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课堂中的实验有意外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为了提升科学课堂实验的有效性,笔者尝试了"伙伴式"实验课堂,实验过程中以伙伴的身份引导、帮助学生,鼓励学生课堂内外及时讨论,分享成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做与思”的思考,阐述小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动手做,做中思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3.
STEM教育在科学界和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下,于本世纪逐渐走入基础教育,成为国际科学与技术教育新兴的教育实践和研究范式的主流。STEM视野下"做中学",强调以学生亲自动手的方式开展科学教育,让学生沉浸在动手探究和结果开放的探索之中。本文以《蜡烛抽水机——大气压力》STEM项目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了如何构建STEM视野下的科学课堂"做中学"。  相似文献   

4.
施维玮 《科教文汇》2010,(23):36-37
新课改进行的几年中,初中思品课从教材到课堂不断地进行改革,作为初中思品教师,我很想把思品课通过科学的方式上成老师好上、学生爱听的课。于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试着根据假期所受的继续教育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了一些方法的尝试,现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5.
理工科教育,笔者以为从来都是"做学教合一"的,而且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的培养,这也就意味着无论课堂内容或形式有多么绚烂多彩,生成的是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的发展为微课程的运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微课程的兴起,给寻求改变传统课堂相对低效,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将"教师苦教、学生苦学"转变为"乐教乐学"的人们带来了期待。初中思品课教学中运用微课资源,能让思品课堂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交流、探究、感悟、辩论,激发学习的兴趣,促进知识的内化,切实提高45分钟课堂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卢翠 《知识窗》2015,(4):83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科学地设计课堂提问,能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完成教学目的。本文对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告诉我们,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电子媒介以图像为话语方式,本质上是娱乐性的,以铺天盖地的气势席卷着整个人类的生活,电子媒介的飞速发展催生了"无思"时代的到来。面对这种"无思"的普遍潮流,我们的教育要逆流而上,扭转错误的媒介意识,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力挽狂澜,使人们早日走出"无思"的荒芜。  相似文献   

9.
赵丽 《科教文汇》2010,(29):183-183,208
本文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以服务读者为宗旨,不断创新服务理念,以思、学、做、查四步法的管理新模式,为读者提供了优质的服务,提升了图书馆管理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张婷婷 《科教文汇》2010,(32):109-109,118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课堂提问的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育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如果能够在教学中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显示教师的教学魅力.  相似文献   

11.
从当前我国中学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现状及基本问题入手,分析当前部分思想品德课堂"思品味"的缺失。强调尝试在思想品德课堂加入幽默味、生活味、情感味、简单味等,促进和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教育老科协配合有关部门举办的为期10天的"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在该区一小学校落下了帷幕。通过举办此次活动,不仅把科普知识送进了学校课堂,还激发了孩子们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学生们从"听科学"、"看科学"到亲自动手"做科学",亲身感受到了科学知识的神  相似文献   

13.
依据相关史实和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我们择取了三大要素梳理出笛卡尔科学哲学的思想主旨:用"普遍怀疑"审觉了以往知识背后的虚假前提;以"我思与我有"的二元界划奠定了科学认识的逻辑始基;携"数学原则"实现了方法论上的科学革命.由此,笛卡尔在科学与哲学史上的别样形象亦跃然纸间得以重塑.  相似文献   

14.
专业课教师讲授一堂含金量高的“好课”,需处理好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统领好课前、课堂和课后全局,把握好学习、思考、练习3种关系,才能引导好学生由浅到深学习。基于“课前打基础、课堂讲要点、课后强思练”的原则,运用双螺线教学设计解决了专业课学时紧的难题,并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对学生而言,课前浅层学习重在自学、课堂提升阶段贵在探讨、课后深度学习赢在思练。因此,讲授一堂有深度、有互动的好课,不仅要教师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科学设计,还要学生会自学、善思考、勤练习。  相似文献   

15.
正在2018"创享·无界"人工智能与创新教育思享汇公益科普活动开幕式上,机器人与学生共舞的场景惊艳了全场,在会场,还有不少人工智能产品跃跃欲试,它们又有哪些亮眼表现和精彩互动?作为2018"创享·无界"人工智能与创新教育思享汇公益科普活动项目之一,湖南(长沙)青少年STEM教育创新成果展,"鱼菜共生""数码互动""彩虹制造机""会跳舞的小雪粒"等作品更是让人应接不暇。是不是还有些意犹未尽?那就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欣赏活动中的那些精彩瞬间吧。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光纤通信课程的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经验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思考和探讨,提出在光纤通信课程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学思结合,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思想,将课堂讲授与实践相结合,加大实验和实践教学的力度,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加反映学科前沿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7.
科学课是以探究为核心的,探究是以行动为载体的,科学老师最烦恼的是科学课堂上学生的"动",不动不像科学课,一动就像体育课。如何追求简约的科学课堂呢?"动若脱兔,静如处子"是最好的写照。  相似文献   

18.
媒体资源的有效利用已经深入到每一节科学课堂,老师们已经习惯于将信息技术和科学课程有机整合,因为这样做能优化科学课堂的情境教学,优化科学课堂的知识学习,优化科学课堂的实验探究,优化科学课堂的师生合作。  相似文献   

19.
小学科学低年级教学中基于生本理念的探究性学习的运用十分具有研究意义。基于生本理念的探究性学习在实际课堂运用中,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也能真正促成课堂有目标、有学生。  相似文献   

20.
产学研联盟是一种以知识技术关联为基础,以地理靠近为特征,由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创新组织有机构成的生态群落。本文以生态学和系统科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技术创新组织共生理论和组织生态学种群增长理论,研究产学研创新组织种群特征、种群行为过程及种群共生演化,通过对新竹科学工业园的调研考察,提出了产学研联盟的种群共生治理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