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资源的深度整合成为必然。推动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机制的建立,探究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态势及推进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根据2013-2019年数据分析发现,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明显,发展失衡状态有所缓和,协同发展模式多元;然而,也存在高等教育资源增速放缓、京津冀三地发展差距仍然悬殊、协同发展成效有待增强等问题。在国家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要强化全局意识、协同意识、改革意识和质量意识,主动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部署,加速推进区域内部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和内涵式发展,进一步完善区域高等教育协同治理体系,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高等教育合作在北京教育功能疏解、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同时,高等教育合作仍面临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失衡、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差距明显、区域教育链与产业链匹配度不高、多利益主体难以协调等突出问题。优化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布局,补齐河北在高等教育领域短板,建立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创新体系,构建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是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4.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1):64-66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有关高等教育的发展思路和战略定位,本研究系统分析了新时期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结果显示,河北省高等教育既有政策支撑、经济稳定发展、区域资源丰富、互联网迅速发展等优势,也有区域资源不均衡、高等教育投入较低等劣势,更面临着行政壁垒、虹吸效应等挑战。对此,河北省高等教育应该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新城建设、互联网等有利因素提升整体水平,为经济和科技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易金生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5)
京津冀区域已被列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通过图表的形式,借助于翔实的数据,提取了能够反映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的一些指标,分析了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其优劣势,提出了做强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的战略构想,以供读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7.
京津冀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本质就在于促进京津冀区域的资源要素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配置。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面临的内外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知己知彼”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着力解决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寻找并构建合理有效的协调机制,从而更好更快地促进整个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对京津冀保险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对2001年-2013年人均GDP、保费收入、保险深度、保险密度、保险业绩指数、保险业务构成等方面的数据统计,观测到京津冀保险业发展存在着地区差异性和梯度层次性.其次,对京津冀地区保险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描述.最后,为使区域保险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要求,利用地缘优势,建立京津冀保险业有效的金字塔结构,达到京津冀保险业生态系统设想的效果,文章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京津冀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几年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进入政府积极推动和理性深化阶段,高等教育一体化作为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工具或策略被动触发,并逐渐取得合法性基础。但就目前京津冀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功能、定位问题,一体化进程中的地理疆界与行政壁垒问题,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质量差异与整体水平提升问题尚缺乏科学界定和合理布局。京津冀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应该通过政府推动与科学建制,提高政策、机制的系统性、科学性;通过高等教育资源跨府际调配,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实质共享和有效使用;通过高等教育要素重组,加强一体化课程模块到学分结构的整体改革与系统推进,才能有效推动。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是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潜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是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必须适应地区经济的发展要求。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是提升地区经济的现实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张宏军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8):24-27
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直接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促进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视野中的高等职业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初,面临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风起云涌及我国加入WTO,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本从全球化的宽广视野出发,通过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对全球化浪潮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孔德龙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9,22(2)
为了迎接全球性挑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因此,构建一个与高等教育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系,对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教育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都市圈管治模式与协调发展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都市圈现行管治模式已不适应都市圈协调发展的需要。在不改变现行行政体系的基础上,可实行双层多核管理模式,同时,积极推行和完善"管理模式"和"社团模式",这不仅有利于解决京津冀都市圈目前面临的问题,而且将促进都市圈"市民社会"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建立京津冀都市圈管治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6.
17.
高等教育发展的模式抉择和动力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廷奇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20(4):96-99
“二战”以后,世界高等教育经历了数量增长、整体协调发展,一直到今天以追求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发展模式的阶段,并且高等教育发展过程始终具有数量增长的导向性表征。高等教育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结构”动力推动的进程,多种“力”的强弱结构不同,决定了各国高等教育不同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当前,关键是必须通过改革,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制度规范,把高等教育发展的“潜在需求”转化为发展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18.
李锐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7,20(1):103-105
我国几乎全部高校都集中在城市,高等教育与城市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从高等教育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及其本身的功能出发来看高等教育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同时集合城市与城市发展的内涵看其对高等教育的作用,能更全面、系统地认识高等教育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发展我国农村高等教育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是新世纪中国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有赖于众多农村高科技人才及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发展面向“三农”的高等教育。本对发展农村高等教育提出了两点构想:一是构建农村高等教育体系,二是现有农林高等院校向农村延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