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层岗位需要大学生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 [观点]大把的基层岗位,需要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大学生就业,成为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与代表们关注的焦点.面对就业难的现实,大学生应不应该去卖猪肉、摆地摊?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时直言:"希望大学生卖猪肉、摆地摊仅是个别现象.因为有大把的基层岗位,需要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2.
<正>"我是陆步轩,我还在卖猪肉。"近日,"北大屠户"陆步轩又在社交媒体上火了一把。将生鲜生意做成品牌,一年18亿元销售额,这些业绩让舆论场上过往对名校生卖猪肉的质疑几乎完全消失了,他也似乎完成了又一次人生逆袭。自陆步轩初次走进公众视野,已过去近20个年头。从毕业初期生意失败无奈卖猪肉,深陷"读书无用"论的漩涡;到放弃公务员、重返屠宰场  相似文献   

3.
"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因卖猪肉而出名的北大毕业生陆步轩,日前在北大讲台上哽咽着说出了这句话。这位当年的"北大才子",因为卖猪肉而一鸣惊人,当过公务员也出过书,却依然觉得自己实在是"混得不好"。而武汉的大学生呼维  相似文献   

4.
<正>走出机关搞创业,摆地摊、种菜、做房地产,直到8年前进军猪肉市场,目前个人身价近百亿……近日,被媒体称为"北大杀猪才子"陈生的独特创业经历,引起广泛关注。名校毕业,却做着在一些人看来颇有些"不入流"的猪肉生意,陈生不是第一个。15年前,他的师弟陆步轩,就曾因生活拮据卖过猪肉;一年前,另一位90后北大法学硕士张天一,和3个合伙人在北京开起了米粉店。事件被媒体曝光后,有关"名校毕业生卖猪肉卖米粉,是否属于人才浪费"的争论,至今没有停歇。抛开吸引眼球  相似文献   

5.
数年前,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当屠夫的新闻曾一度传遍大江南北,并引发了人们关于此行为是否浪费人才的大讨论.数年之后,另一位北大才子陈生也悄悄进入养猪行业,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在广州开设了近100家猪肉连锁店,营业额达到2个亿,被人称为广州"猪肉大王".这回人们的关注点不再是北大生该不该卖猪肉,而是探究陈生在卖猪肉行业掀起的这场"变法革命".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大学生卖猪肉、卖鸡蛋、擦皮鞋,甚至收破烂的不光彩”新闻时常见诸报端。去年北大毕业多年的中年大学生陆步轩操刀卖肉,引发轰动。紧接着又一位北大年轻学子毕业后在东北老家卖起了糖葫芦。这不,去年刚刚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的小伙子周龙进超市找了一份卖猪肉的工作。见7月28日《现代快报》)大学生缘何卖猪肉?大都属于工作难找的被迫无奈。比如周龙毕业后四处应聘就业,始终未能如愿,最后在同学的介绍下进了超市,开始他觉得卖猪肉很没面子,情绪压抑,经过几个月的锻炼,观念变了,由当初的无奈变成了喜爱,坦然面对,干得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一路飙升,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突出,涌现出了"零工资就业"、"啃老族"、"硕士卖猪肉"等现象,对当前及今后的高等教育发展敲出了一记警钟.  相似文献   

8.
近日,两个卖猪肉的北大学生受前校长许智宏的邀请,回到北大举办论坛.而他们委托中山大学专家所作的调查也表明,对于大学生毕业后从事卖猪肉这一工作,超过九成的大学生表示可以接受.(据《信息时报》报道) 过去,一听说大学生卖猪肉、扫马路,立即会招来非议,认为这是不务正业、不思进取.陆步轩回到北大演讲时,对于自己的经营曾坦言,觉得心中有愧,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北大.可见,对于大学卖猪肉这样的事,无论是学生自己还是整个社会,在心理上还是难以接受的,从他的话语中,隐约能够感受到当初选择卖猪肉所承受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在今天,自诩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也许只有少数"自恋者"——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处处可闻"天之骄子"的口号,今天,面对校友卖猪肉、卖冰糖葫芦的故事,听闻大  相似文献   

10.
"1300名研究生应聘卖猪肉"、"济南市环卫局招聘5名大学生掏粪工"等被热炒的背后,透视出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中师、幼师专业毕业生却呈现着"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1.
全社会都关心大学生就业,本来是件好事,但就业压力应逐级释放,不能全部压到大学生身上。现在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新闻很多,有些新闻很客观,但有些却为了吸引眼球故意做出耸人听闻的标题。比如沿海某家食品公司要求新进员工先到基层岗位锻炼,前来应聘的博士硕士较多,相关新闻就成了“数十博士硕士争抢卖猪肉的岗位”。政府出台的刺激经济、促进就业的政策,也被解读成危机加深的表现。这些都会增加大学生的就业恐慌,  相似文献   

12.
一边是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一边是追逐成功的财富梦想,在两难之中,许多大学毕业生,一出校门即加入了创业者的行列。几年前,北大中文系毕业生陆步轩卖猪肉一事曾引起社会关注,现在,又有北京大学毕业生创办的"壹号土猪"品牌,吸纳了500多名大学毕业生。而纵观近几年来的大学生创业,很多项目的"层次"都不高,除了卖肉养猪,还有当农民的、摆摊的、送外卖的等等。有人认为这是人力资源的浪费,也有人认为这宣告了应试教育的破产——高分数、高学历,并非指向让人羡慕的就业岗位。大学毕业生如此就业,是高等教育的悲哀,还是开辟了更  相似文献   

13.
有报道说"上海海归硕士20人应聘居委会大妈",还有报道说"广州千名硕士竞聘卖猪肉"。关于大学生的"沦落",最新的报道则是"大学生跃跃欲试应聘淘粪业务员"。虽然看了后文才知道,这家环卫服务公司是专业清淘化粪池的,要招聘营销清淘化粪业务的业  相似文献   

14.
原声     
梁好 《今日教育》2011,(12):7-7
猪肉卖得好也是北大骄傲。 11月12翻至13日,来自全球的近300名北大校友代表齐聚重庆。履新不久的北大党委书记朱著璐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任何工作上做出贡献都是给母校增光,只要他卖猪肉卖得最好,修鞋修得最好,种地种得最好.工人当得最好,那一样是北大的骄傲。  相似文献   

15.
王蕾 《师道》2007,(Z1)
有朝一日,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和终身教育被一视同仁,人们就会有可能将"高考"这件"大事"化为平常小事;有朝一日,学历教育真正成为人们终身教育的一个阶段,名牌大学毕业生卖猪肉、扫大街或做采购员不再成为新闻,高考——这条现在被很多人认定的成才唯一之路就不再会是唯一的了。  相似文献   

16.
年猪风波     
大年三十这一天,阿牛家宰年猪了。 阿牛一边望着一大堆热气腾腾的鲜猪肉,一边不停地吧嗒吧嗒地抽着草烟锅,陷入了沉思,连小女“要火烧肉”的声音他也似乎听不见。抽完了烟,阿牛转身,找来一只竹篮,飞快地把猪肉满装了一蓝。 妻子连忙问他:“做啥?”“今天是街天,卖一点吧。”妻子听后也不再说什么,还满心欢喜呢。原来阿牛的做法正合她的心思,两月前,家里卖耕牛钱不够向信用社贷了两百元钱。眼下期限快到了,卖些猪肉正好可还贷款。想到这里。她觉得丈夫比以前有心计了。  相似文献   

17.
非常论文     
《小学生》2008,(1):36-37
怎样养金鱼;为什么伯伯卖猪肉的生意那么好?;  相似文献   

18.
前段时间,一则新闻引来社会各界哗然,广州一家猪肉连锁店以年薪8到10万元招聘15名人才“卖猪肉”,引来包括中大,华工在内的1500多名应届硕士研究生前往竞聘。  相似文献   

19.
大家好,我是一个90后的CEO。很多人说90后很懒散,工作不负责任,我不这样认为。我来自一个穷困的家庭,爸妈是市场上卖猪肉的,所以我从小就特别讨厌市场里的臭味。我爸说,佳文,如果你不好好努力的话,你这辈子就跟我—样,是个卖猪肉的。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2005,(1)
伯伯卖猪肉的生意总是那么好。通过我对伯伯的采访以及仔细调查,我终于找到了以下几点正确的答案。伯伯割肉动作快,不让顾客久等。伯伯服务态度好,对顾客总是笑眯眯的。因为质量较好,顾客多,销售快,猪肉很新鲜,价格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