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经济、政治中心逐渐东移,引发了从中原进入岭南地区的交通干线的变更.贺州原来交通干线的区位优势,渐渐被大庾岭通道、湘桂走廊通道所替代.优势交通区位的丧失,使贺州原来比较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日趋下降,不仅落后于广东东部地区,而且也落后于广西中部的湘桂走廊沿线.表明交通是贺州经济文化发展的动力和神经,在区域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21世纪交通状况的改善,贺州重新成为中原沟通岭南、甚至东南亚的重要陆路生命线之一,必将给这一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2.
贺州位于南岭山脉萌渚岭和都庞岭地区,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族群北上南下东进西迁的重要通道。古代中原文化、湖湘文化、吴越文化与岭南百越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基于其独特的历史条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目前有20多个拥有不同语言和方言的族群活态存在。多样性族群文化之间的长期互动与交流,形成了今日互补互适、和谐共生的族群文化生态。族群文化问的交往交流、互动互制和互补互适,对区域内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介绍贺州主要族群及多样性文化共生条件,探讨了贺州多样性族群文化共生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贺州历史悠久,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已经有人类聚居。从考古发掘表明,先秦时期贺州经济发达,青铜冶炼铸造技术高,以致形成了沙田青铜文化区。潇贺古道交通线是沟通岭南与中原地区的要道,从秦朝到南唐开元年间,兴盛达千年之久。古道上的临贺故城有2000年历史。梳理岭南古文化的遗存和遗址,以期更好梳理贺州历史的脉络,促进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建设富裕和谐文明新贺州的建设,离不开保护和开发溶入贺州人生命里的文化精神资源。造就和谐文化,推动贺州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应该深入挖掘、提炼、宣传和发扬贺州文化精神。只有文化精神的自我觉醒,才能充分展示贺州人民良好的文化形象,实现贺州地方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相似文献   

5.
贺州文化精神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明 《贺州学院学报》2008,24(1):11-13,22
建设富裕和谐文明新贺州的建设,离不开保护和开发溶入贺州人生命里的文化精神资源.造就和谐文化,推动贺州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应该深入挖掘、提炼、宣传和发扬贺州文化精神.只有文化精神的自我觉醒,才能充分展示贺州人民良好的文化形象,实现贺州地方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相似文献   

6.
芒来 《内蒙古教育》2014,(11):80-80
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之一,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在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随着近几年,大量匈奴青铜、金银器的考古发掘,匈奴艺术受到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匈奴青铜艺术在草原文化中一枝独秀。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春秋时期以后为其大量盛行时期。匈奴青铜、金银器以动物风格装饰特征著称,用其独特的造型、怪异的纹饰诠释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贺州民间音乐在今后的研究中,还有待于提升到较高学术的层面上来。一方面,应进一步发掘民间音乐,研究贺州民间音乐本体及其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依托贺州民俗旅游,加快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开创贺州民间音乐保护的新局面;同时,发挥高校的传承优势,确保贺州民间音乐文化研究后继有人。以音乐学、语言学、音乐教育等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探讨多元文化音乐的实施及其对贺州民间音乐传承、开发和利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区域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灵魂,加强区域文化建设,塑造区域文化品牌,对区域文化软实力提升意义重大。贺州丰富的传统节庆文化资源是贺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对传统节庆的深入探究,建构贺州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9.
古戏台是贺州重要的物质文化遗存,通过分析古戏台的类型,探究古戏台的建筑特色,进而阐明宗教祭祀、社会教化、娱乐交往、文化传承是贺州古戏台在乡土社会中所承载着的重要文化功能。因而,贺州古戏台建筑在农业社会是一个神圣与世俗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广西贺州八步区桂岭镇的“瑶妃”文化现象作为切入点,对我国明代的汉瑶民族关系进行研究。认为“瑶妃”文化反映了岭南边疆与中原的民族关系;映射了明代封建王朝统治下瑶族的悲惨命运;是汉瑶民族之间矛盾斗争的产物;也缩影了明代汉瑶民族之间的矛盾与结合,具有注重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意义。以此来考证我国明代的汉瑶民族关系,属于即排斥又接受的民族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1.
关于张籍的故乡,向有“和州”与“苏州”两说,“苏州”说当是。张籍迁居和州在贞元十二年春。张籍早年江南之游有两次,第一次始于贞元九年,历今鄂、湘、赣、岭南一带;第二次在贞元十二年夏秋间,历湖州、杭州、剡溪一带。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因贬谪南方而与岭南商业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他以激进政治家的姿态,坚决铲除岭南固有的奴隶制商业文化,并间接地为强化建设岭南新型商业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他局限于中原传统的农本文化观念,对岭南传统商业文化一概否定,显示了一定的文化偏见,但他以儒家仁爱思想与佛教好善主静等思想纠正岭南传统商业文化,也具有不可抹杀的文化批判价值。他重建岭南商业文化的独到的思想与方法,至今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于吴梅村一生活动范围主要在江浙一带,故学界特别重视江南文化与他的文学创作之间关系,而对于他和岭南文化的关系则甚少提及。尽管吴梅村在世时很少涉迹岭南,但他的一些作品却牵涉到岭南文化,故探讨他和岭南文化的关系就显得相当重要。本文主要从他对岭南文化的吸收、创作、传播三方面进行了探讨,力求能从新的角度对吴梅村及其作品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14.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文明的辉煌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广东在建设文化强省的征途中,岭南文化又将义不容辞地挑起重担。而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通过教育,可以使所在社会群体的文化素质得到加强和提升,这对继承和弘扬岭南文化,建设广东文化强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华南师范大学地处岭南,岭南文化研究一直是其研究特色之一。几十年来,有多位学者将岭南文化作为主要学术领域并取得了丰富成果。1986年,岭南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发表了一批研究成果,开展了多种学术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2005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为岭南文化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术平台,凝聚了一批岭南文化及相关领域的学者,努力全面提升研究水平,希望以高品位的学术方式和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为现代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为及时反映研究动态、展示学术成果,本刊拟开设不定期的"岭南文化研究之窗"专栏,本期邀请几位专家就岭南文化与岭南学问题进行笔谈,意在引起学界关注和讨论,共同推动岭南文化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贺州瑶族刺绣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瑶族刺绣是瑶族文化的传承与记忆载体,作为一种典型的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充满地域文化的贺州瑶族刺绣美创新应用到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不仅传承了瑶族民族文化,也使得广西贺州的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更具独特性和地域性、民族性。从传统文化中寻求创新,寻找独具自身文化印记的设计特质的设计才能在国际设计领域中获得认可。  相似文献   

17.
行商是清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产物。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时间背景,岭南成为近代中西化交流的交汇点,而行商对近代岭南化有添血之功能,它为岭南化率先向近代化过渡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对东学西渐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