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李稚勇 《学科教育》2003,(5):43-48,F003
我国中学阶段社会科课程(社会学科综合课程)的开设,还是近些年来的事^(1)。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开始的第一轮课程教材改革,浙江省与上海市部分初中设有社会课。新世纪的第二轮课程教材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综合社会科课程改革实验,为此教育部制定了《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成立于20世纪2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科协会(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在1994年制定了《社会科课程标准:卓越的期望》(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Social Studies:Expectations of Excellence)。另外,美国的50个州在90年代中期也多推出了州的课程标准。^(2)本文拟就当代中美两国有代表性的社会科课程标准加以比较,探讨各自的特点,寻找共同之处;更为重要的,对社会科课程标准以及社会科教育的一些本质性问题,诸如与其他学科课程标准的关系、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科教育目标,以及多元文化观的教育等进行研讨,以寻求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学阶段社会科课程 (社会学科综合课程 )的开设 ,还是近些年来的事 (1 )。 2 0世纪 80年代下半期开始的第一轮课程教材改革 ,浙江省与上海市部分初中设有社会课。新世纪的第二轮课程教材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综合社会科课程改革实验 ,为此教育部制定了《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成立于 2 0世纪 2 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科协会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 ,在 1 994年制定了《社会科课程标准 :卓越的期望》(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Social Studies:Expectations of Excellence)。另外 ,美国的 5 0个州在 90年代中期也多推出了州的课程标准。 (2 )本文拟就当代中美两国有代表性的社会科课程标准加以比较 ,探讨各自的特点 ,寻找共同之处 ;更为重要的 ,对社会科课程标准以及社会科教育的一些本质性问题 ,诸如与其他学科课程标准的关系、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科教育目标 ,以及多元文化观的教育等进行研讨 ,以寻求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掀起了一场制订全国统一课程标准的浪潮,美国社会科协会和有关专业团体、各州纷纷推出了自己的课程标准。在这一时期,诞生了美国课程史上的第一个全国性社会科课程标准。跨入21世纪,为了适应国家新的教育法规,美国已在修订社会科课程标准。2008年,美国公布了初步修改稿的草案,其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改革动向,尤其是新提出了关于主题轴的较为具体的学习期望,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4.
美国基础教育社会科国家课程标准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捷 《外国教育研究》2003,30(11):31-33
文章以美国基础教育社会科国家课程标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历史背景、现状及特点的分析研究.试图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美国“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运动中社会科的改革与发展情况进行专门的研究。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社会科课程的建构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门人文社会学科的综合课程,社会科的课程结构是关键性问题。有什么样的课程结构,便会具有什么样的教育功能。可以说,合理的社会科课程结构,是社会科教育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与基本需求。 美国在中小学设置社会科课程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当代美国社会科课程结构已出现了显著的多样化发展状态,有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有以学科综合为中心的,还有以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中心的。跨入21世纪,社会科更有新的发展。综观美国社会科课程结构的发展,归纳起来大致有三大特点:其一,多样化的发展状态,是有其发展历程的;其二,是在不断的争论中得到蓬勃发展的;其三,社会科的公民教育性质,在全美已取得了广泛的共识,即便是后现代主义课程论者,在这一点上也都持相同的观点。而2008年陆续公布的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修订版,更是坚持了社会科的公民教育本质,强化了社会科的跨学科性。 社会科课程结构的多样化,代表着社会科课程的发展趋势。,美国社会科课程发展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6.
我国以往的社会科课程研究,比较多地关注美国和日本,对其他国家的课程研究涉猎有限。在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放宽眼界,从各国的社会科课程建设中获得启示。文章正是出于这个目的,围绕加拿大安大略省《社会与人文课程标准(9-10年级)》(1999年版),着重介绍了其中的家政学习内容和方式,希望借此增进我们对社会科这门综合课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门人文社会学科的综合课程,社会科的课程结构是关键性问题.有什么样的课程结构,便会具有什么样的教育功能.可以说,合理的社会科课程结构,是社会科教育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与基本需求.美国在中小学设置社会科课程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当代美国社会科课程结构已出现了显著的多样化发展状态,有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有以学科综合为中心的,还有以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中心的.跨入21世纪,社会科更有新的发展.综观美国社会科课程结构的发展,归纳起来大致有三大特点:其一,多样化的发展状态,是有其发展历程的;其二,是在不断的争论中得到蓬勃发展的;其三,社会科的公民教育性质,在全美已取得了广泛的共识,即便是后现代主义课程论者,在这一点上也都持相同的观点.而2008年陆续公布的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修订版,更是坚持了社会科的公民教育本质,强化了社会科的跨学科性.社会科课程结构的多样化,代表着社会科课程的发展趋势.美国社会科课程发展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8.
当代美国社会科改革中主要出现了三种课程类型,即以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中心、以学科综合为中心和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课程类型。这些课程类型都在不同程度上将历史教育作为社会科课程的核心,可以说历史本身所具有的基本性质使其成为社会科课程的核心。美国在社会科教育中已积累了不少经验,实现了历史教育的核心地位。从中也可以为我国中学社会科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并分析了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和具体内容,包括社会科课程的目标定位、围绕十大主题的综合课程设计和社会科的有效教学等,阐述了对我国社会科课程整体建构、公民教育体系、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设置社会科的国家,自1916年社会科被确立为中等教育课程领域以来,已发展为涵盖幼儿园到十二年级的一门课程。1994年全美第一个全国性社会科课程标准《社会科课程标准:卓越的期望》的出版,不仅在美国国内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对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的课程结构、课程理念和课程内容也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课程标准的推广实施,需要教师基于课程标准设计实际运作的课程,这一过程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界定目标。在明确课程的哲学、分析学生的需要和特征、考察社区的价值观和信念以及当前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基于个人的价值和信念,解释标准、分解标准,界定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2.
Curriculum decisions are increasingly seen as technocratic or bureaucratic problems, rather than democratic issues that must be deliberated over. As such, curriculum decisions are placed in the hands of a small minority of bureaucrats and business elites who assume the only purpose of education is to prepare children for college and/or the labour market. Within these times, it is essential to revisit classics works in order to move forward a critical theory of the curriculum. To develop a critical theory of the curriculum, I shall revisit two classic books in curriculum studies—R.S. Peters’s Ethics & Education and Michael Apple’s Ideology and Curriculum. I place Michael Apple and R.S. Peters in conversation with each other because both believe, albeit differently, that the curriculum ‘stands in need of justification’: both agree the curriculum must be publically justified through democratic deliberation. Furthermore, Apple and Peters develop different sets of tools for a critical theory of the curriculum—Apple provides tools for critique and Peters tools for the normative standards. However, both inadequately develop the normative standards for determining when the curriculum is democratically justified. These normative standards, I argue, are developed by Habermas’s critical theory of discourse ethics which is capable of building upon and expanding the insights of Apple and Peters.  相似文献   

13.
课程设置是整个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成长,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依据社会需求、培养目标、现代学习理论、学科的逻辑顺序、师生的本身特点等来确定,同时,必须遵循能力本位、整合性、主体性、模块化等原则。  相似文献   

14.
课程标准建设是教学改革与研究的重要课题,构建应用型本科课程标准的依据,一是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二是课程本身的特点,三是实施对象的特点。课程标准建设的内容包括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在课程标准建设中,不仅要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研究性学习,而且要采用多元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课程材料是为教师所用,用于设计和实施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有关课程材料使用的问题一直是国际学科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一般来说,研究"课程使用"的理论视角可分为四类:"忠实或颠覆"、"利用"、"诠释"和"互动"。近些年,学者们更倾向于采用"互动"的理论视角并设计出不同的"课程使用"分析模型。大量的研究表明,影响"课程使用"的因素可以归纳为教师个人特质、学生特质和社会情境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职业指导课程标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课程标准的开发是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建设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分析职业指导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阐述了职业指导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职业指导课程标准的内容框架。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核心素养明确了教育前进的方向。如何在学科教学中体现教育目的,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探讨学科素养的内涵及其与核心素养的关系,以及如何体现教育方针和学科教学特点,并对学科素养的落实和课程标准的实施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是两种影响较大的课程模式,各有其优缺点.我国长期以来以学科课程为主,并受其影响.找到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最佳结合点,发挥和利用二者的优势,是我国课程改革的方向.其最佳结合点具体表现在学校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应充分体现综合性和主体性;课程内容要现代化、生活化和信息化;在基础教育课程中适当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因素,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积极开展潜课程等.  相似文献   

19.
课程研究的兴起使课程理论成为教育理论中的显学,课程理论在试图涵盖教学论的同时,也进入了教育学尤其是教育学基本理论的领域,造成了后者的危机。但双方是一种在相互汲取中成长的关系,而不是此消彼长,甚至以一方取代另一方的关系。为此,应重视二者相互之间的价值。当前,中国课程理论研究中的“问题”,首先是实践问题,然后才是学术问题,实践关怀成为课程研究者的主导性意识。不应盲目跨越“课程开发”阶段,而要慎重对待“课程理解”研究范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