校图书馆参与非遗传承保护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珍贵历史记忆和重要情感纽带,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影响力大、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教育机构,理应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发展的主体,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及作用为切入点来分析、探究高校与非物质文化传承、传播、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开展了很长一段时间,并且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但是由于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过于迅速,所以在遇到市场化的冲击时,其保护、传承以及利用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目前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所以应该在发展以及传承时,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本文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析时,应就保护、传承以及发展的成功进行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传承下来的活态文化,也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文明得以延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因素.吉林省作为具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铸就了许多历史文明,传承了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萨满文化作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支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萨满文化是我国北方历史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北方各族人民历经时代变迁留存延续的智慧结晶.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大力扶持,萨满文化又一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萨满文化对北方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经济的影响与推动产业价值链整合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不断同化,萨满文化不断地萎缩、离散,处于正在消亡的遗存文化地位.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体现其在当今时代的文化价值、带动文化产业链的发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化、审美、科学、伦理、经济价值,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地区高校的责任和义务。利用民族地区高校具有丰富的民族文献资源、稳定的学生群体、现代化的先进设备、科学的技术手段和优秀的高级人才优势,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保护与传承"美丽乡村"的非特质文化的意义,分析了唐山"美丽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唐山"美丽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省份,拥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遗失和灭绝。因此,省级政府应针对这种状况制定相应的法律条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传承和发展予以规定,以确保黑龙江省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扬。  相似文献   

20.
魏伟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7):158-159,161
文章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新兴、重要的旅游资源,应加强对它的保护;同时分析了张家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提出了张家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并对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