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卢海霞 《文教资料》2008,(36):17-18
"新写实"作家刘恒是一位叙写农村、表现农民的高手.他虽然生活在城市,但却有着挥之不去的农村情结.他在小说作品中大量叙写农村生活,塑造农民形象,同时表现出对农民的粮食、性、力气、财富等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指出,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要结合农村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分类指导,实行发展性评价。顾明远说:"农村教育和整个国家的教育一样,既需要普及,又需要提高。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已经普及,但仍然处于低水平。"他说,目前在一些农村学校,  相似文献   

3.
正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读的是农业大学,毕业了又放弃大城市的就业机会,义无反顾地回到农村,活跃在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为农村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才干,他的人生每一步都深深的打上了"农"字的烙印——他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届优秀毕业生、"陕西省五四青年标兵"、首届"中国优秀大学生村官"、第十三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詹辉。  相似文献   

4.
<正>为农村孩子投资,就是为家庭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投资。阻止贫困代际传递,补起农村学前教育"短板"刻不容缓。家乡表哥有件烦心事儿,小孙子5岁多了,还没上幼儿园,羞羞答答怕见生人。一见面表哥总要抱怨:"你们城里人说‘入园难’,是进不了好幼儿园。可在我们农村,附近压根就没有幼儿园。"表哥的儿子、儿媳在外打工,带孙子自然成了他和老伴的事。他觉得,孩子一天天大了,靠他们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对中国农村改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为中国农村改革提供了正确的路线保证,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国农村改革揭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即提出了"两个飞跃"的思想;为中国农村找到了基本的依靠力量,即强调了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农村学前教育课程在其独特的农村背景之下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的存在,这种复杂性困扰着农村学前教育课程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比如:认识的恰切性与课程"去背景化"的冲突、课程"主体性"与"他者性"的冲突、课程整体与部分的矛盾、课程"自组织"与"他组织"的矛盾。面对复杂的农村学前教育课程,互生共联的宏大概念路径、整体与部分共存的全息路径、开放与变化的策略路径是走向复杂性思维方式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7.
谭细龙教授的《探寻农村教育发展之路》(入选《中国中青年教育学者自选集(第三辑)》)由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后,本人有幸获赠一册,我也出生在农村,一直关注农村教育,闲暇之余细细品读这本"探路"之作,感慨良多。作者出生于农村,在农村接受基础教育,又长期在农村学校任教,使他同农村有  相似文献   

8.
《邢台学院学报》2017,(2):19-23
民生是一个国家发展中必须抓好抓落实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党为人民谋福利的方式。邓小平一生关注民生问题,特别是认识到改善农村民生的必要性和战略性作用。他关心广大农民生活状况,在多个场合对农村民生建设进行了许多相关的指导性论述,并结合农村的现实情况,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了丰富的农村民生思想,指导农村民生事业的建设,也对当前"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9.
郭占锋 《成人教育》2012,32(5):50-51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晏阳初提倡的平民教育思想以及乡村工作理念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他积极倡导并践行"新民本"、"平等"、"参与"等工作思想,至今他的乡村工作理念和实践方法对于我国新时期农村成人教育仍然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罗静 《贵州教育》2013,(11):40-42
北师大的赵亚夫教授在他主编的《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中提出:"有效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对信息进行加工,通过积极的探索获得新知识的一切形式"。因此学生不应该是被动、消极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动、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和探索者。中国人口70%以上在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也应在农村。许多年以来,农村中学的思想历史课成了一门必考但多数学生不爱学的课程,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苏北一所普通农村小学的实地调研,呈现了当前农村小学教师身份认同的现状,发现农村小学教师在自我身份认同上存在一个"U"型的发展曲线,在他者认同上遭遇到尴尬的困境。农村小学教师身上存在的这种状况已经产生了不少负面的影响,导致了教师职业倦怠、创新能力下降、社会责任分裂等很多不良后果。为此,有必要从国家政策层面、学校管理层面、教师自身调节层面等方面对教师身份认同情况进行干预,提高农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度。  相似文献   

12.
正事例:王某从小父母离婚,他跟随父亲生活。家在农村,父亲望子成龙,带着孩子到县城租房一边打工一边供儿子上学。父亲对他疼爱有加,但由于工作很忙,经常早出晚归,只好以"金钱"来表达对儿子的关心和爱护,每当考试进步了,在家表现好了,在校得到老师表扬了……都奖励他几块钱。自从迷上电脑游戏以后,王某变得越来越自私、冷漠、孤僻。在校他从不让自己吃亏,别人不小心弄了点墨水在他衣服上,他一定要别人赔;同  相似文献   

13.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第16届釜山电影节中韩大学生影展上,来自河南南阳的农村大学生关兵凭借着一部纪录片《墨脱情》一举夺得最高奖项"金奖"。一个农村的小伙子,初中学习差,两次中考都失利;被逼选读了美术特长班,高考成绩又不理想;无奈之下攻读了西北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但是他却能凭着自己的努力夺得中韩大学生影展的"金奖",听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却真真切切地发生了。回顾关兵一路走来,他的人生至少可以给我们以下启示:  相似文献   

14.
宋承磊 《山东教育》2012,(Z4):106-107
一次,我去找一个在农村小学任教的同学,嘘寒问暖后,他带我参观了学校的一些硬件设施和上课的场地,过程中和他聊了很多。给我最深的感受是:他很忙,也很累!他先是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又是一至四年级的美术老师,还兼着五、六年级的体育课。我对他说:"行啊,你真是个全才!"他却一脸无奈地给了我一句:"站着说话不腰疼。"这次"参观访问"给我的触动很大。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以及人们对素质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入,艺术教育也正在被大众所接受。在  相似文献   

15.
吕叔湘先生说过:"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的延伸,是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应该成为学习语文的宝库。有一句名言说得好:"只要一个人还读书,他就不会彻底堕落",也可以说只要一个学生热爱阅读,他的语文就不会差到哪儿去。但在农村,由于受应试教育、办学条件、阅读氛围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低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制约了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对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的问题,2005年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议通过了取消农业税的重大议案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举措。"农村教育"同样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之一。为此,本刊特地编发了5篇关于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的笔谈文稿。其中,前4篇文稿分别从农村教育投入机制、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政治背景以及教育模式与社会的耦合关系等不同角度,扼要讨论了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与发展的路向;最后1篇文稿则从农村教育研究方法论的高度,对农村教育研究的状况及其前景作了较为透辟的剖析。  相似文献   

17.
正近些年,在荔浦县的优秀校长中,刘登荣可算是扎根农村最"深"的校长之一,他认为"扎根农村学校也大有可为",自1994年中师毕业后,就一直在荔浦县最边远的蒲芦瑶族乡工作,先后担任蒲芦瑶族乡初级中学副校长、校长及乡中心学校校长等职务,承担过小学、初中除英语外所有学科的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学校管理经验和一线教学经验,深得同行赞扬和上级领导的肯定。因为工作成绩突出,他几次被调往多所农村学校担任领导职务,对提高这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辛弃疾的爱国抗战词篇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高度评价,但是他的20多首反映农村生活、描摹农村景物的农村词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这些词语言清新、风格质朴,并且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倍受后人称赞,在词坛上别树一帜。辛弃疾的农村词内容丰富,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农村图画,成功塑造了农民的美好形象。而且他的农村词有着独特的章法结构,在语言上打破了诗和词的界限,形成了别具魅力的风格特色,展现了一个清新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某镇中心小学的王玉敏老师曾在农村幼儿园工作18年,担任过园长,主持过省级“八五”“九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1999年8月调入小学进行教科研,离开了热爱的幼教岗位。他先后帮助安徽农村创办了几所私立园。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让他备感痛心,在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实地调查后,他给编辑部寄来了一封信,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前后,刘少奇为了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农村经济,提出了优先发展农村供销合作社的主张,并认为这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一个"带决定性的问题".他强调合作社的性质是"半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发展供销合作社的目的在于"免除商人的中间剥削",忠诚地为农民社员服务.而要办好供销合作社必须实行民主、规范管理.刘少奇的这些思想对当时迅速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有积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