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喻的研究在西方始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与《修辞学》,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先秦孔子时期。隐喻与诗歌有着深刻渊源,中外诗歌中都充满了隐喻的精彩演绎。本论文通过对中英诗歌及诗学思想的对比分析,旨在挖掘重审中西诗歌深层的隐喻思想,并从中西隐喻研究的脉络中梳理说明隐喻从诗学观到哲学观发展的共同走向;还以西方认知隐喻和中国比兴本质辨析为契合点,从一个角度对概念的隐喻性和心智的体验性这一西方体验哲学认知观的普遍性进行跨文化考证。  相似文献   

2.
徐萍 《科教文汇》2010,(2):36-37
隐喻的研究在西方始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与《修辞学》,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先秦孔子时期。隐喻与诗歌有着深刻渊源,中外诗歌中都充满了隐喻的精彩演绎。本论文通过对中英诗歌及诗学思想的对比分析,旨在挖掘重审中西诗歌深层的隐喻思想,并从中西隐喻研究的脉络中梳理说明隐喻从诗学观到哲学观发展的共同走向;还以西方认知隐喻和中国比兴本质辨析为契合点,从一个角度对"概念的隐喻性"和"心智的体验性"这一西方"体验哲学"认知观的普遍性进行跨文化考证。  相似文献   

3.
诗歌隐喻是隐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为隐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主要研究隐喻理论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诗词中的体现。通过运用隐喻理论,本文从多个角度来研究苏轼诗歌中的隐喻性,如常规隐喻,概念隐喻以及隐喻扩展在其诗歌中的体现。通过对苏轼诗词作品一系列的分类,读者能够从认知的角度重新欣赏我们的传统文学艺术,同时也能用一个全新的方式去理解诗歌。  相似文献   

4.
对苏轼诗词的认知探索——基于隐喻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洋 《科教文汇》2009,(3):236-236
诗歌隐喻是隐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为隐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主要研究隐喻理论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诗词中的体现。通过运用隐喻理论,本文从多个角度来研究苏轼诗歌中的隐喻性,如常规隐喻,概念隐喻以及隐喻扩展在其诗歌中的体现。通过对苏轼诗词作品一系列的分类,读者能够从认知的角度重新欣赏我们的传统文学艺术,同时也能用一个全新的方式去理解诗歌。  相似文献   

5.
教师隐喻体现了教师对其职责、教育的本质以及师生关系的理解.本文借助隐喻理论分析了中英教师隐喻所体现的教师角色和教育理念的异同,以及在不同教师隐喻指导下的教学模式的优缺点.通过对比分析,本文旨在加深教师对其角色的理解,从而为改善教学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吃"的有关隐喻在维汉两种语言中的异同进行分析。在维汉两种语言中有不少与"吃"有关的隐喻,它们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很大差别。这不仅反映了"吃"这一人类生存的基本行为与文化的共同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它在不同文化中的不同地位,反映了文化、隐喻及语言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及时行乐"作为一种文学主题,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歌特别是对英国十七世纪玄学派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择选并分析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几首代表寺歌,试图说明这一主题在西方诗歌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隐喻不仅是英语语言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也是语言系统的一部分,是人类认知和经验世界的基础,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诗的语言多是隐喻性的,对于诗歌隐喻的理解语境起了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诗歌隐喻的语境分析,阐述了语境对分辨和理解诗歌隐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巍 《科教文汇》2014,(5):102-103
爱情,作为世界上最美的情感,是人类最重要、最普遍的人生体验之一。爱情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活动,借助于具体的、有形的实体或人体本身来表达抽象复杂的情感概念。本文以英汉诗歌中爱情隐喻表达为研究对象,从概念隐喻理论的角度,具体分析了英汉诗歌中共同的爱情隐喻认知;正是这些爱情隐喻的运用增加了诗歌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0.
任青果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6):181+116-181,116
英语隐喻成语是英语词汇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广泛应用,因此正确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非常重要。每一个成语都有其渊源,所以了解这些成语的来源是我们正确的理解和翻译这些成语的前提。对隐喻成语的来源进行简介,并从隐喻的角度对中英隐喻成语进行对比,据此提出了一些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关于隐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诗学》和《修辞学》中对隐喻做了系统的研究。当前,隐喻作为一种语言和认知现象,是语言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种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细心观察就能发现,隐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正如理查兹所说"我们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话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隐喻的语用分析即以日常会话中的隐喻为研究对象,从隐喻的使用角度来剖析其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2.
英汉"愤怒"隐喻认知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语言中,采用隐喻表达"愤怒"的语言形式比比皆是,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愤怒"隐喻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隐喻既建立在身体经验的基础上,又受到文化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晏胜 《内江科技》2010,31(3):17-17,113
本文对英语隐喻的基本特征进行探讨,并分析了隐喻翻译的基本技巧,如直译法、直译加解释法、转换喻体法。对理解隐喻和正确地翻译隐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闫绒利 《内江科技》2012,(11):86+128
本文在简单梳理隐喻、转喻的认知机制基础上指出二者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进一步阐释了两者的互动基础,运用古森斯的"隐转喻"模式,以《唐诗三百首》为语料,分析在唐诗意象构建中隐喻和转喻的互动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歧义丛生、典故迭出、隐喻众多是李商隐诗歌的特色,比较适合作为新批评的语义分析的文本。本文运用新批评的某些方法对他的《无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抽样法对科技英语新闻语篇中的隐喻模式进行例析,发现"事件是运动"和"事物是人"这两种隐喻模式在科技英语新闻中较为常见,其认知机制在于通过具体的经验图式识解抽象的科技概念,从而激活、更新受众的认知图式,起到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歧义丛生、典故迭出、隐喻众多是李商隐诗歌的特色,比较适合作为新批评的语义分析的文本.本文运用新批评的某些方法对他的<无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8.
查长艳 《内江科技》2019,(5):132-133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部分,而言外行为是指说话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意图,在一定的语境下具有一定的交际价值。本文首先对言语行为理论做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对中英动物词汇的言外之意进行分析,认为动物隐喻体现了言外行为并具有语用模糊性。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推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否视为隐喻意象的推理?这是认知语言学未来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可是,隐喻在不同语言中的概念化,既有普遍性,也有相对性,这就需要探明"通用的、广泛的"或"特定文化"的概念隐喻"是什么"和"怎么做".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现代认知隐喻学理论的指导下,从隐喻形成类型和隐喻形成的不同引申含义两方面讨论了汉语中关于"花"的语言隐喻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