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欣逢《上海档案》出版100期。承蒙编辑部同仁厚爱,嘱我谈一点想法或建议。《上海档案》每期我都翻翻。除了汲取一点办刊的灵气,也作为了解得风气之先的上海档案工作的一扇窗口。《上海档案》给我的印象主要在这三个方面: 一是开拓的办刊精神。从交往谈吐中我感觉编辑部的上上下下都很有思想,有创新意识,有创意。这体现在刊物上也很明显。当近些年很多档案刊物相互追逐模仿,最后形成办刊模式相同,内容重复的  相似文献   

2.
转眼间,事情过去两年多了。按说应当逐步淡忘的。然而,这是一桩曾经轰动我国新闻界的大事件,或许至今由此而产生的“冲击波”仍在悄悄的发挥着作用,所以,时至今日,我非但没有淡忘它,与此相反,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全面深入,尤其是随着新闻观念的不断更新,我越来越感到回顾一下当年的情况是很有意义的。为了不可忘却的纪念,也为了让全国新闻界的同仁们更全面、更真切的了解这桩“新闻公案”的来龙去脉。我应上海《新闻记者》编辑部魏永征之约,提笔写下了这篇追述性的文字。  相似文献   

3.
按:时下,不少从事艺术工作的同仁们“下海”了.我也曾有过一次“下海”的经历,那是我在上海戏剧学院读书时,为排演《安娜·克里斯蒂》一剧,老师带我们去海上“体验生活”.就是那次“下海”,影响了我以后的创作态度.时至今日,念念不忘.现在,我把那些记录下来的文字奉献给读者,于我是激励今后应多下这样的“海”;于读者或许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编后语     
编后语叶子或许就这么巧,这么绝,或许就在会长默默地坐在熄了灯的窗前掩卷沉思时,我却亮起了自己案上的那盏灯,忘情地编着稿件,一篇接着一篇……仿佛每一篇稿件都寄托着心中的一个梦:那是1988年走在去敦煌丝绸古道上的一个梦──同仁们呼吁要有一个自己的组织;...  相似文献   

5.
一位同仁从武汉出差归来,随手递给我一本由“采风编辑部”出版发行、7542工厂印刷的《文荟》,出版日期为1990年10月25日。如果说在扫黄之前,人们见到这样一本“文荟”,或许能哑然失笑,见怪不怪,那么在“黄货”已成过街老鼠的今天,再不喊打就太说不过去了。文,实为文字、文章之简称;荟,本意为草木茂盛状,引申为精美东西之汇集。“文荟”,顾名思义,乃好文章的汇编。而眼前的这本《文荟》又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报纸如何才能办得生动活泼?这,恐怕是报界同人共同探索的课题之一。一张报纸,办得不疼不痒,苍白无力,却想发行量上去,这是难以办到的。出路或许万条千条,我以为,已故新闻界老前辈邓拓同志的一句话,倒是灵丹妙药:决胜于社门之外。“决胜于社门之外”,其义不言自明:就是要编辑部把工作重点放到报社大门之外,把  相似文献   

7.
我刊自2007年11月20日出创刊号以来,经过两年的努力,于近日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评为“2010-2011年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这标志着中山大学的文化遗产研究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们深知,办好这样一个学术刊物,是海内外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期待着你们继续鼎力支持和帮助!2010年1月我刊被遴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8.
1998年11月13日在《通川日报》刊出的通讯《父子竞选村主任》(见附稿)有幸分别获得1998年度四川省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地市州盟报好新闻一等奖。每当与编辑部同仁谈及《父子竞选村主任》时,他们几乎第一句话都是说:“那篇稿子题材确实很好。”不少新闻界同仁在谈论创好新闻作品时,都首先强调要有好的新闻题材。好新闻作品必须有好新闻题材,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前提。然而,我采写《父子竞选村主任》后的体会是,有了好的新闻题材还必须下功夫采访与写作,才能充分反映题材的新闻价值,从而才有可能出现新闻价值高的新闻…  相似文献   

9.
邵飘萍创办《京报》伊始,就书写“铁肩辣手”四个大字,悬挂于编辑部办公室的正面墙上,勉励同仁齐心协力办好报纸。“铁肩辣手”出于明代杨椒山的诗词:“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我认为,这句话应该成为我国新闻工作者共同的精神财富,应该成为我们新闻工作者形象的具体展示。  相似文献   

10.
我与《学报》随感《学报》创刊十五周年了。在《学报》开列的编辑部历届工作人员名单中,我有幸成为其中最年轻的一位。然而,面对已被黑框框去了容颜的谢世者,面对辛勤耕耘、求索不倦的同仁们,一种生命轮回和历史延续的沉重之感又油然升起于胸,以至四年来的酸甜苦辣也...  相似文献   

11.
铸文先铸魂     
我国宋代爱国诗人辛弃疾曾经有一种割舍不掉的情结,他经常怀念军旅生涯,想当年"醉里挑灯梦剑,梦回吹角连营". 我曾工作过的新闻单位的领导、恩师、同仁,帮助我由一个新闻"盲人"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新闻工作者,没有他们的关怀和支持,我或许一事无成.这就是我魂牵梦萦的情结.  相似文献   

12.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再创科技信息辉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再创科技信息辉煌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司长朱伟在我接手科技信息司工作之际,《中国信息导报》编辑部约我写点东西,与全国科技信息界同仁谈谈新一年的工作。我觉得,要抓的工作很多,有些事情正在研究,一时还难以发表意见。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看准了的...  相似文献   

13.
主编寄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爱的同仁:您好!农历新年的钟声还未远去,我们又迎来了《图书情报知识》2005 年的第 1 期。在此,我谨代表编辑部全体同仁向广大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各位同仁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 向每一位关注《图书情报知识》成长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事业进步! 回顾过去,我们最大的体会就是,没有广大读者朋友的理解和支持,每取得一点成绩都是不可能的。希望今后能继续得到大家的支持,你们关注的目光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在过去的一年里,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广大读者的帮助和全体编辑同仁的努力下,我们对刊物进行了一…  相似文献   

14.
编辑部:我到过许多单位的档案库房,见里面摆放着不少花盆,养花本可以丰富和调剂人们的文化生活,如果是在庭院、居家里养花实是一乐事,但在为保护档案而有严格要求的档案库房内养花,确不是明智之举,特提出请各位同仁注意。李广仁李广仁同志:读了你给《北京档案》编辑部的信,感到所提问题看似小事,但以小见大,从中看出您时档案保护的一片热心,我也想就这个问题谈谈。  相似文献   

15.
正为纪念《随笔》杂志创刊三十周年,2009年《随笔》杂志编辑部同仁埋首旧纸堆,从180多期过往杂志的几千篇文章中精选出230多篇美文集结出版,取名《随笔三十年精选》,煌煌三卷近一百万字。彼时我已供职于这家杂志两年多,根据工作安排参与选集的部分编选工作,并担任该书编选具有集合呈现的冲击力量在参与文本的编选之前,我一直存有偏见,总觉得编选(或曰选编)算不得是件伟大的事——编选者本身并不生产  相似文献   

16.
记得早在2007年初新闻出版总署的一次会议上,会议间歇时我与几位同行业人士闲聊中,先后有几人都惊人一致的表达了同一个观点:传统音像行业已经是夕阳产业。当时我自己并不完全认同这种说法,但现在音像界呈现出的几个现象越来越严重,似乎正在一步步印证前几位同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记得早在2007年初新闻出版总署的一次会议上,会议间歇时我与几位同行业人士闲聊中,先后有几人都惊人一致的表达了同一个观点:传统音像行业已经是夕阳产业。当时我自己并不完全认同这种说法,但现在音像界呈现出的几个现象越来越严重,似乎正在一步步印证前几位同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马达同志到《文汇报》的时候,《文汇报》正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代,四人帮被粉碎不久,帮报的阴影依然笼罩着编辑部,报社同仁无不憋着那么一股子劲,急欲重振文革前各个历史时期《文汇报》的雄风,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适逢其时,马达来了。  相似文献   

19.
人生在世.总是或多或少地会被一些东西感动,有时可能是因为一种精神,有时或许是由于一种力量.有时也许是被一个平凡人的不平凡举动所震撼从而产生感动。无论如何,不管怎样,感动于你,于我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不敢想象,一个没有感动的世界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档案管理》1999,(1):4
在欢庆改革开放二十周年的锣鼓声中,我们送走了1998,迎来了1999.这是我国历史进程中两个极不平凡的年份.值此世纪之交,年岁更替之际,我代表编辑部同仁向本刊读者、作者和所有关心支持本刊、关心支持我省档案事业的朋友致以亲切的问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