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位测试是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不同的岩土体采取用有针对性的原位测试方法,是准确反应勘察对象物理力学性质的重要手段。原位测试的方法应根据岩土条件、设计对参数的要求、地区经验和测试方法的适用性等因素进行选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室内土工试验、原位测试、地球物理勘探等针对于软土工程特性研究手段的特点及优缺点,得到了在室内土工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原位测试等手段,可以较好的探究滨海新区软土的工程性质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扁铲侧胀试验是国内外岩土工程勘察领域广泛使用的原位测试技术,常用于评价软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通过总结国内外利用扁铲侧胀试验评价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的经验计算公式,基于绍兴地区扁铲侧胀试验及原位十字板试验结果,分析了典型经验公式评价绍兴软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的适用性,并提出了修正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现有的典型经验公式均会导致软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的计算结果偏大.基于Skempton公式的修正经验计算方法考虑了绍兴地区土性差异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接近,可以适用于绍兴软土(ID<1.2)的不排水抗剪强度评价.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对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处理而言,真空预压法是比较理想的软基加固方法。分析了真空预压法的加固机理,并通过对加固前后土工试验和原位测试的结果对比,说明真空预压法可以较好的改善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指标,加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了寻求更加合理的土压力计算理论,对杭州、宁波及奉化软土进行了大量的SEM图像扫描,从土体的微观结构出发,通过图像分析软件统计了软土孔隙率与接触面积率的关系,结合土体侧向应力传递的原理,得到了考虑接触面积的土压力计算理论,并通过案例,分析了土压力理论计算与实际监测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6.
所谓的软土地基就是指强度以及承载能力均相对较低的土体,比如泥质粉土、泥炭以及淤泥等土体,此类土体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湖泊、平原以及沿海等地区。一般情况下,在此类土体上进行建筑工程的建设,很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以及塌落,对工程的最终质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然而,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不同的建筑工程对于软土地基的定义也会有所不同,不过它们在物理力学性质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点,即:渗透系数小、承载力低、压缩性大、天然含水量较高。本文将从软土地基上建筑工程的特点着手,并根据建筑工程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要求来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方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间歇注浆联合电渗对软土加固效果的影响,通过自行设计的模型箱在室内对滩涂淤泥进行试验。在土样不同位置采用CaCl_2和Na_2SiO_3溶液进行间歇和一次性注浆联合电渗试验,从电渗排水、通电电流、电渗能耗以及承载力、土体沉降等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从土体成分和微观特性角度对加固后的土体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阳极-中部共同注浆工况下间歇注浆对土体的加固效果最优;相对于一次性注浆,间歇注浆的最终排水量增加4%、累计能耗降低9%,承载力明显提高、不均匀沉降改善、电极腐蚀程度减轻;试验采用间歇注浆和一次性注浆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和结果可为注浆联合电渗加固软土工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软土是指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渗透性小、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和灵敏度高等工程性质的土体。软土地基是公路施工中必须恰当处理的关键问题,本文围绕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展开阐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针对偏磨现象所做的大量室内及现场测试试验,给出了抽油机井杆柱所受拉、压力的测试方法,介绍了测试仪器和测试原理,对大量室内和现场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杆柱偏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银浆是HJT电池最重要的材料之一,要求其具有良好的体积电导率、良好的附着力及优良的细线印刷性能。就HJT低温固化浆料印刷后电极体积电阻率的测试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通过对比两种体积电阻率测试方法:四探针法和直流电阻法,分析了两种测试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为评估HJT低温银浆所形成电极的导电性探索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盾构法施工为软土地区修建地铁的一种重要方法,较其他施工方法有很多优点,但在盾构掘进过程中,遇到众多的环境问题和地质性条件方面的限制,仍不可避免对周边土体和周边建筑物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分析研究了软土地区盾构施工的难点,并提出了监理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收集分析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程,通过钻探、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结果,结合地区经验值,确定工程特性指标建议的参数指标,作出稳定性评价,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预应力锚索广泛应用于基坑明挖支撑体系、软岩、土体边坡加固工程中,但与钻孔排桩相结合应用于海相沉积层软土地区的航道护岸工程中的实例较少。结合连云港盐灌船闸下游远调站及紧邻的142m驳岸挡墙钻孔排桩锚索支护体系施工实例,主要阐述了钻孔排桩及预应力锚索在软土地区堤岸工程中的工艺技术要点及排桩锚索挡墙结构在软土地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一种用振动法测试碾压混凝土填筑密实程度的研究过程和成果,提出了用土体振动参数表征密实程度的观点,对土体振动传播速度、主振频率、振动幅度多种参数与密实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发现了振动频率、振动幅度与土体密实程度之间存在的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一种新的碾压混凝土密度程度测试方法,有望在业内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以鄂尔多斯采空区输电线路塔基下的工程地质钻探资料、水文资料、试验测试资料及土层实测电阻率为基础,着重分析了采空区地层分布特征、水文特点,并结合场地粉土的含水率、土体密度及实测电阻率的大小,总结了实测电阻率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的区域电力设施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快速测定土体含水率对土方工程现场施工及土工室内试验很有必要,对加快工程进度及确保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室内试验并结合工程实际应用的基础上,介绍了使用微波炉法测定土体含水率的具体方法.得出了微波炉法土达恒重时所需时间及土样用量的数据;为了使微波炉法与标准烘箱烘干法测定的土体含水率保持一致,与烘干法做了对比修正试验。室内试验与工程实践表明微波炉法测定土体含水率是可行的,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吴思兵 《科技风》2011,(1):151-152
SM W工法是指将水泥浆注入土体中后在原位与土搅拌混合构筑成地下连续墙体,是soilm axingw all简称。该工法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一种地下基础施工工艺。但是受土质条件和搅拌动力的限制,本工法仅在软土地区使用,本文通过辅助手段—"先行导孔"施工工艺,可以拓宽SM W地下连续墙在硬土层(标准贯入N 63.5>50击)中的应用。并在硬土层中也能体现SM W地下连续可靠的止水性能和实现SM W地下连续墙中芯材的插入和回收。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的经济改革勘察市场竞争也日益剧烈,但由于许多勘察单位低价中标后不愿意采用先进手段和设备,使勘察技术停滞不前。其中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的解决要从勘察依据的分析入手,通过对原位测试和试样采土中存在的问题及试样取土和原位测试方法分析,也对土试样及原住测试中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勘察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软土地区承压水深基坑工程常常遇到基坑突涌问题,针对有较多工程桩的多层地下室深基坑,进行了有桩基坑突涌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基坑突涌破坏模式为土体表面涌水涌砂破坏,属于流土破坏类型,揭示了桩土相互作用机理,桩身轴力和桩侧摩阻力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承压水压力的增加,桩顶与土体竖向位移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均呈抛物线分布。由于桩基的作用,黏土层破坏时的水力梯度明显提高,对比无桩软土深基坑在承压水压力作用下的土体变形规律,坑内工程桩的抗拔效应对坑底土体隆起变形起到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宁波软土沉积深厚、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对宁波轨道交通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面临诸多挑战。为此,本文结合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场地土层情况,从基坑主体围护结构、支撑体系纵横向布置、基坑降水和地基处理等方面,对该工程的车站基坑设计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并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最后,针对车站基坑设计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总结,以指导宁波地区后续线路的建设,并可供其它类似场地工程建设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