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效率为研究对象,基于两大产业互动作用展开研究,分析了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影响因素,建立互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选择DEA作为互动效率的评价方法,并构建相应评价模型;以我国30省市及细分行业截面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揭示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效率现状、特征及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两大产业关联、改善产业资源投入结构、加强产业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产业管理水平和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专业化分工效应、成本降低效应、技术创新效应三方面阐释了生产性服务业中间投入对制造业贸易利益的影响机理,并基于2005—2014年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整体层面上,只有交通运输、批发代理、信息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等中低知识类服务业中间投入对制造业贸易利益有提升作用,研发服务、商务服务等高知识类服务业中间投入的促进效果不显著;不同生产服务行业中间投入对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贸易利益的影响亦存在较大差异。此外,本文还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界定以及更为全面的贸易利益测度方法仍有继续探讨的必要和空间。  相似文献   

3.
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以中部六省共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利用计量回归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不同,主要取决于产业关联程度、人力资本水平、政府投入水平、信息化水平、城市规模和对外开放水平的影响并倾向于在多样化的产业环境中集聚.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构造产业协同集聚指数,利用2006—2013年中国2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并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的垂直关联模型,构建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理论框架,从地区和行业层面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协同集聚现象;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影响因素的作用存在差异;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文章建立多元模型,利用山东省17个地级市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工业化水平、市场发育程度、城市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等因素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市场发育程度、城市化水平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投入是影响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山东省信息化水平较低,未能起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山东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关联程度较低,尚未形成融合互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6.
从投入产出的效率角度,运用几种DEA方法和中国省际层面数据,实证评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效应。研究结果发现,目前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效应仍处于较低水平,主要归因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规模效率偏低,生产性服务业整体规模不足和内部结构不合理并存;而且,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效率及其原因存在着显著的东中西地区差异和省际差异。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制造业升级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间投入,对制造业有着重要影响。本文运用2006—2010年中国制造业行业层面的数据,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及其二元边际的影响。结果表明,"销售、维修及批发和零售贸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金融业"及"房地产、租赁服务和其他商业活动"都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出口。相对而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对制造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最大,"房地产、租赁服务和其他商业活动"及"销售、维修及批发和零售贸易"次之,"金融业"的影响最小。中国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科学研发等)有待进一步发展以充分发挥其对制造业出口的作用。此外,生产性服务业更多地通过扩展边际影响制造业出口。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马歇尔、雅各布斯外部性及新经济地理的综合视角,运用面板协整和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探讨了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及其产业规模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均能直接地显著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专业化的作用更为突出;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是促进不同厂商之间技术外溢、进而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而多样化的间接影响却不显著;湖南省制造业发展中的相对滞后性不利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从而导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规模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推进各城市生产性服务功能的专业化经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是较为理想的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1997-2009年珠三角地区市域空间面板数据,从专业、空间和时间三个维度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制造业效率,同时能够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接乃至不相邻地区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其次,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规模扩张、产业水平提升以及产业信息化程度的增强,对制造业效率提升有着不同程度的正面影响。第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呈现动态演变特征。2006年后,其产业规模扩张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作用逐步减弱,而产业水平、产业信息化与空间相关性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不断增强。第四,本文中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制造业效率之间未发现统计上的显著联系。最后从协同机制、服务平台、智慧型服务产业和营商服务环境四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调节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一种知识密集型投入,其快速发展会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运用1996-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层级回归法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引入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其对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本存量、经济发展水平与制造业效率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未直接提高制造业的效率水平,其对技术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与制造业效率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其中,当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较高时,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金融保险业对制造业效率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90-2014年浙江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各行业统计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各行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浙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已经出现了相互融合发展的趋势,但融合水平偏低;同时,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由于发展水平及行业特性不同与制造业的融合水平也存在着差异,以信息计算机业为代表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水平偏低,而以交通运输业为代表的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水平较高。据此,提出了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向、推动制造业中服务业的分离、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坚持"双轮"驱动的发展理念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关联分析和空间联立方程研究了城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空间关联与协同定位,结果表明:1城市制造业集聚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之间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和局部空间集聚效应,这意味着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在区位选择上存在正向空间关联。2二者之间存在双向作用机制,这意味着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存在协同定位关系。3二者与周围城市密切相关,周围城市的制造业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会通过空间外溢作用于本城市的制造业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相似文献   

13.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升了自身效率,降低了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从而最终提升了制造业的竞争力。本文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指出作为高级要素投入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制造业效率提高的重要源泉,并提出相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探讨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的方式—结构型嵌入、关系型嵌入和虚拟型嵌入。基于2008—2017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结合地理邻接距离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对制造业的影响。研究表明,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为代表的虚拟型嵌入对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代表结构型嵌入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在短期内对制造业的影响不明显,以商务服务、金融服务、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与仓储服务为代表的关系型嵌入对制造业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分为专业性服务业和技术性服务业,运用关联比例法测算中美两类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医药制造业的供给关联强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美国专业性服务业和技术性服务业对医药制造业的供给关联强度均显著高于中国;在专业性服务业中,美国商务服务业对医药制造业的供给关联强度显著高于中国;在技术性服务业中,美国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对医药制造业的供给关联强度则显著低于中国,而美国医药企业的研发强度远高于中国。中美医药制造业的发展模式有显著差异,美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是以企业为主体,更重视企业产品市场化过程的服务,中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是以研究机构为主体,更重视推动上游研发部门的研究成果向企业转化。  相似文献   

16.
制造业发展的转型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而言是其心脏。目前,我国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时期,应利用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为探讨江西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关系,本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简称VAR模型)进行分析。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均衡关系存在于江西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且江西省生产性服务子行业对于制造业的影响效果存在不同。江西省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起促进作用,建议转变固有的发展思维,并根据江西省自身的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道路,以便更优地发展制造业。  相似文献   

17.
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161家先进制造业和212家传统制造业研发团队的实证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双元文化通过双元技术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行业间差异的控制变量影响不显著,企业研发投入则存在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将区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因素引入装备制造业绩效评价体系之中,在分析产业融合因素对装备制造业绩效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揭示综合装备制造业市场结构水平、市场化水平和市场开放水平三个维度的产业特征因素对产业融合与产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机理,并提出研究假设;采用投入产出法刻画中国30个省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水平,基于SFA法和C-D生产函数探索性地构建以内生投入因素与外生支撑因素为控制变量和以产业特征因素为调节变量的产业融合因素对装备制造业绩效影响的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工具变量法对2001—2017年30个省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及与装备制造业绩效相关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进而验证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设。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揭示区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背景下的装备制造业绩效提升规律,并据此提出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林略  杨俊萍  但斌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0):74-75,71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发展的重点,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关系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专业化集聚的发展策略,并结合具体实例对面向制造业生产性服务的主要类型进行了集聚化发展分析。  相似文献   

20.
对京津冀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现状进行介绍,利用投入产出法对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嵌入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实证结果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城市空间维度及产业价值链维度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