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0 毫秒
1.
教师专业精神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主要包括责任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服务精神、反思意识和专业信念等内容。培育教师的专业精神,需要突出师范教育培养目标的师范性,培养教师的职业意识;注重榜样示范,培育教师的职业情感;赋予教师专业权利,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提供制度支持,引导教师进行正确角色认知。  相似文献   

2.
教师专业精神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主要包括责任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服务精神、反思意识和专业信念等内容。培育教师的专业精神,需要突出师范教育培养目标的师范性,培养教师的职业意识;注重榜样示范,培育教师的职业情感;赋予教师专业权利,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提供制度支持,引导教师进行正确角色认知。  相似文献   

3.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文化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传统的学校文化提出了挑战,要顺利实施课程改革,必须对学校文化进行重建。学校文化重建涉及面广、难度大,本文只就教师文化重建谈谈个人的研究与实践。教师文化是一种特质文化,是在贯彻育人取向过程中的主导文化,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体。具体而言,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教风、价值取向及情绪的反应等,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思想理念层次;二是价值体系层次;三是行为模式层次。传统的教师文化有许多优秀的东西,需要继承和…  相似文献   

4.
公共教育学是师范院校为师范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以培养师范生的职业信念系统和教育基本理论为目标。由于种种原因,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课程价值不能得到顺利实现。师范生在这门课上常会提出三个问题:我为什么一定要当老师?我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学好教育学就能"当好"教师吗?为了回应师范生的这三个问题,实现课程价值,转化课程危机,公共教育学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应当实现示范教师职业价值、解读教育知识和践行教育理论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中西方文化的整合与互补 ,主导要素是对民族思维方式和民族精神的体认、培育与发展 ;其二是增强综合性与实践性 ,整体构建德育的目标内容和实践活动体系 ;其三是德育课程形态回归生活 ,促进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 这里所谓的环境,是指显课程之外的属于潜课程范畴的学校环境。这种教育环境就其宏观角度而言,包括三个不同的层面:一是学校物质环境,二是学校社会环境,三是学校心理环境。   学校物质环境,是师生对象化活动的一种产物,既是学校环境的空间物态形式,又是学校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所必需的物质载体。它大致可分为三种形态:一是校园环境,主要指校容校貌;二是设施环境,主要指行政装备和教学设施;三是方式环境,主要指传播特定精神文化的某些物质载体。   学校社会环境,是指建构在学校物质环境基础之上的由师生员工互动所构成…  相似文献   

7.
职业素养是直接与高职学生今后的职业环境和岗位需求相对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无论从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是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言,通识教育对于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具有重要作用。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通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特色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竞赛课程、环境课程,论述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基点,开发高职通识课程的实践。同时,提出对保障高职通识课程顺利实施的初步建议,即全员化的职业素养培育理念,全方位的通识教育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为2016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阶段成果。立德树人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任务,立德树人教育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精神教育等内容,高职院校进行立德树人教育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教师的示范、校园文化活动和教学管理服务的协同等渠道,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9.
工匠精神是大学生职业认同的思想基础,职业认同则是大学生工匠精神的行为彰显,二者在目标、内容与功能上的契合性使得工匠精神培育与大学生职业认同教育的融合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就高校而言,通过构建大学生职业认同协同教育体系、建设大学生职业认同校园文化、开展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指导服务有助于实现工匠精神与大学生职业认同教育的具体融合。  相似文献   

10.
思政课特殊的课程地位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始终以教育家精神要求自己。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教育家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这是顺应时代快速发展要求、顺应课程重要地位要求、顺应学生全面发展要求、顺应教师自身发展要求而实施的正确举措。教育家精神所包含的六个方面可以分为理想信念、师德修养、育人之道三个层次。思政课教师要科学把握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并从加强知识学习、注重教学实践、探索教育科研、涵养职业素养四方面入手,厚植教育理论基础,躬行相关精神理念,推动科教融合落地,做“行为世范大先生”。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环境结构,校园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并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环境建设要从以下三方面人手:1.营造集体学习环境;2.构建制度环境;3.培育精神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2.
周其林 《高校后勤研究》2013,(4):100-101,97
一、校园环境文化概述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基本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而物质文化,就是指对师生学习、生活和活动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的建设。校园环境,是指与学校教学、科研、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校园及其周边环境,对学校各种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校园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校园文化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没有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的其他方面建设也就失去了载体和依托。二、校园环境文化现状受传统教育资源分配方式影响,原有大学校园环境建设大多侧重于教学、科研等基本建筑和设施,对于校园环境,一般只是修建好校园主  相似文献   

13.
李建勋 《学周刊C版》2023,(11):127-129
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是培育学生劳动素养的主要平台,学校和教师重视提升课程质量,不仅能够弥补劳动教育的薄弱环节,也能促进学生劳动能力和实践精神的养成。本文主要分析提升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质量的必要性,从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相整合、建设综合实践劳动教育基地、加强综合实践劳动技术指导、开展社会服务劳动实践活动、增设家庭劳动实践教育内容五个方面,论述提升课程质量的主要策略,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有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论主体性教育与活动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素质的教育。活动课程在主体性教育中具有重要 地位和作用。因此,强化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主体性教育中的活动课 程应该具有内容的综合性、目标的全面性、形式的多样性和设计的实用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李杰瑜 《文教资料》2020,(1):184-185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加强课程思政,可以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因为学生和课程设计方面的原因和思政教育分离较大。但该门课程无论是内容上,还是教师力量上,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有联系,有天然的优势。因此,可以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内容建设、培育师资力量等,做好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  相似文献   

16.
师德不仅是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之核心内容,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精神支持,它在德育工作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保障价值、启动价值和示范价值。师德是学校德育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和精神环境,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起始点,是学生道德品质的示范。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师德建设应从坚持主旋律出发,思考师德建设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发展,结合争先创优活动构建师德培育的长效机制,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开发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始终的师德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如何引导中小学教师积极看待职业压力、主动面对职业压力,这对于缓解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增强教师个体成就感和幸福感而言,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在梳理教师职业压力形成的十大诱因的基础上,我们需要从教师自我、学校管理和社会网络三个层面为缓解教师职业压力提供引导和支持:一方面,构建教师宽松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营造教师和谐的心理环境.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职业压力的层次,帮助教师从职业压力中获得新生,而且有助于教师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激励和生成.  相似文献   

18.
学校的办学使命,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一所学校对教育的理解,它决定着学校长远发展的方向与特色,是学校教育实践活动的"灵魂",有什么样的办学使命和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活动。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结合办学实践,从学校文化建设、学校课程建设、学校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提出高品质示范高中的追求:"精神"引领,追求高境界育人;"视野"拓展,追求高质量学习;"情怀"养育,追求高品位生活。  相似文献   

19.
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对于"目中无人"式教育应当时刻保持警惕。立人教育是郑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优秀办学经验在新时期的生动表达。作为一种办学理念,立人教育的内涵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界定:立己、成事与达人,具体而言即为师资队伍的"立己"观、组织管理的"成事"观及五育并举的"达人"观。立人教育的实践探索主要从强化师资队伍、优化组织管理、构建学本课堂、丰富课程类型、美化校园环境五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0.
钱正艳 《教师》2010,(29):8-10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是学校环境、规章制度、文化氛围、行为方式、活动形式等要素的总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二是努力培育校园精神;三是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才的制度环境;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