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聆听童言[案例]《借生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的一件事。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借生日》。各人有各人的生日,怎么能借呢?只听说过借东西,谁听说过借生日?一连串的问题使孩子们急于想读读课文以解开心中的疑问。文章来源于生活,述说的是家庭生  相似文献   

2.
我们都读过《冬眠》这篇课文,知道不少动物都要通过冬眠度过寒冷而缺少食物的冬天。可是,你听说过动物的“夏眠”吗?世界上有没有夏眠的动物呢?回答是肯定的:有!  相似文献   

3.
笔者最近听了很多课,坐下来仔细想想:为什么有的课听完后印象不深,甚至留下一堆的遗憾,而有的课听完后会让人赞叹不已、回味无穷。前几天有幸参加“全国小学语文历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听了11节课,感触很深,其中《借生日》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年级《借生日》(人教版)师:你们向别人借过东西吗?生1:我向同学借过小刀。生2:我向同学借过橡皮。……师:那你们向别人借过生日吗?生:没有。生日怎么可以借?师:是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借生日》这篇课文。自由读课文,读了课文你就会明白的。(学生自由读课文)师:通过读书,…  相似文献   

4.
案例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18课《借生日》。师:(导入)同学们,你们会唱《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吗?生:会唱。(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高声齐唱)师:看来同学们都对生日很感兴趣,都会唱这首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借生日》这篇课文(板书课题)。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己认真地读一读,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并将生字多读几遍。(学生开始读课文,基本上是以齐读的形式进行的,能在书中“画出生字”的少。然后老师又要求学生俩人一组互相读一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听,学生时有将生字读错、将句子读断的现象)反思这是一则典型的“学生主体式”…  相似文献   

5.
《借生日》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课文。本课用简洁流畅的笔触讲了: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给她一只布熊,因为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表达了母女问关心体贴的真实情感。本文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是一篇文质优美、图文并茂、适合儿童阅读和学习的课文。  相似文献   

6.
实习散记     
开封二师实习生在附小上语文实习课时,孩子们的眼睛注视着实习老师的每个动作,他们听得是那样地入神。这些试登讲台的实习生,怎么把孩子们吸引住的呢? 科用旧知识导入新课文这是陈铁成在讲《看月食》(初语四)这篇课文。他在下面已经试讲过三次,对课文的内容,可以说背得滚瓜烂熟,但他仍不满意。他边讲边琢磨:关于“月食的成因”,二年级的小朋友究竟会不会听懂呢?如果我能  相似文献   

7.
《一束鲜花》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第六册的新增课文。课文主要叙述了一个小男孩给去世的母亲献上一束鲜花的事,促使作品中的“我”放弃外出度假,亲自给自己的母亲生日献上一束鲜花的事情。课前布置预习时,我让学生学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回想妈妈对自己的关爱,搜集名人歌颂母亲的名言。课堂教学设计中,我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一、导入新课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课文《可贵的沉默》吧?课文中的孩子们因为不知道父母生日而感到惭愧。你们一定知道妈妈的生日,给妈妈过生日吗?怎么过?”让学生自由说,从而激…  相似文献   

8.
《秋天》这篇课文充满童真童趣,它以简练的文字、生动的比喻,寥寥数笔勾画出一幅秋天美丽的画面。同学们都经历过秋天,但是没有像作者那样去留心观察秋天。怎么才能引导同学们读懂这篇课文呢?  相似文献   

9.
王颖 《小学生作文》2023,(12):30-33
<正>这学期的最后一篇课文是《小壁虎借尾巴》。这节课上,小朋友们读着读着课文,竟然有了令人惊喜的发现!桐桐老师,我发现这篇课文和之前学的《棉花姑娘》很像,棉花姑娘和小壁虎都是开始时很难过,最后变得很开心!  相似文献   

10.
教完《落花生》这篇习作例文之后,按计划应该进行一次习作练习。我确定模仿本课的“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在学生的生活范围里有哪些东西是可以引起他们的情感而能抒发出来的呢?我作了考虑,决定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作前指导。课堂上我首先提问:“《落花生》这篇课文留给你们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学生的回答基本一致,那就是父亲所说的话,和  相似文献   

11.
最近听了一节公开课,课文是《白杨》。课堂上师生有问有答,配合默契。"这篇课文借物喻人,寓意深刻,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来赞美在新疆扎根落户的建设者。学完课文之后,你们想到了什么呢?有什么愿望和想法说来听听好吗?""我们也要做白杨,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学  相似文献   

12.
《丑小鸭》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课文,是根据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改写的。原故事讲的是一只误入鸭窝的天鹅蛋,在被鸭妈妈孵出一只“丑小鸭”后,“丑小鸭”吃尽苦头,终于成长为美丽的天鹅。那么,这篇经过改写的《丑小鸭》,进入小语教材,它要告诉孩子们什么呢?我们要用这篇文章的何“道”来育人?  相似文献   

13.
陈芬 《小学生》2013,(12):97-97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本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例子"时掌握语言文字的有关知识,领悟、理解运用语言的规律和方法。《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虽在描写两棵樟树,实质写宋庆龄的品格,意在达到"形神融通"的和谐状态。听很多老师上过这篇课文,大多老师会在课堂上抓住樟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引领孩子们去感知美、寻找美、品味美。难道这就够了吗?徜徉在《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字里行间,我发现这篇课文中可以挖掘的教学资源比较丰富,如对比、借物喻人等表达方式。教学中,我以关联词为突破口,并且及时巧妙运用,在文本和形式之间寻求契合点,并以此设计表达训练,从而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节借班的公开课,课前,学生已做了认真的预习.) [初读感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紫藤萝瀑布》.大家知道,紫藤萝是一种植物,可是怎么跟"瀑布"连在一起了呢?  相似文献   

15.
《秋天》这篇课文充满童真童趣,它以简练的文字、生动的比喻,寥寥数笔勾画出一幅秋天美丽的画面。同学们都经历过秋天,但是没有像作者那样去留心观察秋天。怎么才能引导同学们读懂这篇课文呢?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第三册《项链》这篇课文,在通过对玛蒂尔德借项链、丢项链、辛辛苦苦挣钱赔项链的叙写之后,有这样一段文字: 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相似文献   

17.
《可贵的沉默》以师生对话的形式,生动再现了一段教学过程。在教学时,我主要完成了以下教学环节。一、引入揭示文题显示课件:生日蛋糕;播放音乐:《生日快乐歌》。师:大家听着熟悉的歌曲,看着诱人的蛋糕,你想到了什么?你觉得怎么样?生:过生日,真幸福。师:老师从你们的话语中,知道你们生活得很幸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生日有关的课文——《可贵的沉默》。(师生同步板书课题,生齐读)此环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与课文情境相同,用  相似文献   

18.
扎实训练培养能力──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一只狼》教例评析广西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余维文【教例】一、课前谈话,引出文题。同学们都听说过狼这种动物,它贪得无厌,凶狠,吃其它动物,还吃人。如果遇到了狼,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只狼》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9.
教完《落花生》(五年制第九册7课)这篇习作例文之后,按计划应该进行一次习作。我确定模仿本课的“借物说理”的写作方法。在学生的生活范围里有哪些东西可以引起他们的思考呢? 于是我决定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作前指导。课堂上我首先提问:“《落花生》这篇课文留给你们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学生的回答基本一致,那就是父亲所说的话和作者从父亲谈话中所得到的启示。然后,我告诉学生,大家所以能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作者采用了“借物说理”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贺连萍 《山东教育》2004,(28):24-26
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包括《小松鼠找花生》《雪地里的小画家》《借生日》《雪孩子》《小熊住山洞》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六和口语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