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试论武术精神及其对民族精神的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术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它不仅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滋养,而且也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养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的历史背景、中华武术精神以及中华武术精神对民族精神的塑造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以使我们对这一历史文化现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并为中华武术的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在广泛的地理区域内有多种武术流派存在和发展,而每一种武术流派都是中华武术的历史见证,承载着武术文化的本质存在,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养身之道与精神取向。雁北地区地处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接合部,在武术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武术拳种,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雁北地区的武术流派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能为厘清中华武术的发展脉络提供一些微观视角下的佐证,从而对武术的发展提供具体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3.
民国初期,以"团结武林同道,提高中华武术,振奋民族精神"为宗旨的中华武士会在天津成立并组织开展活动。文章通过对其特点、功能价值及终止活动的原因分析,发现中华武士会促进了武术研究工作的开展,推动了武术的城市化和国际化发展,也促进了武术传播方式的新发展,但因缺少政府支持、缺少经济实体力量支持及受到中央国术馆等武术组织的影响使其终止了活动。文章通过对中华武士会的研究为当代新环境下武术组织的发展提供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与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载体,在它们的发展进程中,有其同源性。文章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诗歌中所蕴涵的鏖战豪情、尚武爱国等军事武术文化意境进行研究,旨在丰富中华武术文化,使中华武术真正成为重塑中华民族精神的工具,成为联系中外文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乡土武术是在不同地域流传的民间武术.它丰富了中华武术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有助于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发展乡土武术很有必要,要针对影响乡土武术发展的不利因素,积极制定发展对策,让乡土武术为国为民服务.  相似文献   

6.
中华武术是"人文奥运"的文化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武术文化重视“武德”,讲求文武兼修、修心养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体现优秀文化是“人文奥运”基本含义之一。本文主要从“人文奥运”体现优秀文化的角度,对中华武术文化的起源、发展、理念及其与奥运会历史文化的比较等几个方面阐述其作为人文奥运的资源何以可能,以期推动中华武术文化借助2008北京奥运时机使之升华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就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作为"国粹"的武术也不例外。高校武术的发展对中华武术的兴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武术发展不容忽视。文章将从当代武术的功能价值分析高校武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高校武术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武术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回顾与教育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武术是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从历史学的视角,回顾历代武术对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认为,中华古代战争武技与武舞是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要素;中华武术为近现代民族崛起做出了贡献。提供以武术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策略:将武德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武礼与学校礼仪教育相结合,武术技术与学校文体活动相结合,武术教育融入武术爱国故事教育,有利于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优秀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支柱,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力量源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中华武术文化之所以被世人所称誉,就是因为它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世界各国都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的,而体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宝贵民族精神的中华武术必将承担起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武术推广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推理的方法,结合西方近代以来对中国文化影响的典型案例,分析中华武术的全球化推广策略.认为:应本着人类文明共享的原则,以生活方式为基础、器物文化为支撑、精神文化为核心作为中华? 武术全球化推广的文化战略.将中华武术融入悠闲生活方式之中,建立"中华武术民俗文化城"或"中华武术民俗文化坊",以务实的方式向全球推广中华武术.  相似文献   

11.
高军 《精武》2013,(17):123-124
中华武术融入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思想内容,成为振兴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而高校则是传承、发扬中华武术的重要阵地,但陈旧的、不合理的课程内容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高校武术课程设置的不足分析对其进行优化,以便能够提高高校武术课程的教育功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推动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武术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秀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支柱,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力量源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中华武术之所以被世人所称誉,就是因为它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世界各国都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的。而体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精华和宝贵民族精神的中华武术必将承担起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武术是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是我们的祖先在千百年来的生存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一朵奇葩.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精神,而武术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中国正处于伟大复兴的今天,武术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武术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并阐述中华武术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武术同样产生了重要影响。抗战胜利对于中华武术精神的深化与塑造,武术后来的繁荣,特有武术文化遗产的形成以及武术自信的形成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关于发展高校武术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勤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3):366-367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就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作为"国粹"的武术也不例外.高校武术的发展情况对中华武术的兴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武术发展是不容忽视的.文章从高校武术的发展现状出发,对高校武术的自身优势及前景做了分析,希望能引起各界人士共鸣.  相似文献   

16.
《武当》2010,(3):I0002-I0002
2009年度,83岁高龄的徐老,不顾年老体弱,多次抱病出席全国各地武术比赛、表演、交流研讨等活动:欣然接受《中华当代武术人物志》顾问聘任,并积极为该志题词,作具体指导,用自身强大的影响力来为武术的发展奔走呼吁,发力鼓劲。他是曾经的中华武术统帅,2009年,他身上依然闪耀着具有旗帜意义的中华武魂精神。  相似文献   

17.
王凯源 《精武》2013,(17):125-125,127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在对《孙子兵法》之孙子思想的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孙子思想对中华武术变革之路的影响与启示,旨在为中华武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开辟新的途径,从而使中华武术健康长远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借鉴孙子思想得出,中华武术的变革需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和需要,认识到中华武术的长远发展需以中华武术文化及思想的传播为主体,改变墨守陈规的武术发展想法,进行解放思想,革新、创新发展,运用高科技为中华武术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开辟新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有着年龄和该运动项目文化底蕴的独特性,充分利用中华武术所蕴含的精神内涵,结合解放军的领导艺术,提升行为自我规范管理理念,不仅有利于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发展,还有利于武术套路运动总体文化价值观的普及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日前,笔者拜读了《中华武术》2005年第7期刊登的《改革学校武术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加强武术科研,促进武术发展》两篇文章,使我看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瑰宝发展的希望。在传统武术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强调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弘扬和培养学生们的民族精神。如果远离了民族精神,武术习练得再好也只能被称为“武夫”。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历史时期,武术文化产业跨界融合成为新时期发展的必由之路。武术文化与影视、电视节目、网络、动漫等传媒领域的深度融合,一方面扩大了武术文化的传播领域,弘扬了中华武术的优秀精神,发挥传媒的社会功能和效益;一方面实现武术文化产业和传媒经济效益的双赢,为武术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