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财政农业投入和农业增加值之间投入产出关系,根据1978—2014年数据,运用CES生产函数的误差修正模型,测算中国财政农业投入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产出弹性及投入产出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果显示,中国财政支农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较低,公共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较高,农业发展短期偏差在长期内能够被有效修正。这说明,当前亟待优化财政农业科技投入结构,顶层设计财政支农长远目标并建立健全财政支农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支持政策体系的缺陷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存在支持手段缺乏多样性、投资主体有缺位、支持对象选择存在歧视性、财政农业投入分布结构不合理、未能构筑对外贸易的合理壁垒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等六大缺陷,导致农业投资的功利化倾向和农业投资地位不断弱化。  相似文献   

3.
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这是对我国40年农业发展历史经验的总结。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农业投入的增长带来收益的相应提高,从而为下一轮农业投入的增加创造条件,使农业投入的增长进入“投入增加→收益提高→投入再度增加→收益再度提高……”的良性循环。这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农业投入增长良性循环的内在要求出发,就我国目前农业投入的有关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投入的不断增加,农业GDP相应增长,二者存在着相关关系。为确定二者相关关系及农业投入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使用改进的T型关联度分析法,通过对中国统计年鉴上1978—2006年的农业投入总量、投入结构及农业GDP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实证研究了农业投入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农业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有较强的关联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农业投入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财政支农工作,应按照公共财政要求,界定支农支出范围,确定有效的扶持重点,保持对农业投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大力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支持农业科技进步,加强支农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6.
财政困境已成为当前我国乡镇管理中的一个非常突出而又较为普遍的问题。成因主要可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乡镇自身管理运行方面的原因,如收入难扩大,财政包袱重,政绩工程等;二是财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如财权与事权相脱节,转移支付制度不健全,财政监督机制不到位等;三是社会经济和行政体制方面的原因,如集权型行政管理体制,农业政策与农业投入不到位等。根本的对策在于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机构改革,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加大对农村政策支持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我国农业生产中出现的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生产态度不积极→对农业投入不足→农业生产下滑“几个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的因素入手,着重分析了目前农业、农村发展中对农业投入的作用,农业投入主体的行为选择以及制约加大对农业投入因素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业投入知多少?今年由国家财政安排的支持农业发展资金总额达693.51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由国家预算直接安排的支援农业生产和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就有447.01亿元,增长13.7%,高于今年全国财政支出9.3%的增长幅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性演变;1978~1984年是启动和突破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和政府所采取的扶持性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85~1988年是全面探索阶段,由于农业投入减少,双轨制"及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等影响,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一度出现滑坡;1989~1991年是调整和深化阶段,中央政府采取加大农业投入、改革粮食购销体制等措施,改变了农业生产一度徘徊下滑的局面;1992年至今是全面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成为农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选择;农业政策是所有变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个变量,农业政策应在目标选择、内容设计及实施机制等方面进行优化,这是农业改革20年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农业税费减免对周口地区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政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免除了农业税费,这项政策将对农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调查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农业税费减免可以有效地减少农民物质经济负担和精神心理负担,农民大力Ζ拥护和支持这项政策.但非农产业收入在农民实际收入中占有重要比重以及农业投入不足的局限性使得农业税费减免政策对农民增收的现实意义短期内不太明显.为了实现农民收入增加、农业发展兴旺的根本目的,在农业税费减免的同时,政府应该做好配套制度的相应改革,传递出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的信息,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国家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民不同群体影响的差异,文章运用2002—2012年财政支农数据,建立财政支农对五等份分农村居民收入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研究发现,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的增长效应要强于国民经济增长水平,平均每户整、半劳动力和平均每个劳动力负担人口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为负效应,财政支农对五等份分农村居民收入影响由中等收入群体向两极收入群体递减,但五等份分农户个体效应限制了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增长能力。因此,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不仅可以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而且可以缩小农村内部差距,同时应注意政策对不同群体影响的差异,要建立专门针对农村20%低收入群体的脱贫攻坚政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财政在收入、支出及管理方面,在城乡有着明显不同的制度安排。二元财政作为二元经济体制的构成部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市场经济过渡时期、民生财政时期三个阶段。通过测度二元财政强度,发现前两个阶段二元财政好转和恶化交替出现,第三个阶段二元财政改善是主要趋势。现阶段,二元财政具有新特征。二元财政改革的方向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只有通过合理财政分权,协调地区差异,加大支农力度,规范政府行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二元财政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财税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弱质性.农业生产的非产业化、分散化)决定了发展农业产业化仅仅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远远不够的。政府的财税政策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显得尤为必要。文章从分析农业产业化需要财税政策的支持着手,对我国农业产业化中财政投入和税收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财税措施。  相似文献   

14.
财政支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在论证了财政支农的客观必然性,充分肯定财政支农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财政支农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财政支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运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考察浙江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及其经济效应.结果发现:浙江财政支出规模偏低;结构上,基本建设支出、支农支出和行政管理费用与GDP增长负相关;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和文教科卫事业费与GDP增长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应从财政支出的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基于1997-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从总量角度出发,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规模较为合理;第二,从结构角度出发,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较大的挤出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结构严重扭曲;第三,各类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不同效应,经济建设支出、民生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科技支出与财政支农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17.
杨杰  叶小榕 《成都师专学报》2011,(6):117-120,123
财政政策是政府在宏观上调整经济运行的主要政策工具,它对确保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国家职能的履行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构建中国省级面板数据(PanelData)模型,对1985--2007年中国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构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在全国范围财政支出、企业挖潜改造支出、支持农业生产和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在地区局部范围经济增长与财政支出及其构成的关系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8.
财政分权理论认为,财政分权有利于提高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有助于当地居民参与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但这是以许多前提假设为条件的。通过考察我国的财政分权改革历程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发现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政治制度使得我国并不存在满足蒂波特模型的条件,财政分权并没有提高地方政府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效率,也没有促使当地居民参与到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决策制定中去。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尤其是资金上的困难。因此,需要发挥中央政府在联邦制下无法发挥的协调作用,调节不同地方政府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带来的成本和收益,促进地区间中等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满足不同地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Government decentralization is in worldwide use for education reforms. It takes different forms across countries from political and fiscal perspectives. It is a unique feature that the governance of Korea is politically decentralized, but it remains fiscally federalized. In this article, we utilized both political and fiscal perspectives to evaluate her decentralization by school resources and student outcomes. After analyzing the panel data, we find that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student outcomes. In contrast, we find little evidence on any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decentralization, school resources, and student outcomes. Lastly, we draw useful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whose decentralization moves like Korea.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每年的财政支农规模都在持续增大,但由于资金总量投入不足、支农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完善等诸多原因,导致了财政支农效率欠佳的局面,极大地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因此,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想要发展好农业就必须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强农村财政制度建设,加快农村财政监督体制建设。这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