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老舍     
最近我到美国去,无意中看到我的女儿文蔷收藏的一个小册,其中有一页是老舍的题字。这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老舍和我都住在四川北碚。老舍先是住在林语堂先生所有的一栋小洋房的楼上靠近楼梯的一小间房屋,房间很小,一床一桌,才可容身。他独自一人,以写作自遣。有一次我问他写小说进度如何,  相似文献   

2.
1月重庆北碚者舍故居纪念馆对外开放1999年2月4日《文艺报》报道:“人民艺术家”老舍在重庆北碚的故居“多鼠斋”目前对外开放,以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00周年。老舍故居位于北碚区天生新村61号,1943年至1946年,老舍在这里居住办公,并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老舍抗战时期在北碚生活的三年期间,完成了以沦陷区北平为背景的著名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一卷“惶惑”和二卷“偷生”,并写下了话剧《桃李春风》、《张自忠》、《王老虎》等作品。他的9个话剧剧本有一半是在这里完成的,优秀的剧作把中国现代话…  相似文献   

3.
创作随想     
曾写过几个相声作品,因为喜欢幽默搞笑,并不甘于“孤芳自赏”。于是,便用相声表演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快乐!我是一个相声艺术的爱好者。听过不少相声大师的段子,有候宝林、马季、冯巩等。有些相声段子甚至可以背下来。记住了很多相声作品中的经典名句,比方说:“打死我都不说,只要打不死,就说”,“我可以用中国话明确地告诉你:不Yes”等。这些经典名句,被我巧妙地“克隆”到我的作品中,以一个业余者的身份,说出专业者的话。而且我很注意听众、环境等因素,说得让听众感觉很熟悉,就象发生在自己身边。在写相声过程中,更多的…  相似文献   

4.
再说“酷”     
丁加勇 《语文知识》2000,(12):26-28
汉语中词语的流行真快。前几年还流行说“爽”,近两年却流行说“酷”了。记得牛群和冯巩在199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说的相声《老板和老板儿》,有一句“坐车的感觉真爽!爽!”其中的“爽”字给人印象颇深,让人叫好。这个相声还没有用“酷”,因为当时“酷”还没有流行开来。时过一两年,二人在1999年的相声作品  相似文献   

5.
1 前言古代汉语的专著里,大多有谈及词类活用的章节,因为这在古文里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现代汉语却很少谈及。“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著作中已经出现了这种现象。如郭沫若的《我的母亲》里说:“我的灵魂便是你的灵魂,我要强健我的灵魂用来报答你的深恩。”“强健”原是形容词,在此用如动词,“使……强健”的意思。又如老舍的《柳家大院》里有一句:“可是穷人要狗着有钱的,往高处爬,比什么都坏”。“狗”原是名词,此外用如动词,“象  相似文献   

6.
“一字师”     
阎焕东 《科技文萃》2001,(2):185-186
最近我正准备出版一本关于老舍的书,其中引了老舍在抗日战争前夕写的一篇小传,题为《著者略历》,全文不过400字,却精当简括,幽默风趣,很能体现老舍为人为文的风格,是一篇妙文。但文中有句话却令我颇费周折:“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这“三百千”指的是什么?我查了手边的工具书,包括《辞源》、《辞海》等,都没有“三百千”这个条目。于是我便怀疑可能是印错了,或者也可能是老舍的手误,后来的编辑将错就错,一直错了下来。我这么想依据有二:一是就在这篇“小传”中,老舍的短篇小说集《火车集》被印成了“《火车头》”,这肯定是错的,说明印错是常有的事,可做旁证;二是“三百千”我以为可能是“三百篇”之误,而“三百篇”则是人们所熟悉的,本是《诗经》的代称,老舍在此扩而大之,借指古典文学,说“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既简单明白又幽默含蓄,且与全文风格一致。我的怀疑不能说没有道理。 但我心里总不踏实,还想得到进一步确认。说来也巧,前些天的一个小型聚会上,我正好同舒乙同志坐在一起,于是我便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我先说明了那句话的出处和问题所在,跟着说了我的想法,我说:“‘三百千’是什么意思呢?哪儿都查不到。所以我想可能是印错了,或者是老舍先生的笔误……” “那怎么会?!” 舒乙本来一直在听我说,这时突然插了一句,打断了我的话。 “怎么不会呢?”我争辩说:“就在这篇‘小传’中,后面就把《火车集》印成了《火车头》。”  相似文献   

7.
老舍先生非常注意推敲语言。有一回,日本朋友准备把他的《宝船》选进汉语课本,并请他作一些注解。日本朋友提出“开船喽!”这句话,问他为什么不用“啦”,而用“喽”。老舍把原句朗读了几遍,然后说:“用‘喽’是对大伙说的,喊‘开船喽’,表示招呼大  相似文献   

8.
要让“牛犊”不怕“虎”○黄丽人我班一位叫沈赳的同学,竟对老舍先生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令我惊喜之余,感触颇深。他说:“老师,我觉得老舍先生的《趵突泉》,确实写得好。但是,有两个地方不够妥当。”“哪两个地方?”我诧异地看着他。“一,开头一句话‘千佛山,大...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在与侄子的交谈中,我侄子告诉了我这样一件事情:他们政治老师有一句口头禅:“我想大家都知道。”有一次,有几个学生正在数他说了几句“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时,他们的政治老师又说了一句:“最近,美国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我想大家都知道……”当他还没有说完的时候,他们班一个同学在下面说了一句:“我们怎么知道?”顿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政治老师当时就气极了,对着那位同学大声说:“你给我滚出去!”  相似文献   

10.
梁实秋在《国与国语》中说:“讲到国教学,在教材教法方面。均应随时研究改良。最要紧的是,要认清国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我以为其目的是在训练学生使用本国的语言字以求有效的表达思想。”从这里可以看出.作的教学观也是着眼于能力的。又如在《中国语的三个阶段》中说:“语训练便是教人一面怎样说话,一面怎样作。话要说得明白清楚,要写得干净利落。”语的能力有听说读写之分。其中听与说是属于口语训练.读与写则是书面语方面的能力。这里就写作方面。谈一谈梁实秋的作观。在一篇叫《“岂有章惊海内”》的访问记中,粱实秋这样说:“我在学校上国课,老师教我们读古,大部分选自《古观止》、《古释义》,讲解之后要我们背诵默写。这教学法好像很笨.但无形中使我们认识了中法的要义.体会了摅词练句的奥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有的同学写作时,对“吗、吧、呢、啦”等语气词很不注意,认为它们只是些不起眼的语气助词,没什么了不起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先举个例子。有一次,日本有一家出版社计划把老舍先生写的《宝船》编进日本的汉语课本。他们就文章中的“开船喽!”这句话向老舍先生提出问题:“句子里为什么用‘喽’而不用‘啦’?”老舍先生是这样回答的:“‘喽’字,是用来对大伙说的,‘开船喽!’是表示招呼大家的意思;而‘啦’字,多是对一个人说的,不一定有许多人在场。这里因为是对大伙儿说的话,所以就用‘喽’而不用‘啦’。”老舍先生的回答令对方连连点头。再看下面例子:1.那次爬山他去了吗?2.那次爬山他去了吧?3.那次爬山他去了嘛!4.那次爬山他去了呗!上述四个句子,因为在句尾分别使用了不同的语气词,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就不一样了。句1表示疑问,那次爬山他去了没有?句2表示吃不准,那次爬山他可能去了,也可能没有去。句3说得挺有把握的,他肯定去爬山了。句4强调那次爬山,他去了,是明摆着的事实,无须多问。这样一句很普通的话,由于用上了不同的语气词,所表达的意思就有所不同。因此,同学们在使用语气词的时候,要根据实际,准确选用,以完整、无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语气词一...  相似文献   

12.
有个年轻人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有毛病的脚踏车,年轻人除了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整理得漂亮如新,其他学徒笑他多此一举。后来车主将脚踏车领回去的第二天,年轻人被挖到那位车主的公司上班。原来想获得机会很简单,勤劳一点就可以了。住在田边的青蛙对住在路边的青蛙说:“你这里太危险,搬来跟我住吧!”路边的青蛙说:“我已经习惯了,懒得搬了。”几天后,田边的青蛙去探望路边的青蛙,却发现它已被车子压死了。一株高梁,有片叶子长了虫子。小鸟飞来,要给它除掉。高梁摇摇脑袋说:“用不着,用不着,有几个小小虫子能把我怎…  相似文献   

13.
一位政治老师讲课时有一句口头禅“我想大家都知道”。有一次,有几个学生正在数他说了几句“我想大家都知道”时,他又说了一句:“最近,美国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时,一个同学在下面说了一句:“我们怎么知道?”顿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相似文献   

14.
西湖动物园落成了,小动物们纷纷向园长提出安家申请:小松鼠说:“我想住在水池的东面。”小猴说:“我想住在水池的西北面。”鸵鸟说:“我想住在小松鼠的南面,乳雀的东面。”  相似文献   

15.
相声与教学     
一日,在访谈节目中看到一个相声演员谈自身的表演体会,我感受颇多。 他说:“相声演员要做一个好的心理学家,  相似文献   

16.
各位爱儿童、爱阅读的佳宾: 大家好! 在台湾,很多人称我花婆婆。因为我曾经翻译了一本图画书《花婆婆》。故事的内容是: 有一个小女孩,跟爷爷住在海边。爷爷常常讲一些远方发生的故事给她听。小女孩对爷爷说:“我长大以后,要像你一样去很远的地方旅行,我老的时候,也要像你一样,住在海边”。  相似文献   

17.
由重庆市化局、重庆市作家协会、北碚区人民政府和西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纪念梁实秋先生诞辰100周年暨《雅舍小品》讨论会”在重庆北碚举行。梁实秋先生抗战时期曾在重庆北碚的雅舍寓居7年,期间创作和翻译了大量作品。《雅舍小品》为其时创作的重要作品。  相似文献   

18.
1922—1923年《小铃儿》的问世,标志着老舍在中国的文坛的起步。作为二三十年代的作家,老舍的可贵之处在于其建设者的气魄。总的来说,老舍的著作以风格、文化型为主,而以政治、伦理型为辅。在“笑声”中烘托出他对于生活的严肃的态度。《马裤先生》、《善人》用漫画式的笔画,突出市侩和伪善者的丑态,发挥了讽刺的力量,《抱孙》、《开市大吉》充满了相声式的笑料,使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看到了生活的愚蠢和虚假,笑声成了武器。从他作品的前后来看,早期作品中的批判和鞭挞往往较为温和,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要笑骂,而不赶尽杀绝,我失了讽刺而到幽默。”  相似文献   

19.
话语歧义的积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卞之琳在《十三陵水库杂诗》中 ,有这样一句 :“我是养满湖活鱼 ,这倒是一个自然飞跃。”老舍在《读诗》一文中 ,指出前一小句有多种理解 :1 我要养鱼满湖。2 湖中原来有鱼 ,我去饲养。3 湖中原来有鱼 ,但是不多。所以养满了湖。4 我养活鱼 ,不养死鱼。对后一小句的批评 ,他说 :“这是某件事自自然然的飞跃呢 ,还是大自然的飞跃 ?”同一个语言形式 ,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在现代汉语中是常见的 ,而它所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泛 ,这里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讨论 ,歧义在话语表达中的积极修辞作用 ,即运用“歧义”故意造成幽默的表达效果 ,以适应某种…  相似文献   

20.
《同学少年》2009,(2):53-53
一次,一些青年向老舍请教怎样写诗,老舍说:“我不会写诗,只是瞎凑而已。”于是有人提议请老舍当场“瞎凑”一首。老舍随口吟道:“大雨冼星海,长虹万籁天。冰莹成舍我,碧野林风眠。”这首绝句,将八位人们熟悉的文学家、艺术家的名字巧妙地“瞎凑”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