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现代汉语系统内,"V来V去"的语法意义除了总体上表示反复态之外,它还包含有表示往返、交替、交互等附加意义.呈现出错落有致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2.
“动词 开”结构在现代汉语里使用频率较高,用法也较为复杂,可以表达多种语法意义。本文对“V开”结构的语义进行较为详细地描写,指出“V开”结构可以表示分离态,始继态、展开态和比喻态。本文还分析了这四种态对动词“V”的语义要求,以及动词V和“开”的语义的兼容。  相似文献   

3.
“V1来V2去”短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探讨了“V1来V2去”短语的语法意义,认为它表示相关动作的多次重复或持续。此意义是由趋向动词“来、去”词汇意义的虚化实现的,不过,“来、去”的虚化程度视动词的类型、意义而有别。“V1来V2去”短语对动词有一定的限制,只有表示可持续、重复义的动作动词、心理动词能出现在结构中。此外,本还讨论了“V1来V2去”短语的句法功能及限制条件、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4.
“V有”是篇章语法化的产物,是个以“有”为中心的静态性偏正结构。它表示V完成后在RT里的持续存在。“V有”的“有”并未语法化,它只分布在封闭的空间v后,和“了/着”没同一性。  相似文献   

5.
具有丰富的量词是汉语语法特点之一。动量词是汉语量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动量词中有一类特殊的形式,常以“V—V”的形式出现,一般把这种数词“一”之后由动词重叠构成的“V”称为同影动量词,一些语法学家也把它叫做自主动量词。这类动量词在汉语实际运用申出现的频率极高,观察分析它的流变过程对汉语教学和汉语语法规律的研究,以及汉语...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的"V一下"在口语中出现的频率极高,它既可以表示具体的动作进行了"一次",也可以表示"时量短、动量小"等抽象意义,同时还具有祈使等多种功能。文章把"V一下"分为两类对其基本意义和附加意义进行研究,探寻其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7.
汉语属于孤立语,缺乏词形变化,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要由虚词和语序来表示.汉语虚词中的动态助词“着”放在动词后可以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状态的持续,以及用于存在句表示某事物以某种方式存在.英语有丰富的词形变化,主要通过词语内部屈折变化来表示“性、数、格、时、体、态”的语法范畴.通过分析,得出“着”在汉语中的表达不同语法意义时可以与英语中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四种时态相对应.  相似文献   

8.
周艳丽 《文教资料》2011,(34):37-38
“爱V不V”结构是汉语中一个半固定的习语.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意义和用法。从构式语法来看,“爱V不V”是一个构式,其构式义具有多义性。表达听凭义、听凭义兼不满的情绪及对人或事物漠视、冷淡的态度等三种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汉语能性述补结构中,否定式呈现出异乎寻常的强势。本文以普通话与方言作比较,讨论了“V得C”与“V不C”在使用频率、结构形式、语法意义上的不对称现象,并说明了产生这种现象的理据。  相似文献   

10.
先秦汉语中“V1而不是V2”是一种常见结构形式,其变化格式有“动 动”,“动 形”,“形 形”,“名 名”等不同类型;V1与V2之间的意义关系也多种多样,有同义关系、近义关系、反义关系等;其语法功能相当于一个词组,可作主语、谓语等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11.
“V个X”结构在语法上是一个整体,内部有结构关系,外部有语法功能。论文通过对“V个X”结构中X、V的形类的全面考察,分析了结构中“个”的语法功能及“V个X”结构的内部关系、语法性质和语用功能,以求弄清该结构在结构构成上的特点,帮助汉语学习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先秦汉语中“V1而不V2 ”是一种常见结构形式 ,其变化格式有“动 动”、“动 形”、“形 形”、“名 名”等不同类型 ;V1与V2 之间的意义关系也多种多样 ,有同义关系、近义关系、反义关系等 ;其语法功能相当于一个词组 ,可作主语、谓语等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13.
“V上”结构的语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上”结构是现代汉语中一个使用频率比较高的结构,结构所表示的意义丰富多样,这些意义不但与结构中动词的意义密切相关,也与“上”的意义及其发展演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论是对结构整体意义的分析还是对“上”的虚化过程的探索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在汉语中,我们经常会碰到“N的V”结构和“N之V”结构,对于它们的语法性质和语法作用,学术界向来有歧义。运用语言的联系和比较的方法,我们可以证明,在“N的V”结构中“的”不是标志偏正结构的助词,这两个结构也不能简单地说成是偏正结构或是体词性成分,它们是比较特殊的主谓结构,N与V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马来西亚华语助词“着”的用法,发现它除了拥有普通话“着”的几个语法意义之外,还因受到英语和粤语的影响,附加了两个表示“动作的进行”和“事件的持续”的语法意义。我们认为动词“来”“去”和“回”在“动作可重复性”的认知域和“动作内部变化的持续性”的认知域里皆属非持续动词,因而导致此类动词可以与“着”搭配使用,表示动作的进行。由此,文章继续讨论“着”跟粤语表示进行态的“紧”以及表示保持态的“住”的语义相似点是如何导致后两者的语法特点被收录马式华语里的。  相似文献   

16.
“们”在近现代汉语中词汇意义已经消失,但是在不同情况下所呈现的语法化程度并不相同,在现代汉语中形成了一个语法化斜坡。这一斜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最底层是“们”有完整的语音形式,表示复数语法意义;中间层是带“们”的词语既可以表示复数,又可以表示单数;上层是没有任何语法意义的“们”,不能表示复数概念,只有语音形式。由此可以推断;汉语中的复数标记可能会经历零形式———词汇手段———语法手段———零形式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文章旨在分析“V在”的句法特征及其语法化过程。首先论证了现代汉语中的“V在NL”属于动宾短语,其中的“V在”是动补短语,NL是处所宾语,“在”属于附着成分;然后描述了近代汉语里V和“在”的发展融合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对蒙汉语教学中,“有”字句无疑是个重要的教学点.“有”不表示动作行为,基本意思是“领有、存在”.本文从“有”,字句的概念、用法、“有+V”新结构和留学生在学习“有”字句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等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连V是V结构是南京方言中一种常见的重叠结构,其中的动词V应当是单音节、表生命体、可控、可反复进行的动作动词。"连V是V"结构可单独充当句子的状语、谓语、补语等成分;表示的语法意义为动作匆忙或是动作的连续性,时量短,动量多;语用色彩既有积极的方面,又有消极的方面,使用时需注意话语交际原则。  相似文献   

20.
汉语和蒙语是形态类型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汉语和蒙语的人称代词在意义、类型、句法功能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区别。“格”作为一种语法范畴。典型地反映了汉蒙两种语言不同的民族特点。蒙古语作为粘着语,用“格变”作为名词和人称代词词形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一套完整的变格体系。蒙古语通过主格、属格、宾格、向位格、从比格、和同格等格变表示语法意义。作为孤立语的汉语没有“格”范畴,汉语主要通过词序或虚词来表示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