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思想品德课却成为可有可无、时常为主科让路的副科说教课。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以来,我常常有  相似文献   

2.
对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活动”,众多教师在操作中有较多困惑。笔者结合我市这两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就如何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活动”教学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稿”)在“课程性质”部分,对课程性质进行了新表述。这种修订,必然会引起思想品德课教学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有助于进一步端正教学实践的方向,也肯定会改变思想品德学科的面貌。修订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虽然变动不大,但是所透露出的信息却非常重要。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  相似文献   

4.
王青松 《学周刊C版》2011,(6):129-129
21世纪如何优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使外界德育影响顺利转化成学生内在品质呢?笔者认为,只有做到“新、精、活、实、趣”等五个字,才能使思想品德教学凸显成效,真正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获益并付诸行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走进思想品德课堂,一些教师总是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天马行空、任意发挥,伴着下课铃声,一堂课草草结束,学生上课就像在茶馆听书,听得开心,但没有思考和内化。教学任务圆满完成,教学内容流于肤浅。思想品德课的课程特点要求教师能“吹”,但洋洋洒洒、不可遏抑地说只能是“吹牛皮”的“吹”,是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的一种误读。思想品德课...  相似文献   

6.
小学思想品德新教材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表明该学生间以育人为宗旨的,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它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怎样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呢?  相似文献   

7.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必不少的课程,因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是一个学生今后成为一名合格人才的根本条件,是必备的思想品德素质。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如何?关系到能否完成党和人民赋于的神圣使命。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然而,从目前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  相似文献   

8.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落脚点和最终归宿是要帮助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奠定基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忽视了思想品德课的这一带有原则性的要求,出现了“去中国化”的现象,带来了消极影响,让学生困惑,甚至让学生怀疑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谨慎选择事例、把握教学语言,避免“去中国化”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养成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一般分为“感知—明理—激情—导行”四个部分,而“明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关键所在。“理”就是教材的...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教学既脱离社会发展实际又脱离学生个体发展实际,导致中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缺乏兴趣,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厌倦情绪。如何增强课堂实效,焕发思想品德课堂应有的生命活力?教师要充分挖掘思想品德教材,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发展,给思想品德课堂“加入新鲜味、融入生活味、点缀艺术味、充实人文味”,增强思品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1.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目的性、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为此,教学中必须充分体现这“五性”,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果,强化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主渠道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学德育纲要》指出:“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直接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道德情感,以指导他们的行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指出:“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做到观点鲜明,讲清道理,注意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其学科性质、任务和原则,思想品德教育必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学科要告别“三座大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目前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普遍存在三大怪象:其一,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讲解如山;其二,练习源源不断,反复操练,训练如山;其三,问题多如牛毛,以问为主,问答如山。这“三座大山”严重制约着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成为思想品德学科课程改革的拦路虎。作为思想品德学科教师,要自觉告别和跨越这“三座大山”,还思想品德课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4.
本学期随师范生听了部分小学中、青年教师上的思想品德课,发现大部分“示范”课不像思品课,感触颇深。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是各科教学。但是,各科教学的内容相异,它们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也各有不同。当我们坚持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时候,必须突出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它学科的个性特点,才能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高标准、高质量。突出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可从如下两方面做起。一、依据纲要,弄清特点。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小学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强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教学实践,结合外地经验,我们提出了思想品德教学的“一二三四五”。 所谓“一”,就是实施好一个教学常规。1992年,我们制订了《江川县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常规》,从备课、上课、辅导、成绩考核、课外活动、教研活动六个方面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了26条要求。  相似文献   

16.
思想品德课是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它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思想品德教学就是通过让学生“知”从而达到使学生“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每个单元的首页都设计了一个与该单元内容相配套的“主题探究”。这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从而进一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以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为例,联系课改实验区江苏省常州市近一年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主题探究”教学。一、初中思想品德“主题探究”的分类对“主题探究”进行科学分类,有利于我们根据各类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从活动方式上看,教材中提供的“主题探究”…  相似文献   

18.
魏奇彬 《文教资料》2011,(16):154-156
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针对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思想品德课堂仍存在的"满堂灌"、"满堂问"、"满堂活动"的现状,本文提出要还思想品德课堂于"人",充分体现生长性、发展性的"生命"特点,建构初中思想品德课"动态教学"课堂,并对如何实施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一代伟人毛泽东指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必须落实德育首位,而思想品德课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我个人认为,抓好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思想品德课在小学各科教学中居于重要地位,“对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成功,对培养高素质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确而有效的教学手段是保证思想品德课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多媒体运用于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具有传统说教方法难以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