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状况与社会福利政策处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正处于生死抉择的紧要关头。本从什么是社会工作,谁是中国社会工作,中国为什么发展和如何发展社会工作的角度,首次全面探讨了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政策议题,以期为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提供现代的社会稳定、社会发展与社会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2.
孟子的《鱼我所欲也》虽是篇仅300来字的短文,却以严密的结构,充沛的气势,强烈的感情,层层深入地论述了“舍生取义”的主张。在论述过程中,作者注重运用了对比论证法,说明了一个人在面临生死和大义抉择的紧要关头,应保持本心,不惜奉献生命。  相似文献   

3.
《生死抉择》不是进口大片 ,只是一部国产影片。其原著小说畅销了好几年 ,而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反腐正是民心所向之时 ,《生死抉择》犹如“一块巨石”一石击起千层浪 ,令举国上下无不为之震撼。《生死抉择》让我们看到了党和政府反腐倡廉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4.
《生死抉择》是当前开发我国电影艺术魅力的成功制作。文章从思想上、人物塑造上和艺术上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生死抉择》的成功与贡献 ,并建议把这一力作推向国际电影市场 ,以扬国威  相似文献   

5.
谢文娟 《文教资料》2010,(22):32-33
美国当代作家威廉·斯泰伦的长篇小说《苏菲的选择》讲述了波兰女子苏菲在极端境遇下的生死抉择。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苏菲面临着自己儿女的生死抉择,幸存下来的苏菲又要作出自己的生死抉择。在奥斯维辛,当生存只是一种奢望时,苏菲努力去寻找生存的机会。逃离奥斯维辛,当生存有了可能和希望时,苏菲又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亡。是什么让刚从地狱里爬出来的苏菲又选择了死亡呢?本文试从精神支柱的倒塌、罪恶感的折磨、爱与死的交织这三个方面来探讨苏菲之死。  相似文献   

6.
《印度洋上生死夜》中船长皮埃尔在印度洋上面临了一次生死抉择,是救妻子?还是救客轮?最终他选择了救大家,演绎了一场爱的神话。教者常熟实小的洪榴老师在课堂上充满灵性的启迪的语言,奏出了催人泪下的旋律,也唱响了一曲爱的赞歌。[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一边是不知生死的数十名学生,一边是危在旦夕的7位亲人,他该何去何从?在这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他默默承受着艰难抉择后的巨大痛苦,冒着生命危险将31个学生一一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而近在咫尺的7位亲人却不幸被洪水吞噬了。  相似文献   

8.
再谈马加爵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当一个人真正想要杀死另一个人的时候,自己的生死是他要面临的最重要的抉择。杀人必先杀己,杀己后也就无所谓杀人。  相似文献   

9.
<生死抉择>是一部大气磅礴、具有阳刚之气的作品,是一部提神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悲悼》中奥林的悲剧命运与他极端的俄狄浦斯情结分不开,而周围至亲至爱的人都无不以爱他的名义伤害他,使他一次次被推至痛苦抉择的风口浪尖,每一次都造成不可磨灭的创伤记忆。在经历了战场上的生死与残暴、家庭中理性与情感的较量以及自我的正义与罪恶的挣扎与沉沦之后,奥林最终成为家庭悲剧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1.
2006年2月7日,一名中年男子身绑炸弹,持枪闯进宜宾县蕨溪中学高二(9)班,控制了全班54名学生,欲将该班四名女生绑为人质……紧要关头一名叫赵果元的男生挺身而出, 只身换下两名即将被绑的同班女生。在与匪徒近5个小时的对峙中,赵表现得沉着冷静。最后在各方的努力下3名人质安全获救。一名刚满17岁的高中生为什么能在紧要关头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这会不会是他平时喜欢看武侠小说或电视,模仿英雄人物的一时逞能之举?难道他不害怕吗?带着种种疑问, 事发后,我们便匆匆赶往蕨溪镇,几经周折找到了三位历经了“生死”的当事人,他们向记者讲述了这一惊心动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一、导语点拨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存呢?然而人类发展史表明生死不能尽如人意。因而便有了“死有重于泰山,轻如鸿毛”之说。举一个大家挺熟悉的例子来说罢,邱少云,一个朝鲜战场上的普通战士,当火烧到他身上的那一刻,他完全有选择生的权利,然而他却选择了死,因为他的选择可确保整个战役的成功。而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发生在一群斑羚之间的故事,看看处于险境的它们是怎样选择生死的。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沈石溪的散文《斑羚飞渡》。  相似文献   

13.
斯林 《神州学人》2000,(10):28-28
“多年没有出现这样的轰动景象了:一部影片,一部国产的主旋律故事片,每到一地公映即掀起争看竞评的热浪,场场叫座又叫好,许多省市甚至未映先红……《生死抉择》不仅成了一个文化热点,也形成了一个社会焦点。”这是新华社关于影片《生死抉择》的报道通稿中的一段话。这段报道的潜台词是:无论进口“大片”,还是国产献礼片,无论宏篇巨制,还是纪实手法,都已无法激活国内始终疲软的电影市场,影剧院门可罗雀的尴尬情景令中国的电影人好不难堪。 《生死抉择》是一部以反腐倡廉为题材的故事片。腐败,是历朝历代都未能避免的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述了《抉择》、《生死抉择》创作的成功对一些重要理论问题的深刻的启示。这些问题是:唱响时代主调;新人形象、英雄形象、典型形象;政治性、艺术性、商业性;作家与时代和人民;歌颂和暴露;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15.
一1992年,对宁波第二技工学校的教职员工们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一年。这一年,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改革的紧要关头,发表南巡讲话,神州大地东方风来满眼春。这一年,学校的主管单位宁波第二轻工业局实行“转制”,学校被“剥离”,对学校的财政拨款停止,学校面临生死抉择。“这样一所设施陈旧、生源匮乏的‘弄堂学校’交给谁都是负担,散了吧!”这是当时上上下下许多人的主张。但是,学校的领导班子和大多数教师却心有不甘:“这样一所有着30多年行业办学历史的知名学校,不能说散就散了!我们要对历史负责,要对已经毕业和尚在就读的校友、孩子们负责,要对…  相似文献   

16.
大地震发生120个小时后,抗震救灾仍在续写着生命的奇迹。一个又一个生命被救出废墟,更令人怀念生死抉择中那些舍生取义的人,怀念这场灾难中一些人民教师组成的英雄群体。  相似文献   

17.
名师导读     
正选的两篇小说,都表现了文中人物在生死面前所做出的选择,让我们见识了人性中的微妙一面。《生死抉择》中的牧师迈克,原本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固守其所信奉的"除了上帝谁也不能夺走他人的生命"的观点,为此和医生乔伊成为了观点上的死对头。但在肝病面前,他最终选择了妥协,主动向格林太太表示,她可以捐献脑死亡的儿子的器官。《论王石头的重要性和非重要性》中得了乳腺癌而被  相似文献   

18.
万一 《初中生》2008,(9):37-38
大地震发生120个小时后,抗震救灾仍在续写着生命的奇迹。一个又一个生命被救出废墟,更令人怀念生死抉择中那些舍生取义的人,怀念这场灾难中一些人民教师组成的英雄群体。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本由一个15岁的少年和他死去已有11年的生父“共同”完成的书。不,这不是普通意义的书,而是———一篇神奇的童话,一个迷人的梦境,一卷深邃的沉思,一场生命的历险,是对存在与时间的另类诠释,是对生活之意义的独特答卷,是宇宙和时空之源的勇敢探索,是事关生死抉择的追问和  相似文献   

20.
由于教育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日益被认识,由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教育问题的评论自然也会随之而来。有人用“教育危机”的词语来说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些人忌讳这一词语的使用。其实,按汉语的语义说,据《辞海》解释,“危机”:一是指“潜在的祸机”。一是指“生死成败的紧要关头”。今天我们教育事业兴旺发达,不存在生死成败问题;但要说没有“潜在的祸机”,那倒也不是。有人把由于社会分配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