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基于组合数学中完备循环差集提出了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的构造方法.通过分解完备循环差集的关联矩阵来构造眦码的校验矩阵,这种分解方法可以降低码的校验矩阵中非零分量的密度,因而可以减少影响LDPC码性能的短环数量.  相似文献   

2.
根据多边类型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结构优势,提出了简化的分组选择删余算法,设计了码率自适应的多边类型低密度奇偶校验码。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码率自适应不规则低密度奇偶校验码以及可有效编码的码率自适应的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本文设计的码率自适应的多边类型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在BER=10-6时有0.1-0.2dB范围的增益;同时在混合自动重传方案中,当吞吐量为0.71b/s/Hz时分别有0.6dB,1.2dB的增益。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吞吐量,无线通信系统要根据信道条件自适应地调节纠错码的码率和码长.根据多边类型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多边”结构,提出“分级分层”的扩展算法,实现码率在0.2到0.5范围内可自适应调节的码率自适应MET-LDPC码.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所设计的Rc—MET—LDPC码应用于HARQ通信系统中,具有更好的误帧率和吞吐量.  相似文献   

4.
QC—LDPC码(准循环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LDPC码研究分支。QC-LDPC码是一类结构化的LDPC码,其校验矩阵日采用准循环方式构造。IEEE802.16e协议中给出了一种具有准循环特性的监督矩阵,具有实现复杂度低的特点,易于硬件实现。本文主要介绍了协议中的Qc—LDPC码的编码过程,并给出了各种译码算法的译码性能。仿真表明,对于高速率LDPC码的最小和(MS)算法和对数域的置信传播(Log-BP)算法的性能相比有约0.5dB损失,但归一化最小和(NMS)算法和匹配行重量的最小和(Rwm—MS)算法的性能与Log—BP算法性能很相近,且复杂度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性能优化的Benes网络结构作为开关网络用于WiMAX系统中的低密度奇偶校验码译码器.该网络结构在译码器的输入数目不是2的指数时,能获得最优化的性能.该网络结构是非阻塞的并且可以实现输入输出之间的任何排列组合,因此可以支持WiMAX系统中规定的19种模式.为了减少网络结构的硬件复杂度,提出一种用来产生该网络中所有2×2开关的控制信号的高效算法.同时,使用该高效算法可以减少整个网络的延时.结果表明,该控制信号的生成电路可以节省25.4%的芯片面积,并且总体网络的延时可以缩短36.2%.  相似文献   

6.
适于IR-HARQ协议的速率匹配删截IRA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非规则重复累加码(IRA)提出一种冗佘递增自动重传协议(IR-HARQ)且该自动重传协议的性能取决于速率匹配删截IRA码的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用线性规划结合一维概率密度演化算法解决核心的速率匹配删截IRA码的设计问题,并给出了设计结果.仿真表明:相比于基于turbo码的相应方案,所提方案的性能在短帧(帧长1024)下大体相仿,而在长帧(帧长4096)下表现出一定的优势.相比于turbo和低密度校验码,基于IRA码的方案在解码的复杂性以及并行化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的一些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density parity code,LDPC)与稀疏码多址(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系统联合检测方案复杂度高、误码率高、传输时延大、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个非二进制低密度奇偶校验码(non-binary lowdensity parity code,NB-LDPC)与SCMA系统的联合检测译码(joint detection decoding,JDD)方案。在SCMA多用户检测部分改进基于阈值辅助的期望传播算法(expect propagation algorithm,EPA),在LDPC部分采用NB-LDPC并且在两节点更新过程选取部分消息状态值来改进译码算法,同时,利用联合因子图在联合检测译码信息交互时加入一种消息阻尼因子来提高收敛速度,最终完成联合检测译码过程。通过多角度仿真发现,该方案降低了复杂度和误码率,减小了传输时延,提高了收敛速度,并且在不同码本下均验证了所提方案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异或运算的性质,给出格雷码公式的推导过程,探讨异或运算在校验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无线通信课程中纠错编码部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用Microsoft Visual C++6.0编程软件进行辅助实验教学。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由于其较好的纠错性能而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开发LDPC码的交织技术在抗击衰落信道中的实验,编写其中的相关程序并仿真,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纠错编码原理。这样,通过实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介绍了CRC校验码并且利用VB编写了一个CRC校验码计算的动态演示程序。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新的构造LDPC码的方法, 并把用该方法产生的LDPC码应用到编码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进行了研究. 该方法拓展了单位阵移位构造的LDPC码, 它利用简单的不等式可确保在置换单位阵构造中不会产生Tanner图中的短圈, 使得产生的LDPC码的Tanner图最小圈长为8. 由于该类码是准循环码以及其校验矩阵所固有的分层结构, 编码器和解码器都易于实现, 它们分别是线性可编和线性可译的. 所提出的LDPC码码率范围较大, 可以灵活选取. 利用迭代解码进行计算机仿真, 发现新的LDPC码比其他的规则LDPC码在编码OFDM系统中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TLC闪存存储单元随着擦写次数不断增加,错误概率快速增大。基于TLC闪存信道结构,利用原模图LDPC码字扩展以及变量节点与TLC闪存存储页匹配关系,提出了一种速率兼容原模图LDPC码,所设计的速率兼容原模图LDPC码在保持信息位长度相同情况下,可实现可变码率,能够适应TLC闪存擦除次数增多而导致的不同纠错能力需求情况,编译码时只需一对LDPC编码器/译码器即可灵活处理所有码率,从而提高编码器/译码器的硬件利用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速率兼容原模图LDPC码优于未经过逻辑页匹配的速率兼容原模图LDPC码,当误码率为[10-4]、码率分别为0.90、0.82、0.75时,所提出的速率兼容原模图LDPC码信噪比性能比基于PEG算法的非规则LDPC码均提高0.2dB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充分利用非正则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编码比特错误概率不同的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自适应排序LDPC码的OFDM传输技术.假设发射机已知信道状态信息(CSI),非正则LDPC码的编码比特根据度进行排序,并被分配到相应的子载波上,度高的比特分配到轻度衰落的子载波,度低的节点分配到深度衰落的子载波.为了降低反馈信道的开销,可以对反馈的CSI进行量化.该传输技术的性能可以由密度演进算法进行分析.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无排序LDPC码编码OFDM系统,所提出的基于自适应排序LDPC码的OFDM系统可以获得1 ~1.5dB的性能增益,并且对CSI的量化具有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LDPC(Lower Density Parity Check)码是一类可以用非常稀疏的校验矩阵定义的线性分组纠错码.由于LDPC码校验矩阵的规律性可以用二分图表现出来,二分图中的环路也会影响到迭代译码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尤其是短环.本文给出了一种有效消去周长为4的短环的校验矩阵H的生成算法,并且对该算法构造的校验矩阵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由于NAND闪存具有读写速度快、效率高、功耗低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存储领域。为了提高闪存存储的可靠性,提出一种适用于NAND闪存的LDPC译码算法对其进行纠错。基于LDPC码的BP译码简化算法,结合分层算法与归一化最小和(NMS)算法,提出一种改进的行分层最小和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改进译码算法在不降低译码性能的前提下,减少了迭代次数,加快了译码收敛速度,更有利于硬件电路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 High data rate and high quality multimedia ser- vices are required in beyond third generation (B3G) and fourth generation (4G) mobile communications. Space-time coding scheme has been proposed (Tarokh et al., 1998; 1999) to achieve higher capacity and data rate. So far, most research on space-time coding assumed that accurate channel estimations are available at the receivers. However, accurate channel estimation is difficult and too many training symbols are required in a 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